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255:兩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255:兩廣

255:兩廣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8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對于這支花費了重金打造的神秘部隊,王思銳對于他們的要求可不僅僅只是精銳這么簡單了。

事實上,這支部隊就是完全按照后世的特種部隊來打造的。

無論是裝備,亦或者是待遇,全部都要比現在的部隊高出了不止一個等級。

殊不知,從一開始的四百人,到一個月之后的八十七人,王思銳投入到這支部隊身上的資金,已經足夠給一個團的部隊發軍餉了。

雖然目前部隊的人數被縮減到了八十七人,但是對于預算,王思銳卻并沒有削減,反而是繼續穩定在了之前的經費數額上。

當然,有了好東西,那么就一定要盡快的將其產量化生產,只有這樣才能夠降低成本,甚至是讓自己的漢軍能夠引領世界陸軍潮流。

但事實上,僅僅只是為了湊齊這八十七人的裝備,就已經是讓王思銳頭疼不已了。

超科技所帶來的好處必然是顯然易見的,看看這八十七人的火力配置。

一個班配備一支狙擊步槍,九支突擊步槍,十把手槍,一共六十枚手雷。這樣的火力配置,簡直可以用變態來形容。

可缺點也同樣的很明顯,目前效率低下的運輸環境,產量嚴重不足的兵工廠以及彈藥廠,都無法為部隊全面換裝提供保障。

即使目前的工業規模,在全力生產的情況下,也僅僅只能勉強保證目前部隊所需要的物資。

像突擊步槍這種吞彈大戶,大規模的裝備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事實上,這八十七人的裝備,也全部都是由科研所那邊直接生產的,畢竟那邊是搞科研的,小規模的生產一些裝備還是沒問題的。

可如果當你知道搞出這些裝備所花費的代價是多少的話,那么一定不會再去糾結為什么不全面換裝了。

簡單點說,十支狙擊步槍。

狙擊步槍必須要挑選質量最好,各個參數都排名靠前的來組裝,雖說他們是科研室,但畢竟沒有搞過這個,王思銳給他們提供的指導意見也是比較懵懂的。

畢竟王思銳又不是科研人員,他最多也就只能為科研所提出武器裝備的要求,以及研究的方向,讓他直接告訴參數,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王思銳也只是個人,而不是神。

就是這十根槍管,科研所那邊就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日夜不停的制造了近千根槍管,最終才從這近千根槍管里面勉強的挑出了十根還算是合格的槍管。

至于那些沒有被選中的槍管,則是直接報廢回爐,重新冶煉成鋼鐵繼續研究。

瞄準鏡方面的技術也并不怎么成熟,這個雖然比槍管要稍微好一些,但也制造了三百多個瞄準鏡才挑出了十個效果最好的。

余下的則沒有像槍管那樣奢侈,而是經過了改裝之后,變成了雙筒望遠鏡,將會被配發到各級部隊里面。

在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僅僅只是這十支狙擊步槍的代價,若是換成毛瑟步槍的話,所浪費掉的材料足以制造一千支步槍。

突擊步槍那邊就更恐怖了,因為都是零件組裝的,所以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多數都是零件方面并不融洽,結果導致槍支出現了問題。

最終更是親自打磨之后,這才挑出了一百支步槍,送了八十支到軍營,余下的二十支則留在研究所繼續研究改進。

就連科研所都不能保證在生產這兩種步槍的時候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功率,甚至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成功率。

這要是直接去量產的話,王思銳手里又有多少資源能夠讓他們去揮霍的?

更重要的是,就目前這個階段,漢軍所裝備的毛瑟步槍已經算是世界最先進的步槍了,他也沒有理由這么快的就去換裝更先進的自動步槍,從而拖累自己的后勤。

所以,精銳化,小規模,這就是王思銳目前的打算,在科研所那邊徹底的摸清楚這項技術,能夠確保量產的成功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之后,王思銳才會考慮全面換裝。

當然,至于這種逆天的武器,王思銳也沒有裝備自己的警衛部隊,畢竟太耀眼了,要是讓洋鬼子們看到了可就不妙了。

所以,王思銳的警衛部隊還是原先的老一套,一支毛瑟步槍,腰間挎著兩支毛色手槍,火力方面倒也算是強悍。

安排完了事情之后,王思銳便返回了京城。

離開了一個月的時間,京城那邊也是堆積了大量的事情需要他去處理。

至于軍營這邊,將會由王思銳的貼身侍衛王林親自負責,訓練大綱也早就交給了王林,一些注意事項也挨個的叮囑了一遍,與王林一同留下來的,還有十名警衛。

其實這些都是兼職教官,他們只是監督的,具體該怎樣王思銳也都教過這些精銳,就是讓他們自己相互學習來著。

王林直接點出了十個名字,然后將狙擊步槍授予了他們。

這十人是王思銳在觀察了一個月之后做出的決定,王林只是按照王思銳的要求去做,并沒有去管這么安排是否合理。

然后其余的人每人發放了一支03式突擊步槍,總之,除了手雷以及彈藥以外,各式武器裝備,包括軍服也都按照王思銳的要求逐一發放給了他們。

按照計劃,每個小組有十個人,一正一副兩名組長,一名狙擊手,一名觀察手,觀察手配備雙筒望遠鏡一支。

如何分配兵力?這一點是王林和王思銳一起商量出來的,根據各個士兵不同的優缺點,盡可能的平衡每一個小組的實力,讓他們之間形成互補。

分配完小組之后,便是直接解散了,今天就是讓他們熟悉武器裝備的,等到明天才是真正的訓練。

遙遠的廣州,盡管北邊的漢軍已經開始了南下,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的占領了江南數省。

在廣州以北的幾個省份,早就人心惶惶,無時無刻不在擔憂漢軍何時將會攻入自己所在的省份,而以他們的力量,又是否能夠抵抗的住漢軍的攻勢?

不過在廣州城內,這里的百姓卻是比較淡定,似乎北邊發生的事情根本就不管他們的事情似的。

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小商小販的叫賣聲,路邊百姓的砍價聲。

街道兩旁的早茶鋪更是坐滿了人,里面時而傳來一股股的掌聲,伴隨著一句句的戲劇。

商家百姓倒是挺淡定的,可是作為代理兩廣總督的德壽卻始終淡定不起來。

原本這個位置是輪不到德壽做的,但是去年下半年兩廣總督陶模病重去世,而朝廷那邊也早已被王思銳控制,加上王思銳無心管轄南方各省,在一個,德壽他們也沒有將陶模去世的消息匯報給京城。

所以,名義上兩廣總督還是陶模。

但是實際上呢?在英國人的支持下,德壽成為了兩廣地區的主事人,因為之前德壽已經先后兩次代理過兩廣總督這個職位,加上其本身就是廣東巡撫,無論是人脈還是影響,都能夠迅速的穩定住兩廣地區的局勢。

而對于王思銳控制朝廷一事,也是讓德壽很不滿意,甚至數次曾想發兵勤王。

但是在英國人的勸說下,德壽還是忍了下來。

而隨著漢軍開始南下,德壽再也是忍不住了。

歷史上德壽只做過一次正式的總督,而且還是漕運總督,作為滿人,為何三次代理兩廣總督,最終卻始終沒有能夠坐穩這個位置呢?

其實單單只是看看德壽的履歷便能看出一二,德壽此人對于朝廷的忠誠還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能力方面卻有很大的問題。

套用一句古話,那就是看家有余而不足治家。

這也是德壽沒能坐穩兩廣總督的根本原因,而王思銳的出現,加上英國人的幫助,等于是間接的幫助了德壽坐穩了這個位置。

而所付出的代價,就是默認英國人在廣東地區的一些所作所為。

而一聽說漢軍南下,德壽便是再也坐不住了,盡管兩廣地區距離漢軍還有一段的距離,可德壽卻很清楚,以他目前的勢力,是無法抵抗漢軍的兵鋒的。

那么也就是說,德壽要想繼續坐在這個位置上,只能阻止漢軍南下。

而德壽唯一的屏障,便是英國人,可英國人這一來一去的也有幾個月的時間了,對于德壽所提出的要求卻并沒有任何的回復,相反,對于英國在兩廣地區的利益,英國人卻沒有絲毫的放松。

這讓德壽心中很是不爽。

而德壽滿人的身份,也注定了他無法直接向王思銳投降。

因為一旦他投降了,不說英國人會不會放過他,就是天底下的那些滿人同袍們也絕對不會放過他。

殊不知,這幾年來南方各省的滿人早已成立了一個組織,這個組織的目的就是推翻王思銳的統治,重新恢復滿人的江山。

而兩廣,作為距離京城最遠的地方,加上英國人的幫助以及港口,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這個組織最重要的根據地。

大人,英國人來了!

:感謝大軍2016兄弟的支持!順便求下唄發現好像俺不求諸位就不給啊,郁悶)。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