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276:不是我跟你們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276:不是我跟你們吹

276:不是我跟你們吹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8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京津鐵路,最早的計劃是修建一條京城至奉天的鐵路,被命名為京奉鐵路。全文字閱讀

1881年,京奉鐵路第一條線路建成通車,這條鐵路被稱之為唐胥鐵路,由唐山開往胥各莊,全長十二公里。

1893年,唐胥鐵路南北分別延伸至山海關以及天津,改稱為津榆鐵路。

1894年,津榆鐵路經津蘆鐵路延伸至北京,又稱京山鐵路。

后來清廷原本是打算繼續修建關外鐵路,一直延伸到奉天的,但是因為甲午戰敗,庚子國難等等,所以修建鐵路的事情便暫時耽擱了下來。

而庚子國難好不容易過去了,但朝廷卻又落入了王思銳的手中,于是,這條鐵路便始終沒有繼續修建。

庚子國難時期,京山鐵路被破壞的很是徹底,王思銳通過了幾年的時間,徹底的將這條鐵路修復,并且進行了加固。

從京城至山海關的這一路鐵路,倒是成為了目前國內質量最好的鐵路。

不過,因為車組的原因,所以火車的速度并不怎么快,甚至在王思銳看來,這些鐵路完全就是在浪費資源。

在后世,王思銳更是見慣了動則兩百五十公里以上的高速動車,即便是普通列車,時速也有一百多公里每小時。

而現在,京津鐵路上列車的負荷平均時速僅為十六公里每小時,這樣的速度,還不及戰馬跑的快。

火車與鐵軌的劇烈摩擦,發出一陣陣刺耳的響聲,不過坐在這列列車上的人,卻并沒有感到這列列車的速度像是蝸牛一樣。

雖然這列列車的速度要比國外的列車速度慢一些,但是他們已經很滿意了。

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鐵路,庚子國難之后,漢軍強勢的收回了鐵路的所有權,并且獨自運營這段鐵路。

采取的更是薄利多銷的模式,每張票價僅為一兩銀子,且每隔一個小時便有一趟火車發出。平均每三趟火車中就有一趟是客車。

“嘖嘖,坐著我們自己的鐵路,感覺就是爽啊。”張孝準興奮的趴在車欄板之上,看著四周的景色,甚至隱隱還能夠看到幾年前那場大戰的痕跡,一臉興奮的感嘆著。

他們乘坐的并不是一輛專用客車,而是平時用來拉煤裝貨用的貨車,與他們一同乘坐這輛火車的,還有七十一師一個團的部隊。

當然,為了能夠多運送一些部隊,所以每一輛車頭后面都是拖著一排長長的貨箱,平均每一節火車箱里,至少裝了一個連的士兵,而這么做的后果,自然也就很明顯了,火車的速度因為超負荷的運載,不得不將十六公里的時速降低到了十三公里。

也就是說,從天津到京城,他們需要在列車上待上十個小時以上的時間。

而且還是這種露天的車廂,車廂里到處都是擁擠的士兵,他們甚至連物資都沒有攜帶。

據說他們的物資在張家口那里等著他們呢,從那里下了火車之后,直接領取部分物資,然后趕往新的駐地,在那里繼續獲得補給。

漢軍的預備役制度,不僅僅只是為漢軍提供了大量合格的士兵,同時還為漢軍在境內調動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部隊調動的時候,可以不用去管他們的物資,因為在漢軍控制的境內,但凡是有預備役部隊的地方,在軍營里都有一座預備役的倉庫。

而這座倉庫里,常年準備著一個師的物資,如果是一些戰略要地,比如盛京,比如被王思銳劃定為戰略重心的鄭州,那里的物資足以一次性的補充一個集團軍的部隊。

當然,還有其他幾個戰略重心城市,只不過沒有人知道到底是在哪里?

“是啊,離開的時候,我們的國家還是那么的弱小,等我們學成歸來以后卻發現,原來我們已經落后了。”蔣方震暗嘆道。

通過與同車廂的部隊士兵聊天,蔣方震等人也是感觸很深。

幾乎每一名士兵都認識字,甚至還能簡單的寫上一封家書,雖然字跡并不怎么好看,但這已經是很難得的了。

而更讓他們驚訝的是,這支剛剛從預備役改編過來的七十一師,部隊士兵的素質卻并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差,甚至跟正規軍都有得一比,比起日軍來說,也是難分伯仲。

他們的武器雖然比起正規軍的確低了不止一個檔次,但是比起日軍,他們的火力還是很猛的。

而通過與這些士兵的聊天,也徹底的改變了蔣方震之前的想法。

之前總是覺得預備役終歸是預備役,即便改編成了正規軍,他們也只能是披著正規軍編制的預備役,短時間內是絕對無法像正規軍那樣強大的。

可是現在,蔣方震知道自己錯了,而且錯的很是離譜。

預備役在火力配置方面的確不如正規軍,但也要比其他列強的軍隊好很多。

每個營配備一挺馬克沁重機槍,兩門60毫米迫擊炮,僅僅只是這些,就已經可以完完全全的壓制住日軍了,更何況,還有人手一支的自產的毛瑟步槍?

自產的毛瑟步槍蔣方震也看過,拿在手里感覺過,只不過因為他的身份原因,所以是沒有資格進行實彈射擊的,那名士兵將子彈取出之后,只是將一桿空槍遞給了他。

僅僅只是一支空槍,蔣方震也能夠感覺到這支步槍的優秀。它絕對超出了日軍的三零式步槍不止一個檔次。

雖然比起德國原產的毛瑟步槍還有一些不如,但是這些差距已經被無限的接近了。

而這僅僅只是預備役的裝備情況,那么正規軍的裝備情況呢?蔣方震不敢去想,他也知道了去年的清日第二次戰爭,他們為什么會打贏了。

“胡連長,能跟我說一說咱們軍隊的情況嗎?我看咱們預備役的裝備就要比日軍主力還要好,那正規軍應該更好吧?還有,我怎么沒見咱們有炮兵呢?”蔣方震有些不甘心,盡管問的太多,會有可能讓人把他當作奸細,雖然即便是現在不問,過不了多久他也會知道這些情況。

可作為一名華夏人,作為一名勵志要讓祖國強大的軍人,他在見到這支部隊的第一時間,便愛上了這支部隊。

“行,反正閑著也沒事,跟你講一講也是沒關系的。”胡連長無聊的點了點頭,這些信息也并不算是什么高度的機密,當然了,他一個連長又能知道多少的機密?

“當時我在正規軍的時候,那可是正規軍最強大的時候,平均每個連就有一挺重機槍,營部那里還有一挺支援機槍,一個營就有五挺重機槍。不過后來隨著部隊的擴充,機槍數量的不足,只能從正規軍那里抽調武器了,不過現在正規軍那邊每個營依舊保持了兩挺重機槍的火力。

像我們營的這挺重機槍,就是從我的老部隊帶過來的。那邊的迫擊炮數量稍微多一點,畢竟是主力部隊,當時我們這些人才剛剛成軍,也用不了那么多的迫擊炮。那邊是每個連有一門迫擊炮,作為近距離單兵支援火力。

至于炮兵,這個就跟咱們沒關系了,統帥把全軍所有的炮兵都集中在了一起,不過事實證明,這樣做是正確的,你是沒見去年的那場戰爭,咱們的炮兵一百多門炮對著小鬼子齊射,小鬼子都還沒沖到陣前呢就干掉了一大片,那場面,要多震撼有多震撼。”

“胡連長,您一定立過很多功吧?”蔡鍔看著胡連長胸前掛著的一排軍功章,有些羨慕的問道。

雖然并不知道這些軍功章到底代表著什么,但一名軍官身上竟然能掛著這么多的軍功章,對于軍人來說,這無疑是象征著身份的最好證明。

“那是,不是我跟你們吹牛,去年跟小日本打的那場仗,我在咱們漢軍的功勞可是排名前三的。諾,看到了沒?”胡連長指著自己胸前的軍功章,滿臉得意的炫耀道:

“這個呢,是紀念章,凡是參加了那場戰爭的,都有一枚紀念章。”胡連長指著那枚上面印有清日二三個字的紀念章說道,意味著清日第二次戰爭。

“這個,鐵十字勛章,擊斃五名敵人才能獲得。”

“這個,銅十字勛章,累積五個鐵十字勛章,或者擊斃營長以上軍官才能獲得。我運氣好,只積累了三個鐵十字勛章,就干掉了一個小鬼子的中佐,所以獲得了這枚勛章。”

“哦?那您怎么會來預備役呢?您有這么大的軍功,按理說應該留在主力部隊才能發揮出你的能力啊。”蔡鍔有些愣了,三枚鐵十字勛章,就意味著擊斃了至少十五個敵人,而那枚銀十字勛章也更是說明他是一位絕對優秀的王牌士兵。

可這樣的軍人,而且還是軍官,又怎么會被調到預備役呢?不僅僅只是蔡鍔想不明白,蔣方震與張孝準也想不明白,這根本就不符合邏輯啊,還是說,胡連長翻了什么錯誤?被發配到預備役這邊來了?

“嗨,別提了,還不是統帥親自定下的規矩?為了這個規矩,全軍不知道有多少像我這樣的軍人整日以淚洗面的。”胡連長嘆了口氣,有些無奈,當初他也找自己的老長官求過情,可是沒有辦法,沒人敢忤逆統帥的命令,他的調令是軍部直接下發的,也沒人能插得上嘴。

“什么規矩?”

“凡是獲得鐵十字勛章以上的士兵或軍官,除相應的獎勵以外,必須調入預備役服役,并且晉升一級。就我們七十一師,班長級別以上的軍官,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都是從前線調回來的。”

“好,這個辦法好……”蔣方震瞬間便明白了王思銳的意思,盡管看起來對那些立功的軍人有些不公平,但是對于軍隊來說,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他們的作用。(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