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295:未來的道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295:未來的道路

295:未來的道路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8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登基大典的最后,自然是各種的表演,以及設宴答謝大臣與來賓。

盡管王思銳并不喜歡這樣的形式,可這種事情又是慣例,不是他想省就能省的,雖然他是皇帝,所有的一切還是他說的算,但若是一味的節省,而不顧及大臣們的感受的話,怕是后面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設宴這一環節,王思銳并未在這里待的太久,他還是不喜歡住在這種深宮院墻之內,相比較于這里,王思銳更加喜歡軍營那里的環境。

至于這座曾經代表著華夏數百年歷史的權力最高之地,王思銳是打算將這里開發成為景區的,盡管這個時代因為交通加上經濟等等原因,能夠給國家帶來的收入并不算多,但本著有一點是一點的原則,王思銳還是打算這么干了。

只等遷都之后,這座紫禁城便會被正式的向民眾開放。

次日,王思銳再一次的來到了紫禁城,與昨日不同的是,那些大臣們今日并沒有前來,來的全部都是軍隊里的人。

這些人,都是即將被王思銳親自授予將軍軍銜的軍人。

人數不多,因為各個集團軍都有各自的備戰任務,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將所有的將軍抽調過來,所以只能先授銜一批,然后將每個人的軍銜先發給他們,等日后在找時間集中授銜。

武羊,被王思銳親自帶上了象征著上將的金色麥穗加三顆金星的上將,一個年僅二十多歲的上將,怕是古往今來,歷史上最年輕的將軍了。

不對,歷史上西漢時期的霍去病要比武羊更年輕,但不管怎么說,武羊也算是華夏歷史上最年輕的將軍之一。

余下的三十多位當中,有三人被授予中將,二十多人被授予了少將。

按照軍銜相對應的職位,少將對應的是師長,中將則是軍長,上將則是集團軍司令,當然,再往上的四星大將,基本上對應的是集團軍群總司令,是擁有獨立指揮數個集團軍進行作戰的資格的。

至于元帥,這個更多的還是象征性的意義,實際上的職責,其實與四星大將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當然了,以后的集團軍自然不會像現在這樣龐大,動則幾十萬人的規模。在王思銳的計劃中,一個集團軍最合適的人數應該是二十萬人,這樣集團軍司令的指揮壓力不會太大。

就像現在這樣,兵力最多的是第一集團軍,王樹起也算是一名老人了,可對于軍隊迅速的擴張,還是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在沒有戰事的時候,工作上就已經出現了漏洞,這要是等到了戰爭來臨以后,又該出現多大的漏洞?

這也就是王思銳沒有足夠的人才,所以才只能讓這些人勉強的兼任著這個職位,隨著時間的推移,部隊經歷的戰爭也會越來越多,各級軍官也會有更多的經驗,到時候便會有足夠的人才去讓王思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組建軍隊。

授銜儀式很簡單,不像是后世有電視可以直播,主持人宣布流程,王思銳親自為每一位參與授銜的將軍帶上肩章,然后對其說上兩句鼓勵的話,身旁有負責宣傳的部門進行拍照。

日后這些照片會單獨的發給他們每一個人,最后是集體的合照,王思銳站在人群的正中間,再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這些剛剛完成授銜儀式的將軍們,便連夜返回了各自的駐地。

按照昨天登基大典上的反應來看,近期內洋人應該不會挑起戰事,但洋人不挑起戰事,并不代表著軍隊就可以放松下來。

要知道,國內的領土還沒有完全收復呢,而且剩下的又全部都是難啃的骨頭,即便是漢軍,也必須要做足了充足的準備才敢對剩下的地區發起攻擊。

想想剩下的都是些什么地方就知道了,西藏,物資什么的就不說了,就是士兵都很難走進去,所以,進軍西藏的第一個步驟便是囤積物資,用步步為營的方式一點點的去推進。

青海那邊也差不太多,蒙古這邊則是需要面對大量的騎兵,在機動方面,漢軍完全處于劣勢,盡管有著大量的先進裝備,可人家打不過你還不會跑嗎?只是帶著你兜圈子,然后打你的補給線就能拖死你。

就連滿清都只能靠著招安這種方式來維持蒙古的局勢,王思銳的頭腦很清醒,所以他并不認為在這方面,他們有什么優勢。

所以,如何進攻蒙古,成為了王思銳最頭疼的一件事。

最后就是新疆,這個就不說了,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同樣只是物資就能拖死他們,加上需要穿越戈壁灘,派出去的部隊能夠一人不失的走到那里就算是不錯的了。

盡管那些地區的軍隊戰斗力都不怎么樣,可天然的地理優勢卻成為了他們最大的屏障,而且王思銳也很清楚,他們必須要盡快的去對那些地區實施占領計劃,否則時間拖的越久,再去進攻那些地區的時候,所遇到的阻力便會越大。

俄國人可是一直都在慫恿著蒙古和********獨立的,西藏那邊的情況也沒好到哪去,英國人則是想著將西藏的一部分劃歸到印度,然后剩余的讓他們獨立。

智囊團給出的建議是,大力發展工業,特別是汽車工業,給軍隊裝備大量的卡車用來運輸物資,同時大力的修建公路,以確保后勤補給線的暢通。

同時,派遣部隊以步步為營的方式向這幾個地區逼近,逼迫他們出來與漢軍決戰,盡最大可能的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為日后的占領創造最好的條件。

交通不便,這便是最大的問題。

殊不見后世新中國收復西藏的時候,到底死了多少人?很多部隊進去之后,因為大雪封山,再加上當時攜帶的物資不足,又得不到補給而成建制的被凍死餓死。

這樣的事情,王思銳自然是要竭力制止的。

唯一讓王思銳欣慰的是,華北華中華南平原地區全在他的掌控之中,而這些地區便于工業發展,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只要發展的好,十年內便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雖然問題是他沒有這么多的時間去準備,雖然王思銳并不想在一戰爆發的時候還在忙著收復國內的那些省份,但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問題卻很嚴峻。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國家積弱已久,想要在短時間內崛起,又談何容易?

在這個工業大爆發的年代,沒有基礎,想要干什么都無疑是難上加難,或許唯一的優勢,便是王思銳腦子里那些關于后世的記憶,他可以避免在某些方面走彎路,利用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去趕超歐美列強。

陸軍方面倒是好說,現在已經有了03式突擊步槍以及狙擊步槍,接下來只需要大力的去研發半自動步槍以及機槍就可以了。

裝備了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狙擊步槍,以及機槍的陸軍,至少可以保證增在未來二十年內在武器方面不會被列強超越,再加上迫擊炮,手榴彈等近距離火力支援,陸軍的火力,已經無人可及。

但是在海軍方面,王思銳可就是徹頭徹尾的愣頭青了,他只知道,在后世,戰列艦這種巨艦大炮會被迅速的淘汰,航母戰斗群將會瞬間崛起。

中華帝國若是想在海軍方面超越歐美列強,唯一能走的路,便是發展航母戰斗群。

可中華帝國并沒有制造大型戰艦的經驗,飛機目前才剛剛出現,萊特兄弟制造的動力飛機去年十二月份才試飛成功,但是距離真正的應用,還有很長的時間。

至少在未來二十年內,海上的主力還是戰列艦,即便是有了航母,沒有足夠先進的飛機,也無法發揮出他們的戰斗力。

沒有海軍,這也就意味著中華帝國只能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發展岸防工事,以此來抵抗列強的軍艦,而軍隊也只能執行本土防御戰略,根本沒有攻出去的機會。

“難道真的要錯過一戰嗎?”王思銳不由的暗暗嘀咕道。

要知道,美國之所以崛起,靠的就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積累。而沒有一支能夠保障陸軍的海軍,美國人是不可能崛起的。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發展速度,可是令全世界都聞之驚嘆的,一艘航母從開始建造到下水,只需要一年的時間,不到兩年便能夠組建一個完整的航母編隊,況且美國還不是一艘艘的建造,而是批量的建造。

平均一年便會服役一個艦隊的海軍,這種制造能力,的確讓很多人羨慕不已。

美國人的制造方法王思銳倒是知道,分段制造,流水分工嘛,這個他也會,可是沒有足夠的人才,一切都是白搭。

雖然王思銳已經秘密的派出了不少人前往歐美各國學習艦船制造,但因為身份原因,他們并未進入到核心的部門,大多數不是在學校里學習,就是在船廠打工,只能靠著一些閑余時間去偷偷的學習制造經驗,學習進展很是緩慢。

“不行,一定要改變這種局面。”王思銳再次下定了決心,旋即朝著門外喊道:“來人,去通知美國使臣柔克義,就說我要見他。”

ps:感謝大軍2016的打賞支持,感謝書城書友輝的月票支持!感謝書友130809150751487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