中華第一帝國432:中日地位轉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432:中日地位轉變

432:中日地位轉變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09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快捷翻頁→鍵



熱門、、、、、、、、、

國際局勢對于日本來說,是越來越不利,而現在他們真正的盟友還剩下誰?除了英國人或許還會因為自身的利益而無法徹底的拋棄日本之外,其他的列強好像都早已將日本給撇開了吧?

美國人為了亞洲的利益,同時又為了避免看到日本海軍越來越強大,所以才悄悄的扶持起了中國海軍。

而日本相比較于中國,顯然后者對美國更加具有吸引力,兩者的發展潛力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再加上四億人口的數量,如果美國與中國打好關系,那么他們的很多商品都可以正常的進入到中國市場,從而去擠壓英法俄等國的利益。

法國人在亞洲的聲音一直都不怎么響亮,畢竟有英國這個霸主在,法國人也不敢做的太過份,跟著打打秋風還行,但也就局限于這么點了。

俄國人現在是自身難保,況且他們已經與中華帝國開戰了,但是戰局卻很讓人尷尬,根本沒有一丁點取勝的可能性。

那么,從軍事角度來講,中華帝國的陸軍已經躋身世界一流強國了,海軍也正在崛起,現如今的中華帝國,勉強也算是在一流列強中站穩了腳跟。

當年日本人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才終于搭上了列強的末班車,而現在中國人呢?他們只用了多久?最多也就只有六七年吧?

這就是日本與中國之間的差距,日本人想要發展,但是自身卻沒有什么資源,只能不斷的去向外擴張,然而擴張也并不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每次擴張拿回來一美元,光是軍費就要花上一半,甚至更多,所以留給日本發展的資金其實也并沒有多少。

但是中華帝國卻不相同,他們本身就有著龐大的國土面積,各種戰略資源更是數不勝數,甚至對日本人來說,原本屬于戰略資源的東西,在中國人那里甚至可以隨意的浪費,就好比鋼鐵。

在日本,每一斤鋼鐵都需要計算好該用到哪里去,但是在中國,他們卻將鋼鐵用于家用,比如門鼻什么的,這在日本人看來簡直是不敢想象的。

但是沒辦法,誰讓人家有的是資源呢,在資源充足,外加政府強勢,列強扶持,三方齊下,中國人只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便成為了列強,至于經濟,好吧,在日本元氣大傷之后,中國人的經濟早已經超越了日本,現如今更是超過了日本近乎兩倍還要多一些。

可以想象的是,即便日后日本恢復了過來,想要再去追趕中華帝國也已經不容易了。雖然,雖然日本人均要比中國人更高一些,但是誰又敢保證幾年后的情況呢?

西園寺公望上臺以來,身上的壓力就比較大,不僅需要平衡陸海兩軍之間的矛盾,還肩負著恢復國內經濟,重拾國民信心的重任。

原本西園寺公望還覺得自己做得還算是不錯,但是現在看來,他做的還是遠遠的不夠,在看到這份數據之后,西園寺公望就已經確定了,日本必須要建造更先進的戰列艦,否則的話,未來日本將會被堵死在本島上面,任何海外的地方,他們都無法輕易的去觸及。

這就是日本的悲哀,他們想要改變,也曾經做出了改變,所有的一切,都在朝著他們的預想去發展的,但是,現在他們卻面臨著即將被打回原形的危險。

海軍,是日本最后的屏障,一旦海軍敗了,整個日本也就敗了。

“你去看一下,能否將薩摩級戰列艦進行改造,如果不行的話,立即停止建造,其余正在建造或者計劃建造的戰列艦也全部取消建造計劃,立即著手研制新一代的戰列艦,性能方面務必要全面超越中國人,另外,造價也要盡可能的控制一下,我們已經沒有錢了。”西園寺公望很快便做出了決定。

與其讓那些還沒有建成的軍艦成為炮灰,還不如直接停止建造,節省一些資源和經費用于建造更強大的軍艦。

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日本人最終竟然搞出了戰列巡洋艦,好吧,雖然戰列巡洋艦在火力方面的確滿足了無畏級戰列艦的條件,但是在防御能力上卻是差的可憐,甚至連普通的巡洋艦一炮就能打穿他的防御,若是遇上了無畏級戰列艦,一炮過去基本上那艘戰艦也就報廢了。

而這種戰艦其實跟早期的鐵皮裹木頭的偽鐵甲艦差不多,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威風,但實際上就只能呵呵了。

而正是日本高層的這一決定,注定了日本人在未來會敗的更快,而日本,也注將成為中華帝國的一塊墊腳石。

就在日本人想盡了辦法去增強自身實力的同時,中華帝國這邊也并沒有閑著。

艦隊的歸來,的確在國內引起了一番愛國的浪潮,各地的征兵點門前,更是擠滿了那些愛國青年,甚至有不少人直接表態想要去海軍服役。

這一現象雖然是好事,也很符合王思銳未來的戰略計劃,畢竟跟俄國全面開戰,以現有的兵力是無法滿足的,但目前中華帝國正處于國際的風口浪尖之上,對于軍隊的一些計劃,也不便太過于大手大腳。

所以,最終王思銳只能選擇了另外一個方案,這個方案與古代的兵役制有些相像,但又完全不同。

首先,對于這些報名參軍的青年,將那些身體條件符合的人登記下來,然后以縣為單位,由各地駐軍進行分批安排,每次安排一個營的新兵進營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軍事訓練,然后進行流水線式的訓練計劃。

原則上,每一名士兵一年中要經歷三個月的新兵訓練,這也就基本上固定了每個縣的兵員數量為四個營。

駐軍需要在不同的階段,對這些新兵進行不同的訓練,而在三個月的訓練期滿之時,每一名士兵都必須要完整不低于二十顆子彈的實彈射擊訓練。

然后,這些士兵就可以回家了,接下來的一年中,每三個月需要進行為期半個月的軍事訓練,這些并不需要到軍營去進行,駐軍會派士兵去負責這項訓練,主要是鞏固一下他們在新兵期學習的內容,而每次的訓練基本上在五天左右,每個月只訓練一次,這種鞏固訓練就在各個村的谷場上,訓練完了可以直接回家,不影響正常的生活。

而對于每一名士兵,軍方給出的待遇是每三個月五兩銀子的補助,而這些人也將自動轉為預備役,如國家號召,則進行集訓,否則就一直這么持續下去,直至三十五歲為止。

這種兵役制度有一種好處,那就是一旦遇到戰事,現役軍隊只要頂過去最開始的半年至一年的時間,然后他們就可以等到大批量的援軍。

而因為有了基礎的軍事訓練,如有需要的時候,這些士兵會被集中起來整訓,從而開始真正的軍人生涯,這個只需要大約一周左右的時間去鞏固一下先前的訓練,剩下大約用兩個半月到五個月的時間去學習戰術動作,完成訓練之后,基本上可以直接上戰場了。

雖然無法保證他們像現役軍隊那樣精銳,但是作為普通軍隊來使用的話,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更重要的是,目前全國有1549個縣,除去偏遠地區,以及那些暫不受控制的縣區以外,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縣區有一千兩百六十七個,如果每個縣按照四個營來計算的話,那么全國就是5068個營,如果全部按照滿編營808人來算的話,那么全國就是四百多萬軍隊,這絕對是一股無法忽視的力量。

借助著這股東風,王思銳順利的對部隊的擴張做出了第一步,只需要一年的時間,一旦有需要,他們只需要半年的準備期就可以將部隊增加至六百多萬將近七百萬,如果是兩年后在暴兵,那時候怕是會有將近八百萬的總兵力。

當然,窮兵秣武的道理王思銳還是很清楚的,他也很清楚目前帝國的財政根本就無法支撐一支這么龐大的軍隊,所以也只能選擇這種方法。

同時,繼續加大對工商業的扶持力度,而最基本的改變,就是中華帝國撤銷了被華夏歷史傳承了數千年之久的等級觀念,也就是士農工商。

去掉了士,提高了農工商的地位,讓士徹底的成為一個服務角色,而不是去壓制其他行業的角色。

而改革之后的效果也是驚人的,稅收基本上每年都能夠翻翻,并且按照財政部那邊的預計,在1910年將會是第一個全稅收年,而有了這幾年的積累,在1910年的時候,國家稅收將有很大的可能突破二十億。

而在1910年之后的五年內,將有可能翻三到四倍左右。一艘戰列艦多少錢?五百零五萬美元,大概也就是六百五十萬兩白銀左右。

就拿現在中華帝國的稅收而言,造十艘戰列艦都是沒壓力的,更別說以后了。

當然,錢也不可能全部拿去造軍艦,事實上,現在的中央政府手里還真沒多少錢,大部分錢都被投入到基建以及工業方面了,政府手里基本上只預留上一年度一半的稅收作為備用,其他的資金全部投入進去。

而現在,中華帝國去年的稅收為55億兩白銀,比清朝時期翻了六倍左右。(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