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357:暴走的王思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357:暴走的王思銳

357:暴走的王思銳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7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貸款與訂購的事情,自然由下面的人去負責接洽,王思銳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親自去操作。

現在王思銳唯一關心的,就是前線的戰事。

這邊剛剛又投入了兩個師的兵力,部隊都還沒有抵達前線,后腳這英法美德四國便找上門來商議停戰的事情,而他們又給出了讓王思銳無法拒絕的籌碼。

所以,原本打算無限壓縮日軍活動空間的計劃,不得不做出新的改變。

英法美德四國已經將話說的很明白了,他們不希望日軍在朝鮮徹底的失勢,同時也承認朝鮮王李熙的地位,并且愿意從中調停。

英法美德的建議,王思銳不敢拒絕,因為他本身就沒有徹底的將日軍趕下海的能力,而現在既然有人買單,那么中華帝國何不趁機下車呢?

萬一要是惹惱了列強,定好的好處沒了也就算了,要知道王思銳在美國人那里還是還有著七萬多噸的軍艦正在建造呢,萬一美國人要是扣下了那些軍艦,王思銳可就徹底的抓瞎了。

如果是放在以前的話,那么王思銳必然不會理會列強的干涉,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若是惹惱了王思銳,大不了派兵收復香港,攻占列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徹底的將他們從東亞趕出去。

王思銳也并不是沒有底牌的,但是為了能夠將列強統統趕出整個亞洲,現在王思銳必須要忍。

一個朝鮮,對于王思銳來說并不是特別的重要,朝鮮能不能夠完全的復國根本無所謂,只要能夠讓他們回到朝鮮就可以了。

中華帝國對于朝鮮的承諾,也算是已經做到了,而李熙回去之后,即便是半個朝鮮,也得忙上幾年的時間才能夠恢復元氣,一口氣吞下整個朝鮮根本不大可能。

日軍的戰斗力,似乎低的有些讓人不敢相信,在皇家陸軍面前,日軍一潰千里,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防守,一個月的時間,若是五個師的皇家陸軍全力進攻的話,打到釜山似乎并不難,但是那樣的話,列強那邊就沒法交代了。

他們給了中華帝國這么多的利益,絕不僅僅只是為了能夠讓日本人在朝鮮有一座城市可以立足那么簡單,他們想要的更多。

但日本與中華帝國是絕對的死敵,俄國雖然也是中華帝國的死敵,但是俄國人的重心在歐洲,且俄國國內也并不太平,列寧同學現在也正在積極的活動著,沙俄也蹦達不了幾年了。

所以,短期內中華帝國的敵人仍然是日本,無論如何,這一戰都必須要盡可能的干掉日軍的有生力量,徹底的將他們打怕。

一個月的時間,似乎有些太長了,如果那些列強們知道了前線的情況,怕是會不斷的前來施壓。

王思銳畢竟是帝國皇帝,朝鮮王李熙雖然是朝鮮的皇帝,但是卻是中華帝國的屬國,朝鮮王也必須要聽從王思銳的命令,若是拖的太久,怕是會影響到帝國的國際地位。

“密電曹錕,繼續加快進軍速度,必要情況下,可調集足夠的朝鮮師負責物資運輸,半個月之后,無論部隊推進到什么地方,必須停止戰爭。”考慮清楚了洋人的底線之后,王思銳作出了一個相對折中的方案。

半個月的時間,打到哪里算哪里。

而這半個月,王思銳也可以用圣旨已經發出為由來應對洋人的施壓,而京城到朝鮮,如果采用加急的話,大概需要五天左右的時間,所以,王思銳最多也就只能夠拖十五天的時間。

“陛下,曹司令發來電報,稱二十三師、五十二師、六十師師長擅自更改作戰命令,私自改變作戰安排,前日部隊推進距離超出了計劃的一倍,請求陛下處置。”王林緩緩的開口道。

這封電報剛到不久,但那個時候王思銳正在跟洋人談話,所以王林也就暫時壓住了這封電報。隨后王思銳又在沉思,一來二去之下,這封電報也就壓到了現在。

“恩?”聽到這一消息之后,王思銳緊緊的皺起了眉頭。

曹錕的作戰命令,作戰安排是什么?這個王思銳并不知道,但是既然能夠讓曹錕主動報上來的,那么那三個師的動作必然不小。

三個師聯合起來更改作戰命令,推進速度比計劃整整多了一倍,從大局上面來看,這是好事,至少證明了部隊是有這個能力的,他們數年來的心血并不是無用的。

但是從王思銳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卻是絕對無法容忍的。

昨日他們敢不聽上級的命令,今日他們就敢自己去替上級做主,明日是不是就敢聯合起來造反呢?

雖然王思銳不懼,也有足夠的信心鎮壓下他們,但這畢竟不是一個好的現象,一次兩次的不處置,后面的又該怎么辦?

一旁的王林看著王思銳的表情,深知此事已經觸及到了王思銳的底線,搞不好的話,這三個人這次可是要倒霉了,不過此時并不適宜重罰這三個師長。

“陛下,曹司令已經下令免去三人師長職位,由三人暫代各師師長,并且將司令部參謀蔡鍔派往了前線,親自監督他們。”王林緊接著說道。

“違抗軍令,該當何罪?”王思銳開口問道,他很清楚違抗軍令應該如何處置,那是他親自定下的軍規,也是每一名軍官將士們進入軍營之后,第一個要學習的東西。

“戰場是違抗軍令,當立即處死!”王林回答道。

王思銳搖了搖頭,這三個家伙可是給他找了個天大的麻煩,如果不嚴懲,便無法組織后面的人效仿,可是嚴懲的話,帝國將損失三位優秀的將軍。

無論他們到底有沒有違抗命令,他們的動機是好的,是為了帝國的利益才這么干的。而且目前帝國嚴重缺乏高層將領,他們又損失不起。

可是,在他們的身上,王思銳又看到了日本軍人的影子,日本軍人便總是喜歡以下犯上,只要他們有戰斗的欲望,便會不顧一切的挑起戰爭,然后逼迫上面不得不調集更多的部隊參與戰爭。

歷史上,數次中日戰爭,都是由一些基層的軍官們主導挑起的。

九一八事變,日本大本營覺得日本本土方面準備的并不充分,貿然挑起戰爭,日本本土將無法正常的保障戰爭,所以,日本大本營給出的命令是不準亂動,維持現狀,一切等國內準備好了之后在開戰。

但是那些小鬼子軍官們卻不這么認為,他們只覺得自己能夠打敗敵人,至于國內的準備,那是國內的事情,跟他們無關,所以,日本基層軍隊在九一八的時候,挑起了雙方的戰爭。

而日本大本營在得知情況之后,雖然也很生氣,但最終的結果是好的,所以也就沒有處置那些挑起戰爭的前線將領,反而給他們升了職。

于是乎,整個日軍都受到了鼓舞,就在日本大本營剛剛將做出的東北計劃送往東北的時候,得到了大量東北軍裝備的日本軍人卻又一次的戰意膨脹了起來,于是便開始越過長城,挑起了全面戰爭。

日本大本營在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后,只能無奈的調兵來華,同時加緊發展東北。

對于東北,日本人是把它們當本土來發展的,如果不是日本軍人的野心急速的膨脹,如果一切真的在按照日本大本營的計劃進行著,或者說只進行了百分之八十,哪怕只有百分之六十。

歷史上的抗戰,華夏必輸無疑,日本陸軍甚至有能力在五年之內徹底的結束這場戰爭。

世人都說二戰時期是華夏硬生生的將日本給拖垮的,對于這種說法,王思銳只能呵呵了。華夏固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不是日本人自己作死的話,華夏遠非日本人的對手。

戰爭拖垮日本國內的經濟?這其實是一個天大的玩笑,但是為了給自己臉上增光,他們只能這樣宣傳。

實際上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呢?日本人在接手了東北軍的財產之后,立即加大了產能,并且著重建設重工業。

抗戰時期,侵華日軍的彈藥補給,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來自于東北,坦克也出自東北,炮彈同樣出自東北,華夏已經幫日本承擔了戰爭最大的開銷,那么軍餉呢?好吧,其實也是來自于華夏。

抗戰時期,日本本土對侵華日軍的資金付出并不多,用屈指可數來形容都一點不夸張。甚至,他們從華夏掠奪走的資產,被大量的補貼給了日本海軍以及國內的經濟建設。

真正拖垮日本的,是他們的野心,是他們的海軍。

王思銳不希望將來有一天,在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手下的部隊貿然的挑起了戰爭,讓中華帝國也步入歷史上日本的后塵。

所以,這件事情必須要嚴肅處理,哪怕現在他們正在打仗,也絕對不能手軟,否則的話,將來就有可能毀掉國家的根基。

軍人的野心,是永遠也無法填滿的,哪怕他并沒有謀反的心思。

“命令曹錕,立即解除三個師的師長一切職位,并派人將他們三個押往京城,空缺職位由各師副師長暫代,志愿軍團級軍官,全部記過處分,旅級以上軍官全部記大過處分,志愿軍總司令曹錕負有失察之罪,記大過,罰奉半年!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王樹起負有失察之罪,記過處分。”

PS:感謝大軍2016的打賞和月票支持!感謝九彩之光的兩張月票支持!另外月票和推薦票都快到了二次加更了,諸位也別藏著了,快來吧,俺已經等不及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