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383:坦克運輸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383:坦克運輸車

383:坦克運輸車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22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正文

熱門推薦:

‘嗡……’

巨大的發動機聲,響徹正座試驗場,伴隨著發動機聲音的增加,黑色的煙霧也是越來越濃密,但是與之相隨的,是那臺看起來樣子很怪的卡車,速度越來越快。

那臺卡車的與普通的卡車從正面看倒也沒什么不同的地方,但若是從側面看,不同的地方可就大了。

首先,這臺卡車并沒有普通卡車的那種車斗,在后面,是一輛長約十米,與卡車車斗底部相同高度的平板車,平板車的最后方,還有兩座移動式搭橋。

而此時,這臺卡車的拖車上,一臺野豬式坦克正靜靜的停在那里,任由卡車拉著他到處亂跑。

相比較于坦克來說,卡車的保養就相對簡單了許多,而且卡車也比較耐操,不像是坦克那樣,稍微出現點問題就會罷工,所以,別看坦克的生產成本才一千多兩銀子,可實際上運用起來的話,這個成本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夠享受的了。

現在帝國組建了兩個師的裝甲部隊,而這兩個師也并沒有全部配備野豬坦克,主要是工廠這邊產量跟不上,原本他們是想擴充產能的,但因為新首都的啟用,加上北平那里也不太適合大規模的建造坦克,同時又為了方便皇帝能夠隨時蒞臨工廠。

所以工廠方面計劃在洛陽新建一座大型工廠,有任務的時候就生產坦克,沒任務的時候就生產拖拉機這種農用車,至少可以確保工廠能夠勉強活下來。

而洛陽的工廠是早在王思銳宣布啟用中京為新首都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籌建的了,所以工廠要比新首都更早投入使用。

此時的試驗場,就是在洛陽西南部的山區與平原交界處,這里基本上可以滿足實驗需求,只要樣車能夠在這里通過實驗,那么到國內至少一半以上的地區都可以保證沒問題。

與王思銳一同前來觀看測試的,不僅僅只有帝國總理王士珍,同時還有正在新首都匯報工作的炮兵總司令段祺瑞,以及回京述職的駐朝鮮軍團總司令曹錕。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個設計似乎有些雞肋,坦克自身本來就能移動,完全沒必要在花費精力去研究一款專為坦克設計的拖車,甚至大多數人認為,設計這個拖車,還不如多生產一些卡車呢,又能拉人,還能拉物資,多劃算啊?

“陛下,這臺一型拖車經過數次修改,基本上已經符合了您的要求,而這臺樣車已經連續的實驗了一個月的時間,行駛里程已經達到了一萬五千公里以上,一共進行了五次保養,不過都是一些小保養,只要更換機油以及濾芯,檢查剎車系統就可以了。

因為采用了三百匹馬力的新式柴油發動機,所以在空車情況下,最大時速可以達到90公里每小時,搭載一臺坦克的話,最大速度可以達到60公里每小時,不過這是極限速度,連續使用的話,會對車頭產生一定的影響,再加上道路狀況,所以在試驗的時候,我們是保持三十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測試的。”已經榮升為帝國汽車工廠總工的商祝又一次的站在了王思銳的身旁,為他悉心的介紹著這臺拖車的情況。

而作為帝國第一批大力培養的工業型人才,本就有著不錯基礎的商祝等人,在福特團隊的幫助下,也并沒有辜負王思銳對他們的期望。

這臺坦克拖車其實并不復雜,因為坦克本身只有十一噸重,即便是搭載乘員以及相應的作戰物資,也絕不會超過二十噸。

況且,這不是商用車,不需要考慮什么舒適性,他們要的是質量,是性能。

有著大量設計經驗的商祝,很快的便按照王思銳的要求設計出了新的拖車,并且進入了建造實驗階段,不過剛開始的時候還是遇到了很大問題的,比如,因為車體設計的不太合理,長時間的載重運行導致車體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而導致斷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商祝采取了最簡單的方式,加固底盤,增加車輪,使承重力更加分散,再比如剎車系統,本來設計的是只有車頭的剎車系統,但是因為拖車太重,結果導致剎車的時候拖車繼續推著車頭向前沖。

這也就是在試驗場里,要是到了外面,這可是要出人命的。

所以,為拖車單獨的加裝剎車系統也就被提了出來,但是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家工廠有分離式剎車的制造經驗。

拖車與車頭是可以拆分的,所以剎車系統也只能是兩套。在一次巧合之下,商祝忽然來了靈感,于是,在車頭上做出了一個一拖三的剎車線,即駕駛室那里分出一根主剎車線,在車體中間一分為三,兩側的分別控制左右兩個車輪,中間的則預留出來,在拖車上同樣做出一套這樣的裝置,不過前面的那根線并不與駕駛室相連,而是與預留出來的那一根剎車線相連。

這樣的話,一旦兩根剎車線連接在一起,駕駛員只需要踩下剎車,便可以同時控制車頭以及拖車。

雖然這只是一種笨方法,但是就目前而言,效果顯然很不錯。

對于這臺拖車,王思銳似乎沒有任何不滿意的理由,但是唯一讓王思銳皺眉頭的是,保養的頻率也太高了一些吧?

一萬五千公里就保養了五次,平均三千公里一次,雖然這個距離也不是不能夠接受,但總感覺有些操蛋。

“越野能力如何?”王思銳并沒有在保養的問題上去糾結,雖然三千公里保養一次有些頻繁,但是比起坦克的嬌貴來說,還是很值的。

“滿載的情況下,單車最大爬坡度數為五度,但是對于駕駛員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從爬坡開始,到爬坡結束,中間不能出現任何的問題,若是停在了中間,則很難再次啟動起來。考慮到這臺車的實際用途,所以我們也給出了解決方案。

如果遇到坡度較大的地形時,可以將兩輛車并在一起,用兩臺車的拉力來拉動一臺拖車爬坡,雖然速度會稍微慢一些,但是以我們目前的技術,最多也就只能做到這一點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我們設計的這臺車主要是用于運載坦克的,而坦克本身就有著強大的越野能力,換句話說,即便遇到這臺車爬不上去的坡度,我們也可以讓坦克啟動起來自己爬上去,或是用坦克在前面拉著空車往上爬。

所以,如果只是用于運載坦克的話,那么這臺車的越野能力幾乎可以不用考慮,只要有坦克在,就是陷進泥潭里也能輕易的被拉出來,這方面我們已經做過數次的實驗。”商祝解釋道。

這尼瑪……

王思銳怎么忽然覺得自己有些被騙了的感覺呢?讓你設計這臺車主要是為了運載坦克的,可尼瑪倒好,連坦克都給算計進去了,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

但問題是,車頭可不僅僅只是用來運載坦克的,否則的話,為什么不把車子設計成一體的?這樣豈不更加方便?

分離式的好處在于,把拖車換成斗車,那不是現成的運輸車嗎?不說軍事方面的,就是民用方面也很劃算啊。

“這個設計用于坦克拖車還可以,但必須要增加車頭的馬力,后期它還要去搭載其他的貨物,那些可是沒有移動能力的,而且,下一代坦克是什么樣子的你也知道,到時候你這臺拖車還能不能拉的動?你比誰都清楚。試驗通過之后,先生產五百套,對于研發方面,也不要怠慢了,務必要盡快研制出馬力更大,承載力更大的車頭與拖車。”王思銳想了下,最終還是認可了這一設計。

最大五度的爬坡能力,其實也不算太差,后世高速公路最大的坡度為三度,就這那些后世的重載卡車還需要專門的爬坡車道來慢慢爬,而地庫的坡度最大也才八度,所以,這臺車的性能還是很不錯的。

但是考慮到當下道路的情況,這還遠遠不夠。

“陛下,坦克自身就有移動能力,再搭載這個的話,怕是有些浪費資源了吧?”段祺瑞質疑道,最近段祺瑞一直都在打報告,申請為炮兵部隊配備足夠的卡車用來運載火炮。

去年的朝鮮戰爭,可是讓炮兵丟盡了臉面,如果當時他們就有卡車的話,估計步兵就是撒開了腳丫子,也未必能追上他們的步伐。

后來倒是配備了五十臺卡車給炮兵,段祺瑞也專門組建了一個炮兵機動團,結果效果卻是好的嚇人,在演習中,數次出現了炮兵已經就位,而步兵還沒有抵達戰位的情況,這也讓段祺瑞有了其他的心思。

但是步兵那邊也不好招呼,眼見炮兵都有了卡車,步兵卻只能靠兩條腿,于是也打報告要求配備卡車。

但是產能就那么多,步兵和炮兵更是爭著要,明著的暗著的,雙方不知道早已交手多少回了。

可誰也沒有想到,本就不缺乏機動能力的裝甲兵也要橫插一腳進來,而且還是皇帝欽點的,這就讓人有些尷尬了。

而在王思銳看來,坦克拖車只不過是眾多黑科技中的一個而已……

ps:感謝和諧毛的月票支持!感謝魚中的雨和喜歡吃栗子的打賞支持!

ps2:先前欠四更,現在推薦票加了一更,月票加了兩更,總共欠七更,但是最近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月底前會還完的,請大家別著急……(未完待續。)

完結推薦: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