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190:拖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190:拖延

190:拖延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0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正文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正文

盧龍縣至撫寧縣一線,如果此時有飛機的話,那么從上面看下來,一定會覺得這里很壯觀,整整幾十公里的區域內,密密麻麻的分布著一拍又一排的野戰營房。

這些營房全部都是簡易的,從四周砍下的樹木,臨時的搭在一起,或是在地上挖出一條長長的戰壕,然后將砍下來的樹木放在上面,在縫隙處在用樹葉遮擋,這樣便成為了簡易的房屋。

而那些被砍掉的樹木空余出來的地方,便成為了新的臨時校場,以營為單位,到處都是正在訓練的新兵,到處都是正在朝著新兵發火的老兵。

緊接著,通訊員迅速的奔走于營區內,各連連長紛紛前往營部開會。

我不知道當時開會的內容是什么,但是按照當時軍方的規定,以及后面的規定來看,當時讓我們上戰場,無疑是一次很危險的決定。

當我接到上戰場的命令的時候,我參軍的時間只有三個月,其中有大概二十天的時間,是從我的家鄉前往前線營地的路上,我們只訓練了兩個半月,在這之前,我們甚至沒有自己的武器。

那場戰爭打的很苦,我們連一共有將近一百名新兵,到戰爭結束的時候,還活著的新兵也只有四十多人,不過還好,我們打贏了,那些死去的戰友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司文昌,時任大清陸軍第四師,第八旅,第二十一團三營一連新兵戰士。

時間退回到一個月前,新兵的各項工作基本進展的還算是順利,前期的部隊已經抵達了預定的地點,他們住進了先頭部隊為他們臨時制造的簡易營房,并且在那里展開了訓練。

而京城那邊,如此巨多的新兵加入到部隊當中,這給部隊的戰斗力打了個很大的折扣,由王思銳,王士珍,段祺瑞以及武羊,武自詡和王樹起幾人臨時組成的漢軍司令部內卻是吵翻了天。

而這些人主要是分為了三個派系,王士珍和段祺瑞兩人在來到了王思銳這邊之后,便自然的成為了一派,在這件事情上面,他們兩人的意見倒是統一的。

他們都認為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將大量的新兵混合進入到原有的部隊當中,如果不想對部隊的戰斗力有太大的影響的話,那么最多也只能按照三比一,或者四比一的老新兵比例去編組新的部隊。

武自詡自成一派,經過了將近一年的接觸,他倒是成為了王思銳最堅定的支持者。因為這個決議是王思銳提出來的,所以在武自詡看來,這個決定就一定是對的。

而王士珍和段祺瑞兩人的反對,在武自詡眼中看來,自然就是在反對王思銳的決定,這種行為在他看來是絕對要不得的,所以兩方便吵了起來。

而最為冷靜的便是武羊和王樹起兩人,這兩人從一開始始終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雖然沒有說話,但是這兩位卻將自己的態度擺的很準,不管你們最終吵的怎么樣,王思銳是怎么下命令的,他們就會怎么辦。

“好了,都不要再吵了。”看著下屬們吵的不可開交,恨不能上手比試一番的燕子,王思銳有些頭疼的喊停了這場無謂的爭吵。

王思銳很清楚,他們雙方都沒有什么異心,而爭吵的目的也只不過是一個覺得更加理智一些,另一個則覺得他們不服從王思銳的指揮,從根本上來說,他們的本意還是相同的。

“你們的意思我都很清楚,為了這么點事也不值得大家傷了和氣。關于部隊新兵的補充問題,這個我已經有了決定。”說到這里,王思銳稍稍停頓了下,這已經是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了,眼下日本人已經有了最新的動作,他也必須要準備好一切才行。

“一師抽調出兩個團出來,以這兩個團為基礎,成立第十八師,另外給一師補充一萬一千名新兵,京城已經訓練完成的這三千新兵全部補充給一師。

二師抽調一個團出來,組建陸軍第十九師,余下的二師五個團一分為二,在組建一個第二十師,接下來京城的守備問題將由二師和二十師這兩個師負責,由二師師長王樹起全權負責。

另外從三師抽調兩個團出來,組建陸軍第二十一和二十二師。之后有可能發生的戰爭,將以一師為重點,十八師,十九師,二十一師和二十二師作為輔助。這一次由我親自擔任總司令,負責指揮此次的作戰。聘卿擔任總參謀長,負責調度全軍。”王思銳直接將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

按照王思銳的分配方案,經過分離和補充之后的一師,將擁有兩萬三千多名士兵,與日軍的一個滿編師團規模相等。

相比較于其他的部隊而言,一師只抽調了兩個團的部隊,并且補充了三千名已經完成了新兵訓練的新兵,所以在總體實力方面,一師仍然是戰斗力最強的部隊。

而其他的幾個師除十八師擁有兩個老兵團以外,其余的三個師都是只有一個老兵團作為骨干。

這四個師的部隊到了戰場上,戰斗力方面倒是不敢保證,不過讓他們負責一些策應任務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而此次的對日作戰,不一定會打,但也不一定不打,而時間拖得越久,漢軍這邊的戰斗力就越是強悍一些。

如果能夠將戰爭的時間拖延到三個月以后,那么王思銳基本上已經有了9.5萬人可以派往前線作戰,在人數方面,王思銳這邊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的,日本人絕對不可能派出超過五萬人的部隊到東北去作戰的。

倒不是日本人沒有那么多的部隊可以派,而是他們沒有錢去支撐這么多的部隊去作戰。

說完了自己的計劃之后,王思銳再一次的開口了:“現在沒有更多的時間來給我們用來吵架了,日本人已經先行出手了,我們必須要做好戰爭的準備。”

“日本人已經出手了?”王士珍微微一愣,顯然,近期一直都在忙碌著工業園區的事情的王士珍,并沒有接到任何有關于這方面的情報。

王思銳點了點頭,“日本人買通了盛京將軍崇善,崇善同意了日本人在盛京境內開采礦產的要求。”

“不行,戰爭一定要繼續拖延下去,現在開戰對我們很不利,即便是能將戰爭拖延到三個月以后,我們雖然在人數方面占有又是,但是在武器裝備方面依舊處于絕對的劣勢。

兵工廠剛剛投產,即便是有德國技師的幫助,目前的產量也依舊很低,步槍每天只有兩百支不到的產量,而我們的新兵就有十多萬,我們根本就沒有多余的武器去裝備部隊。”王士珍在聽到了這一情況之后,立即出聲反對道。

盡管王思銳已經采取了流水線的生產方式,而這種方式讓原本年產十萬支步槍的生產線得以將生產效率提升百分之五十以上,但目前工人的技術并不熟練,所以每天僅僅只能生產出不到兩百支步槍。

而就在這兩百支步槍當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步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技術人員的檢修,看是否需要更換零部件。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德國人在工作方面的確很嚴謹,在德國人的監控之下,他們生產出來的武器裝備很少有不合格的。而現在之所以會有不合格的步槍,那也是因為工人技能并不熟練這個原因,相信幾個月以后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即便是暫緩部隊換裝的工作,我們也仍有大約6.8萬支步槍的缺口,而按照目前的產量,以及日后工人熟練之后的產量來預算的話,我們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做到人手一支步槍,而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子彈的儲量也差不多能夠進行一場大戰。”王士珍繼續說道。

半年,半年的時間,日本人早就已經不知道將多少的資源運回到了日本國內。

而他們每運走一塊礦石,日后能夠對付他們的武器就會多一只,雖然他們并不在乎這些,但王思銳還是不想讓日本人能夠順利的將礦石運回到日本國內。

可是,他又哪能等得起半年的時間?

同樣的,王思銳也很清楚,有些事情,他必須要想盡辦法的往后拖一拖,就好比現在,新兵訓練還沒有完成,連最基本的戰術要領都不清楚,這樣的士兵上了戰場,只會讓王思銳的漢軍成為第二個蘇聯紅軍,那完全以人命來填補各種劣勢的軍隊。

“華仁,我倒是覺得,不如我們將崇善調離盛京將軍,然后在命令新任盛京將軍采集鐵礦,并且將這些鐵礦送往我們這里。這樣的話,他們必然會與日本人搶奪資源,即便搶奪不成,也會影響到日本人的采集速度,如果運作得當的話,我們應該能夠爭取到幾個月的時間。”王士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恩,這倒是個好辦法,那就讓崇善調任綏遠城將軍,調任前寧夏將軍增祺擔任盛京將軍。”王思銳直接想到了原本歷史上的任命,而與之不同的是,增祺從寧夏將軍這個位置上卸任之后,在回到京城的時候,被王思銳剛好給抓個正著,眼下王思銳與增祺一家老小來威脅增祺,不怕其不聽話。(未完待續。)

編輯推薦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