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260:最后的準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260:最后的準備

260:最后的準備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8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正文

正文

作者:末日游俠

一個團體想要控制一個政權,那么很容易,你只需要占據著幾個重要的位置就可以了,但是想要推翻一個政權,那么難度便會增加數倍,甚至是數百倍。

替代清朝,王思銳所需要準備的事情不可謂不多。

盡管前面的三年時間里,他無時無刻都在準備著,可是當這一刻真的到來的時候,王思銳才發現,原來還有那么多東西都沒有準備。

而原本王思銳是沒有打算這么快的就替代清朝的,可最近以來的一件件事情,加上列強對于華夏的干涉力度越來越大,這迫使了王思銳不得不盡快的進行這一步。

而最近幾年時間里,王家,也就是王思銳的那個便宜家族,一直都在按照王思銳的要求,大肆的囤積石油以及橡膠。

當然了,隨著王思銳的崛起,也就意味著王家必須要跟上王思銳這架戰車,于是乎,王思銳也就理所當然的接過了祖父的位置,成為了王家的家主。

對于這個家主之位,王思銳倒是沒有太多的什么感覺的。

會議室里,

坐著目前王思銳手下的幾位重臣,其中有被王思銳當作未來總理來培養的王士珍,還有目前的炮兵總指揮段祺瑞,財政部長齊站元,交通部長詹天佑,大清銀行行長喬致庸等等。

經過了幾年的發展,炮兵的發展規模可謂是最小的,不過如今的炮兵也算是鳥槍換炮,其中一百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就有近百門,五十毫米口徑以上的更是多達三百門。

這些火炮都被集中在了段祺瑞的手下,用來進行大規模的炮火支援,

除此之外,各個部隊還裝備了不少的迫擊炮,步兵有了自己的支援性火炮,理論上說,炮兵的作用應該小了才對。

可是對于這些集中起來的火炮,王思銳卻是一點也沒有放松,他可是很清楚,集群火炮在未來幾十年的戰場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如果不是自身實力不足的話,王思銳甚至還想組建更多的炮兵師。

“洋人今天找我了,這件事情我想你們也應該都聽說了,七國代表,呵呵,好大的陣勢。

他們要求我們將部隊撤回到長江以南地區,并且在下個月月底之前支付當期的戰爭賠款,并且接受他們的監督,對漢軍進行裁軍。

多么堂而皇之的理由啊!說起來也很是威風八面,就好像我們華夏,是他們的后花園一樣。

我只回答了他們一句話,在華夏的歷史上,我們從未向敵人真正的低過頭,哪怕一次!”王思銳看著眾人,說道。

下面幾位重臣也是紛紛點頭附和,其實上午照會的內容他們早就知道了。

不僅僅知道了王思銳在照會上直接大發雷霆,甩手離開的事情,同樣的還知道了洋人已經惱怒不堪,甚至放言出來要讓王思銳后悔。

可是他們并沒有人感到害怕,因為他們沒有任何理由去害怕。

漢軍的強大,早已給他們帶來了足夠的信心,至少在陸地上,他們是不懼怕任何洋人的。

“我們已經忍了幾十年了,可是那些洋人卻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壓迫著我們的底線,一次又一次的抽光我們的血液,讓我們無法生存,只能依靠著他們,成為他們的奴隸,成為他們的附庸。

在我們華夏的歷史上,這是從未發生過的恥辱,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恥辱,也是子孫后代們的恥辱。

我不想幾十年后,我們依舊還要看著洋人的臉色過日子,我不想幾十年后,我們的后代還像今天這樣只能去跟洋人委屈求和。

我想了很多,也想了很久,最后我去了一趟皇宮,我告訴皇帝,大清,只能存在最后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后,我們將迎來新的時代。

我不管那些洋人是什么態度,又是什么想法,我只要華夏民族崛起,我只要華夏民族可以對任何人說不的勇氣,說不的資格。

這一個月的時間,是給皇帝的,也同樣是給我們的。所以,諸位,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我懇請諸位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能夠盡心盡力,做足最后的準備。”

震驚!

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盡管所有人都知道,他們這些人的存在,就是為了替代滿清朝廷而存在的。

而按照他們的估測,這一刻至少也要等個三五年之后才會到來,那時,漢軍將會有足夠的實力去保護領土,鞏固他們的政權。

可是現在,在這個最不應該的時候,王思銳卻決定了要做這個目前最不應該做的決定。

震驚之余,有驚喜的,也有驚訝的,更有不可思議的。

但是有一點,沒有人覺得他們不應該取代清廷。取代清廷,這是必然的,也是王思銳數年來為他們灌輸的思想,強國思想,華夏崛起思想。

“一個月的時間還是很緊張的,而且列強也不會無動于衷的,以我們目前的實力,對抗那些列強將會有很大難度的。

再一個,在取代了清廷之后,那么對于之前清廷簽訂的合約,我們是認可還是否定?一旦認可,我們將會失去現有的主動,我們將會繼續為清廷的錯誤而埋單。而否認,我們就要全盤否認,這樣又會給列強帶來怎樣的沖擊?而列強又是否會派兵來干涉?

還有就是,陸地上我們雖然不怵,可是沿海地區怎么辦?天津,上海,我們已經發展了幾年,如果列強艦隊轟炸沿海地區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我們的兵力無法收復全國,甚至短期內無法占領兩廣,如果兩廣繼續控制在洋人手中,對我們的影響將會很大。

甚至可以想象到,一旦清廷覆滅,西藏,蒙古那些地方肯定會不老實的,新疆地域遙遠,短時間內不會有什么問題,但時間一久,也是一個大問題。”王士珍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一旦推翻清廷,后面的問題是他們必須要面對的,他們是無法逃避的,這也是軍隊不足的最大弊端。

“短時間內洋人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不大,而就算是出兵,大概也只有日俄兩國,而現在東北地區已經進入到了冬季,極不適合作戰,日俄兩國是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作戰的。

那么開戰的時間將會是在明年的開春,也就是說,我們還有三個月左右的準備時間。我大概的查了一下,三個月內結束新兵期訓練的部隊大約有四十萬人,四個月后還有十萬人的新兵結束新兵訓練。

他們雖然沒有上戰場的能力,但接替各地駐軍維護一下治安還是沒問題的。也就是說,三個月內,我們能夠抽調二十萬左右的預備役,如果一年以上兵齡的部隊全部抽調的話,我們可以抽調四十萬左右的預備役。

從兵力方面來看,我們占盡了優勢,所以,一旦開戰,只要后勤不出問題,打個大勝仗還是沒有問題的。”段祺瑞開口說道。

后勤怎么可能會有問題?詹天佑在心中暗暗的說了句。

自打上任交通部長之后,詹天佑便帶人修建了一條從京城到盛京的馬路。

雖然是土路,但卻愣是被王思銳稱之為馬路。這條馬路也只比正常的路稍微好一點,不過正常的時候,通過這條路前往盛京,大概能夠節省一天的時間。

而這幾年里,王思銳更是不斷的在盛京囤積了不少的武器裝備,別的不說,支撐四十萬大軍打上一年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王思銳擺了擺手,說道:“軍事方面的事情暫且不提,之后會單獨召開軍事會議,今天只說內政方面的事情。

我的想法是,盡可能的讓沿海地區百姓內遷,只留少數作為預警,防止洋人登陸作戰。”

“不行,沿海地區的百姓實在是太多了,我們根本就內遷不完。而且,那里的百姓世代以捕魚為生,內遷到內地讓他們干什么?這樣也會擠壓原住民的生存空間的。我覺得洋人應該不會炮轟沿海平民吧?”王士珍否定道。

而這個時候就顯示出了先前布局的重要性了,在王思銳控制的區域里,但凡是沿海地區,幾乎沒有任何的重工業。

洋人即便是炮轟了沿海,也無法對王思銳的根基產生影響,而上海那邊是因為剛剛占領不久,重工業還沒來得及撤離。

但上海地理位置特殊,又有不少的洋人,理論上說,洋人也不會炮轟上海的。

不過這是上海沒有駐軍的前提下,如果上還有駐軍,那可就不一定了。

一想到這里,王思銳立即決定道:“一切按部就班,天津、上海兩地駐軍全部撤離,城內只留治安警察,一旦發現洋人登陸,部隊立即反攻。另外,只要他們敢靠岸,咱們就請他們看一場免費的煙花。”

對于王思銳的話,眾人聽的也是云里霧里的,根本就摸不著頭腦。

可王思銳這么有把握,他們也不好說不。

于是乎,眾人又討論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最終,在討論政體這個問題的時候,眾人終于是出現了紛爭。

王士珍,段祺瑞,齊站元,喬致庸等人是認同帝制的,希望王思銳登基為帝,但是詹天佑因為見證了國外的強大,也深知帝制并不能夠長久,所以便堅持反對帝制。

最終王思銳只能暫停了這個問題的討論,其實王思銳也很猶豫到底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體制。(未完待續。)

相關小說:、、、、、、、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