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221:一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221:一年

221:一年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0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末日游俠書名:

彰德安陽,作為河南與河北交界,王思銳更是將新組建的第二十五師駐扎于此,而此刻彰德城內,光是軍隊,便有一個整編師那么多。

其實前期的時候,二十五師是分別駐扎于彰德,淇縣,林縣,開州濮陽四地,而隨著半年期限的新兵訓練期完成之后,挑選訓練精銳者進入二十五師,成為正式的野戰部隊,余下的編為五營人馬,分別駐扎于以上四地之外以及內黃。

被編入二十五師的士兵,則需要立即移師至彰德軍營,那里才是他們的大本營,也是他們駐守的地方。

而這一模式,王思銳很無恥的直接抄襲了后世。二十五師屬于正規軍野戰部隊,那單獨編練的五營人馬則屬于地方守備部隊,類似于后世的武裝警察部隊一樣,雖然同屬正規軍旗下,但任務不同,訓練不同,裝備不同,所以,他們主要的任務便是協助官府維持地方治安,若兵力不足,可請彰德駐軍出兵援助。

十九師駐扎于鄭縣,也是平漢鐵路穿越黃河的地方,負責整個豫中地區,王思銳在劃分區域的時候并沒有搞的太過麻煩,而是直接在地圖上橫切兩道,從上到下分別為北、中、南,臨時性的取消了東、西兩個區域。

雖然地圖上取消了,但實際上卻一點都沒有大意,對于東西兩端,王思銳可是嚴實的很。

而河南作為國內人口第二大省,全省擁有三千五百萬人口,僅次于人口第一大省四川的四千八百萬。

而王思銳的手腳一時間也難以伸到四川那邊,所以,王思銳也只能將主意打在了河南這塊擁有著濃濃歷史沉淀的省份。

排名第三的是江蘇,第四的則是山東,兩者分別擁有三千兩百萬以及三千萬人口。

如果再算上王思銳控制的直隸,盛京二地,那么王思銳治下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恐怖的一億人口,占據了全國四分之一。

可以說,大量的人口為王思銳帶來了新的發展,但也同樣的帶來了巨大的困惑。不過相比較于發展,那么點困惑也就不算是什么了。

一年的時間眨眼而逝,這一年里,王思銳的發展總體還是比較平穩的,對外,主要以穩定為主,依靠美國和德國這兩個潛在盟友的周旋,王思銳倒也將英國人哄的有些摸不著北了。

盛京戰爭結束后,雙方進行了長達半年的拉鋸戰,最終,因為其他列強的威壓,日本人不得不放棄了他們的底線,并且將辛丑條約當中規定賠給日本的賠款降低為一千萬兩白銀。

也就是說,直到1903年的1月份,王思銳才不慌不忙的將第一筆三千萬兩白銀的賠款移交給了西方各國。而至此時,大清銀行也紛紛收到了南方各省的捐稅,共計八千萬兩,基本上等于清廷的一年稅收。

而根據規定,下一次的還款期限應該是1903年的1月份,只不過因為日本的拖延,加上王思銳的哭窮,所以還款期被王思銳成功的拖延了一年的時間,也就是要在1904年的1月份交付第二筆賠款,數額同樣是三千萬兩白銀。

工業方面,德國人在山東的鐵礦馬上就能夠開工生產,鋼鐵廠內的鐵礦石已經堆積如山,看的德國人心里面好不高興。

而王思銳這邊也通過與德國人的合作,雖然武器生產線德國人不樂意賣,但是鋼鐵設備還是很情愿賣給王思銳的。

于是,王思銳又在盛京的鞍山與彰德各建立了一座年產三十萬噸的鋼鐵廠,加上原先的鋼鐵廠,勉強能夠做到年產百萬的鋼鐵產量,已經大大的超過了日本。

不過,這只是紙面上的數據,這些鋼鐵廠真正能夠投入到生產當中,也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

1903年的7月份,又是一季盛夏,去年的這個時候,王思銳還在盛京與日軍作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的擊潰了來犯的日軍第三、第五以及朝鮮三個師團,從而震懾了一下西方列強,也讓南邊的那些總督們看到了王思銳的實力。

而就在二月份的時候,王思銳從一師,二十師這兩個師里抽調了近萬名優秀的士兵,經過了短暫的培訓之后,將這一萬名士兵分別派往山東與河南二地。

他們在那里將會負責訓練新組建的部隊,這兩個自己治下的人口大省,只征召四個師的部隊的確是有些少了,前面是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人手,所以才不得不限制了名額。

而這一次,王思銳不求進度,只是希望新組建的部隊能夠承擔起防御地方的任務就可以了。如此一來,單單只是在河南,王思銳就能夠騰出三個師出來。

喏,這一次在河南新組建的十萬人新兵馬上就要結束新兵訓練了,這一次王思銳也親自抵達了彰德,在這里視察一番之后,將會前往鄭縣,在那里對河南新招收的十萬新兵進行整編。

至于武器,雖然沒有人愿意繼續賣給王思銳生產線,但活人總不能讓尿給憋死不是?王思銳先是將天津制造局搬至一空,對生產設備進行了一番改造,勉強將自己的步槍產量增加到了二十萬支一年。

而之后王思銳又一次走上了老路子,讓胡安先是以智利的名義,向美國和英國各自購買了一條生產線,然后又讓胡安賄賂了美國的一些資本家,從他們那里又搞到了兩條生產線。

不得不說,后面的這兩條生產線的錢,已經足夠購買四條生產線了。而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商人,還真是只要你出得起錢,他們甚至能夠賣給你槍斃他用的子彈。

而在經過了這一系列的大收購之后,王思銳手下的兵工廠已經達到了年產四十五萬支步槍的產量,而這個,也足以應對目前的需求了。

除此之外,王思銳還悄悄的從德國引進了一條馬克沁重機槍的生產線,雖然德國是禁止出售給王思銳這些設備的,但王思銳只能被迫無奈的采取了曲線救國的方式,先是買通了奧匈帝國那邊,然后讓奧匈帝國出面去購買這條生產線。

而在采用了流水線以及輪班制的方式之后,這一條機槍生產線一年便能夠達到兩千挺重機槍的產量。

雖然這一年里王思銳武裝起了不少的部隊,但是由于采用了流水線以及輪班制度,所以在給所有的部隊配發了武器以后,手里還有多余的十萬多支步槍。

因為大多數設備都是近半年才開始生產的,像那條重機槍生產線,更是上個月才剛剛生產出敵意挺重機槍,到目前為止也就生產了一百多挺機槍,數量還遠遠不及部隊的需求。

不過看到河南與山東兩地以及盛京還有二十五萬的新兵等著配發武器,王思銳便是一陣的頭疼。

那么問題來了,在國際市場上磨刀霍霍的王思銳,究竟能夠瞞得了多久?答案顯然易見,并不能瞞得了多久。

事實上,現在西方列強就已經發現了王思銳的異常,并且通過特殊渠道了解到了王思銳的真實情況。

所以,那些列強們開始慌了起來。他們紛紛找到王思銳,要求從04年1月開始,將每年一次的還款更改為半年一次,還款數額不變。

也就是說,列強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將王思銳手里的錢給榨干,讓他沒有多余的資金去發展自己的部隊和工業,以便他們能夠繼續的奴役中國。

王思銳直接拒絕了洋人的提議,王思銳并不是不知道這樣做的后果會怎樣?可他必須要這么做,不然的話,華夏將會在未來的半個世紀以內都無法抬起頭來。

而華夏也將會被這十億兩的戰爭賠款給壓的喘不過氣來,而那些洋人,更是一個個的擺出一副丑惡嘴臉,明明還款期限被縮短了,可利息卻一分不減,讓用十四年半的時間還完二十九年的利息,真當王思銳是傻子么

于是,王思銳南下了,他已經決定了,不再支付一毛錢的戰爭賠款,因為那份協議并不是他簽署的,現在他已經有了資格去跟洋人叫板,雖然他的實力并不怎么硬,也并不足以給他百分百的信心來抗衡洋人。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這次王思銳南下,可不僅僅只是為了安排這十萬新兵整編的事情的,更重要的是,王思銳這次是來找信心的。

而相比陸軍人數幾十萬幾十萬的增加,很顯然,段祺瑞的炮兵并不能夠給王思銳帶來多大的信心。

其實這也不怪段祺瑞,要怪也就只能怪中國的工業實力太弱了,這一年的時間,陸軍人數已經翻了一倍,炮兵的人數也同樣翻了一倍,可炮兵的火炮數量,卻只增加了五十門。

也就是說,擁有近三萬人的炮兵部隊,現如今卻只有一百五十門左右的各式火炮,這讓王思銳在見了段祺瑞以后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不是王思銳沒有想辦法去購買火炮生產設備,而是這玩意實在是太敏感了,壓根就沒人敢賣,這也逼的王思銳不得不想著辦法的去搞迫擊炮,希望用迫擊炮來補充炮兵火力的空缺。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