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272:三位歷史大能出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272:三位歷史大能出現

272:三位歷史大能出現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8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上海,一座普通的旅店內,三名遠渡重洋,一路上舟車勞頓,剛剛抵達上海的年輕青年就暫居在這里。

國內近期的局勢發生了劇變,漢軍突然一改常態,大軍揮師南下,半年間便占領了除兩廣以外,幾乎所有的華夏國土。

而清日關系交惡,也讓那些留日學生的日子很不好過。

雖然在學校里,他們并沒有受到教官的異常對待,可是那些日本同學卻是孤立了他們,如果有人單獨離開學校的話,便會立即遭到日本人的發難。

留學生是不可能一直待在學校里的,或多或少的,他們總是要走出校園,了解日本的民情的,也正是基于這個原因,導致了原本有三千名留日學生的龐大規模,在近半年以來銳減到了不足一千人。

而且,這一千人的留日學生還有不少都有了回國的打算。

日本雖然看起來很強大,可是漢軍卻接二連三的重創日本,在外面看到的,遠遠沒有他們在日本國內看到的更加真實。

這三位青年俊杰,便是剛剛從日本回國的留學生之一。

三人雖然年輕,地位輕微,但是每個人卻又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而且,這三人其實也是大有來頭的,三人中的兩位,便是師從大名鼎鼎的梁啟超,雖說變法失敗之后流亡日本,但梁啟超在國內還是有著很大名聲的。

“漢軍反了,沒想到漢軍竟然會在此時反清,實屬不智吶,這個王思銳平日里倒也精明透頂,怎么此次卻是這么糊涂?”蔡鍔蔡松坡一臉氣氛的說著,剛剛他在外面轉了一圈,感受到了漢軍統治下上海的不同之處,可還沒等他來的及贊賞漢軍的治理才能,便聽到了漢軍發布了反清通電的消息,于是,蔡松坡連忙搞到了通電全文,這才急匆匆的返回了客棧。

蔡松坡在歷史上并沒有干過什么特別大的事情,而真正讓人記住他的也只有兩件事情,第一件是辛亥革命時在云南領導了起義,第二件是積極反對袁世凱稱帝。

當然,蔡松坡之所以沒有留下的更多,是因為英年早逝嘛。

其實蔡松坡這個人還是比較有才能的,政治眼光很是尖銳,懂的順應歷史潮流,在軍事理論方面也比較有見解,在作戰指導方面,更是善于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注重戰場態勢變化,修改作戰方案,力求主動而規避被動。

現在的蔡松坡還很年輕,用后世的話來說,簡直就是個愣頭青。

不過就是這樣,蔡松坡也還是根據漢軍的兵力部署,作出了一個完整的計劃,他并不是希望自己能夠影響到整個漢軍的部署,而他自己也很清楚,一個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子,也絕對不可能影響到漢軍的。

他這么做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戰略想法,同時也可以從漢軍的部署當中進行學習,補充自己。

然而,不僅僅只是他自己,他的同學兼好友蔣方震,張孝準二人也很認同他的觀念,至少在漢軍何時反清,他們三人一致的認為應該是在三到五年之后,最快也要一年之后才行。

蔣方震正與張孝準探討一套作戰方案,其實也就是兩人之間的棋盤對壘,通過這種方式來完善自己。

聽到蔡松坡的消息之后,兩人也緊緊的皺了皺眉頭。

“松坡兄,此消息可屬實?”蔣方震丟下了對壘的事情,急忙問道。

“確真,這反清通電我都搞回來了,簡直就是一個四不像,也不知道王思銳身邊的那些人都是怎么想的,怎么會撰寫出這樣的通電。”蔡松坡仍舊氣憤不已。

他們三個這次回國可不僅僅只是為了探親的,而是提前結束了日本的學業,打算回國投身漢軍的。

按照計劃,他們將會在上海休整幾天,然后先各自返家一趟,再到京城去集合,然后打算報考陸軍參謀學院的。

按照漢軍的規定,無論是留洋歸來的學子也好,亦或者是軍隊提拔的官兵也好,但凡是參謀職位的,必須要到陸軍參謀學院進行統一的學習,學期不等,按個人學習情況而定。

雖然他們也覺得這樣有些浪費時間和資源了,但漢軍的戰績卻在哪擺著呢,這也讓他們對這座國內唯一的現代化陸軍學院產生了興趣。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現在漢軍竟然搞了這么一出。

“這是一把雙刃劍吶,既能傷敵,亦會自損,好壞暫且不知,只能等下去看結果了。”張孝準暗暗嘆了口氣。

這封反清通電看似是個四不像,其實內部卻是暗藏玄機。

說白了,這封通電內部蘊含著多層意義,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這就是一封宣告反清的普通通電。

而對于那些權貴來說,這卻是想他們透露了一種態度,漢軍心寬仁和的態度,有種包容的意思在內,至少不會大肆的殺戮前朝的官員。

這封通電對于普通百姓和那些普通的權貴影響并不大,真正有影響的,則是那些上層的權貴。

當然了,其實也沒什么好影響的,華夏大部分都成了王思銳的領土,發不發都是一樣的。

這封通電其實也就是給兩廣總督德壽,以及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還有那些偏遠地區的掌權者看的。

歸順,一切好說,反抗,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但是真正的地雷卻在于,這封通電既能收買滿人,讓他們放棄抵抗,又能激起滿人的抵抗意志,讓他們記起老祖宗的輝煌,讓他們妄想著恢復滿清河山。

所以,這封通電的好與壞,現在根本就沒辦法去評論,唯有等事情結束了之后,才知道到底是好還是壞。

“王思銳此人城府極深,且戰略眼光深遠,做事極為謹慎,現在的情況他不可能不清楚,此時發布通電,勢必會激起洋人的憤怒,而漢軍的攤子又鋪的這么大,內部駐守兵力大多以預備役為主,雖不說防御空虛,但漏洞還是會有不少的。若是被有心人利用,怕是會內憂外患接連不斷,若洋人趁著內部矛盾爆發之際,吸引了漢軍大量主力的時候突然發難,后果不堪想象。除非……”說到這里,蔣方震瞳孔忽然一亮。

經他這么一提醒,張孝準和蔡松坡兩人也明白了蔣方震的意思,兩人也是想到了這一點。

王思銳是個城府極深的人,雖然他們沒有接觸過,但也并不影響他們通過搜集一些關于王思銳的事情,從而來判斷王思銳的為人。

王思銳此人做事必留后手,而且還是那種足以影響到整個結果的后手,這一點從第二次清日戰爭當中便能看出來。

“除非那些預備役跟漢軍主力部隊擁有相差無幾的戰斗力,唯有這樣,漢軍才能瞬間將兵力擴充至上百萬,如此一來,何時反清,對于漢軍而言都是無所謂的。”張孝準說道。

“不對,漢軍應該是沒有打算現在就反清的,在此之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要在近期內通電反清。應該是外部出現了問題,逼迫著王思銳不得不立即通電反清。”蔡松坡猛的搖了搖頭,分析道。

“上面的一些事情,我們也只能猜測,具體是怎樣,以我們的身份根本無從得知。漢軍到底有多少預備役,這些預備役又是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訓練的,這些我們都不知道,恐怕除了京城那邊,外界根本就不知道漢軍到底有多少預備役部隊。

我想,這些預備役部隊才是漢軍的殺手锏。漢軍自從辛丑條約之后便開始組建了預備役制度,以漢軍的手段,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其預備役的人數未必會比正規軍少,甚至數倍于正規軍。而訓練一年以上的精兵,怕是至少也有一二十萬。

如果將這批精兵拉到邊境上去,即便是日俄兩國聯手,怕是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蔣方震分析道。

漢軍的預備役到底有多少?這個對于外界來說一直都是一個迷,反正很多地方都能夠見到漢軍的預備役部隊,他們也沒有番號,全部以預備役統稱。內部番號更是不會告訴任何人。

而漢軍經過與美國和德國的合作,其工業能力也是驟然猛增,完全有能力養活這么多的軍隊,蔣方震他們都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很了解日本軍隊的現狀。

他們在見到那些預備役部隊之后,便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這些預備役并不次于日本陸軍。

“歐洲各國根本不可能派遣大量的軍隊來到遠東,而洋人若是想出兵干涉,唯有俄、日兩國有能力出兵干涉,而日本近期又在積極的準備著,不過現在他們的準備卻并不充分,搞不好這一時半會的,戰爭根本就打不起來。等洋人準備好了,兩廣地區怕是也已經收復了,搞不好,怕是香港也要被武力收復回來嘍。”蔣方震繼續分析道。

“武力收復香港倒是有些不大可能,畢竟現在還不是徹底跟英國撕破臉面的時候,但是敲打一下英國人估計還是很有可能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幾天皇帝便會頒布退位詔書了,我等必須要盡快前往京城了,不然我等這一身所學,怕是要被荒廢掉了。”蔡松坡笑著說道。

漢軍內部人才濟濟,且職位等級劃分嚴明,每一個崗位都有專人負責,工作很少有出現差錯的地方。

如果沒有能人掌管,根本不可能做到這樣。所以,回國之后的三人,也是倍感壓力,他們并沒有將留洋的經歷當作是自己的優勢,那些沒有留過洋的漢軍官兵不也照樣將日本人打的丟盔棄甲?

“恩,不如我們即刻啟程前往京城?”

PS:新的一月了,求推薦,求收藏,求訂閱,求打賞,各種求唄……(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