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426:確定交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426:確定交換

426:確定交換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07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快捷翻頁→鍵



熱門、、、、、、、、、

太恐怖了!

這是約瑟夫在觀察完貝爾卡小鎮之戰之后的唯一感覺,他甚至不敢想象,如果對面的俄軍換成是德軍,那么德國人將會損失多少兵力?

雖然德國人在戰術方面要比俄國人先進一些,可現在畢竟工業水平有限,加上外界的環境等因素,所以實際上,世界各國陸軍的水平都差不太多,而德軍之所以表現的稍微突出一些,主要還是因為德國人的紀律性以及一根筋的屬性,使得他們才稍稍比其他國家高出了一些。

如果將守軍換成是德軍,那么德軍會怎樣做?

這個答案幾乎是張口就能說出來的,很簡單,挖掘戰壕,同時布置好防炮洞,合理的安排機槍戰位,盡最大可能的合理利用手中的武器資源,然后在陣地前方布置上幾道鐵絲網,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等著敵人來進攻就是了。

這樣的戰術布置,一支五百人的軍隊,至少能夠抵御一千名敵人的進攻,如果彈藥充足的話,抵御兩千人的進攻也是沒有問題的。

但若是換做他們去進攻,說實在的,就是德國人也沒有什么好辦法,或許,他們會比英國人和俄國人做的更穩重一些,不會那么傻乎乎的高聲的喊著口號,大老遠的就告訴敵人我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更加不會像英國人那樣,抬頭挺胸的,明明是上戰場,是去送死的,搞的跟結婚似的那么隆重,那么注重形象。

好吧,其實現在除了中華帝國以外,好像沒有哪個國家是不注重軍隊形象的,而這也并非無理無據,而是經過常年的戰斗總結,得出來的經驗。

而提升士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軍服,所以,那些看起來好看的軍服,甚至顏色鮮艷的軍服,的確能夠提高部隊的士氣,同時打擊敵人的士氣。

但是這一招在中華帝國這里卻是根本行不通的,穿的越好看,眼色越是鮮艷,死的就越快,他們才不管你穿的好不好看,看起來是不是特別牛逼的樣子。

如果是德軍在進攻,那么他們頂多也就做出一些輕微的改變,比如,盡可能的調集一些火炮過來,然后命令部隊悄無聲息的靠上去,等到一定距離之后在去喊口號,沖上去,盡可能的避免敵軍更早的發現他們。

哦,對了,或許還會安排一些重機槍提供火力掩護。

德國人能做的,也僅僅只有這么多了。

這是目前整個世界的潮流所向,事實上一戰的時候,主要的戰斗形勢就是攻防戰,雙方總是會派出大量的兵力去爭奪某一座陣地的控制權,然后就守在那里等著敵人來進攻。

難道是他們真的不想攻出去嗎?答案是no!所有人都很想攻出去,但是卻沒有攻出去的資本。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二戰時期,戰爭風格會突然轉變成以進攻為主的戰斗模式,在大量的裝甲部隊面前,所有的防線都是脆弱的。

哪怕你布置了一百道鐵絲網又能如何?人家坦克部隊直接一路壓過去就行了,然后步兵在后面跟著慢慢悠悠的沖上去,你布置的防線壓根就對坦克形不成威脅,所以,二戰中后期的時候,基本上已經看不到什么鐵絲網在戰場上出現了,除非是一些特定的地點,特殊的情況。

現在坦克的橫空出世,讓不少人都意識到了坦克對于戰爭而言,將意味著什么,它是可以完全改變戰爭方式的一種新式裝備,它是移動的炮兵,是移動的重機槍,是移動的鋼鐵堡壘,不僅攻擊力極其強悍,就連防御能力也是恐怖的下人。

以往的戰爭模式,在坦克面前,根本就抬不起頭來,似乎列強剛剛在中國人這里學到不久的鐵絲網,戰壕模式,很快就被坦克的出現給徹底的推翻。

但是問題又來了,坦克既然能夠這么強悍,那么如果作為防守的一方,在遇到坦克的時候,應當如何去應對?

關于這個問題,約瑟夫給出的建議是,在大力研發坦克的同時,也應當著手研究一款可以輕易摧毀坦克的火炮,在沒有坦克支援的時候,他們也有能力去阻擊敵方的坦克。

約瑟夫很快便回到了博爾賈,因為在那里已經沒有了觀察的意義,盡管那里的坦克只有八十四臺,甚至還有兩臺因為機械故障而不得不拋錨,但那并不能影響到坦克的作用。

而等到約瑟夫回到博爾賈的時候,已經是三天后了,而此時的博爾賈,基本上已經結束了戰斗,在兩百多臺坦克以及數十萬步兵的攻擊下,他們只是付出了極小的傷亡代價,就徹底的殲滅了這里的俄國士兵。

哦,不,準確的應該是,殲敵三萬余人,俘虜六萬人左右,而皇家陸軍本身的數據則是漂亮的讓人感到害怕,他們陣亡的士兵僅僅只有一千多人,即便是加上受傷的人數,無論是重傷還是輕傷全部算進去,也只有不到五千人。

皇家陸軍的戰斗力的確很強悍,但是在德國人眼中看來,坦克的風頭卻是狠狠的壓制住了步兵的威風,在坦克面前,步兵無論怎么去做,都會顯得是那么的暗淡無色。

甚至可以肯定,如果沒有那兩百多臺坦克的話,這十多萬步兵至少也要陣亡一萬人左右才能夠得到這個結果,但只是這樣也足以嚇人了,雙方陣亡比3:1,這樣的數據,在想想中華帝國的人口,似乎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將會是中華帝國的對手。

穆默有些興奮,因為他拿到了前線的觀察報告,這份報告可不是先前觀摩團的那份報告,這一份可是有著真憑實據的報告,在戰爭的后期,甚至安排了德國的觀察員親自坐進了坦克里去體驗,雖然那狹小的空間以及巨大的噪音讓人有些煩悶,甚至連乘坐感受也很差,但是在戰場上如果能夠駕駛著坦克的話,那也的確很不錯。

除了坦克技術之外,他們還拿到了無線電技術,同軸機槍技術,裝甲師的編制方案,坦步協同方案,雖然德國人還想得到更多的技術,但是很顯然,就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中國人到底還有什么技術,至于等著中國人自己主動拿出來送給他們,這個德國人倒是沒有想過,換誰也不可能這么傻不是?

當然了,至于德國人看上的03式自動步槍,這個倒是被王士珍給直接拒絕了,為了一套設備,就把軍隊所有的技術都交出去,這可能嗎?

如果不是下一代的坦克即將定型生產,如果不是無限通話技術已經初步試驗成功,如果不是他們有了更好的機槍,如果不是裝甲師的編制方案有些缺陷,如果不是坦步協同方案并不完美,就連這些技術王士珍都很不情愿交給德國人。

畢竟這是他們用了幾年的時間,花費了巨大的人力以及財力,物力才研究出來的成果,雖然工業設備很重要,總之心里就是舍不得。

隨著穆默與王士珍兩人在協議上簽上了各自的名字,這次的合作交易也算是正式的蓋棺定論,隨后,穆默將這一消息傳回了國內,王士珍也通過他們的手段告訴了駐德大使,德國人在接到消息之后,并沒有阻攔,直接放開了設備裝船的障礙。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的德國專家將與這些設備一同前往中國。

他們要的不僅僅只是資料,如果有全套的資料的話,這些德國專家也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去吃透這里面的一些技術,然后在根據自己的理解去進行制造,一來二去之下,至少也要耽誤一年的時間。

所以,關于這方面,雙方最終的結論是,德國派出部分專家過來,深入工廠進行實踐學習,而中國方面則有義務幫助這些德國專家盡快的吃透這些技術。

當然了,德國人也不是沒有任何的防備,比如,在設備離港之后,協議中那些涉及到交換的資料必須要交給穆默,并且,在設備到港之前,穆默將被限制出境,這些資料也將被中華帝國與德國方面共同監管,而設備到港之后,中華帝國將會全面撤出,到時候這些資料是運回德國,還是留在這里給那些專家就是德國人自己的事情了。

有了良好的合作,穆默甚至提出了要秘密的與中華帝國簽訂同盟條約,以便于應對英日同盟的威脅,同時,也更加便于雙方之間的一些交往。

但是這個提議卻被拒絕了,理由是,一旦條約簽訂,中、德兩國將會極為被動,中華帝國可以將德國視為盟友,但是紙面上是絕對不能留下任何痕跡的。

于是,中德同盟的事情就這么宣布告吹,不過德國人也并沒有失望,畢竟他們拿到了最想要的東西,一旦這些技術被德國專家吃透,那么他們很堅信,以德國人的研發能力,將會很快的研發出比野豬坦克更加先進的坦克,到時候,德國人將馳騁歐洲大陸,任何一個國家都將無法與之抗衡。(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