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182:‘國’計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182:‘國’計劃

182:‘國’計劃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8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正文

正文

作者:末日游俠

薩道義并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出現太多英國人的影子,畢竟英國人現在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一個小小的布爾,就讓英國人有些焦頭爛額,更不要說這個比布爾更加難以應付的遠東大國。

這好不容易才剛剛結束了的戰爭,薩道義并不想再一次的將英國拖入到遠東的這場戰爭里面,況且戰爭的源頭還不是因為他們英國人的利益搜到了損害,而是為了日本人的利益。

不對,應該說是為了日本人看中的,卻還沒有拿到手的利益。

小村壽太郎很是失望的離開了這座小宅子,在這里,他沒有得到任何的保證,沒有得到任何日本人想要聽到的消息。

不過在沒有得到任何的保證這些壞消息面前,小村壽太郎也并非沒有任何的收獲。

至少,英國人是不會阻止他們利用一些非戰爭手段來獲取東北地區的那些資源的。對于日本人來說,這一點也同樣的很重要。

“聯絡中村君,讓他派人去見一見盛京將軍,探一探對方的口氣,另外派人通知駐朝部隊,隨時準備發起進攻。”離開了薩道義的小院子之后,小村壽太郎對著身邊的一名隨從吩咐道。

現在日本必須要做幾手的準備,如果王思銳能夠同意日本開采盛京地區的鐵礦的話,那么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

若是王思銳態度堅決,那他就只能從盛京將軍崇善那里入手了,相信在日本帝國的壓力下,崇善應該會同意的。當然,如果崇善是個硬漢子的話,那么日本人就只能采取最后的選擇了,發動一場戰爭來獲取那些資源。

辦公室里,王思銳在一份文件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

這是一份由王士珍提交上來的計劃,一份涉及時間跨度,人數,影響力僅次于‘復’計劃的龐大計劃。

整個計劃被分為了兩部份,其中第一部分是軍事方面的,王士珍提議以軍隊目前的財力,有能力將軍隊規模擴大一倍,甚至更大,而武器方面也可以慢慢的積累,相信等到兵工廠投產之后,最多只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就能武裝起十萬以上的軍隊。

而這個計劃的核心思想便是人可以等裝備,但是卻不能讓裝備等人。

王士珍的想法是無論如何,先將那些新兵訓練成可以戰斗的士兵,并且在新兵營內配發少量的武器,讓他們用來練習槍法,這樣等到武器到位之后,這些新兵營里的士兵便立即可以拿起武器上戰場。

而隨著王思銳對于京城限制的打開,越來越多的百姓可以進城,部隊也可以到郊外去進行募兵,而華夏最不缺的就是人口,即便王思銳要求極為嚴格,短時間內也能夠招募到數量可觀的新兵。

所以,軍事方面被王士珍一共分為了五個小部分,在未來的三個月內,在京城附近,以及山東地區招募至少十萬新兵,然后在接下來的九個月內用于訓練,這樣等他們完成了新兵訓練之后,武器差不多也就到位了。

與此同時,應當從軍隊中選拔出一些能力出眾,思想新奇的軍官或者士兵進入軍校深造,以培養漢軍的基層軍官素質,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第一步的計劃。至此,第一部分也就算是結束了。

第二部分則是在未來第二年開始,部隊應當繼續擴軍,并且按照第一年的計劃進行募兵訓練,擴軍人數同樣為十萬。

第三部分出現了輕微的改動,因為到了這個時候,漢軍已經有了二十六七萬人左右的兵力,其中十六七萬是兵齡在一年以上的老兵,六七萬是兵齡在兩年以上的老兵,四萬人左右是參加過戰斗的精銳,以這樣的基數,在長達幾年的訓練之后,他們完全能夠支撐起更大規模的軍隊。

所以,到了第三部分,這一次雖然同樣是一年的時間,但擴軍的人數卻增加了五萬。

第四部分是直接增加了二十萬,也就是說,按照王士珍的計劃,在四年之后,王思銳手中的漢軍至少要達到五十萬以上的兵力。

而這時,王思銳已經基本立于不敗之地了,也就可以向外擴展了,同時吸納其他地區的兵員,這也是第五部分的核心內容。

以現有的五十萬兵力為基礎,每攻下一個省份,則在這個省內招募四萬名士兵,也就是組建兩個師的部隊。

如果計劃一切順利,那么在第五年之后,至少可以保證黃河以北,長城以南的半個華夏都已經在王思銳的控制之中。

雖然這里還有第六部分,但那僅僅只是一個提議,第六部分的內容為南征北伐,并沒有具體的計劃,王思銳也很清楚王士珍為什么沒有寫出第六部分的內容。

雖然這份擴軍計劃與王思銳的想法多少有些出入,但大體上還是比較合理的,也比較符合王思銳目前的實力,并不會因為步子邁的太大而扯著蛋。

而另外一個部分則是工業部分,這個計劃只有兩步,第一步,全力發展京城北側的工業園區,盡可能的掌握更多的技術與經驗,待合適的時候,可以發展第二座工業園區。

第二步則是應立即啟動人才引進、培養計劃,否則在后期龐大的工業建設當中,他們將會因為缺少人才而導致最終的失敗。

在看完了整份計劃之后,王思銳在這份計劃的下方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將這份計劃命名為‘國’計劃。

這份計劃被列為‘復’計劃的后續,同樣的也作為‘復’計劃的一個分支計劃來運作。

因為兩者當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可以說兩者幾乎各占一半。

“人才方面我已經讓人去秘密的搜尋了,估計近期就會有消息傳回來。這份計劃也可以實施,但是有些細節必須要更改,第一年至少需要招募二十萬士兵,這些士兵的軍餉降低為二兩半銀子每個月,訓練期限改為半年,之后由教官對這些新兵進行評比,成績優秀的可以直接補充進軍隊,待遇也提升到一線部隊相同。剩下的轉為預備役。

而那些轉為預備役的士兵,軍餉提高到三兩銀子每月,另外在訓練方面也要與一線部隊相持平,以后部隊的擴軍只會從預備役當中進行選拔,自轉入預備役開始,若是五年內依舊沒有能夠進入一線部隊,則自動退役。”王思銳說道,到最后還不忘跟王士珍解釋一下自己這么做的原因:“我不想讓一個五年都沒有進入一線部隊的士兵到戰場上去送死,那是對這個國家的不負責,同樣的也是對他的不負責。”

聽著王思銳的話,王士珍深深的皺起了眉頭,王思銳的這個方法的確有可取之處,龐大的預備役,可以為一線部隊提供來之即戰的補充兵力,可以最大限度的解決一線部隊補充新兵的戰斗素質問題。

可是同樣的,盡管將預備役的軍餉降低了許多,可那依舊是需要一筆龐大的資金來支持的。

對于漢軍目前的情況來說,與其訓練二十萬還不一定什么時候才能上戰場的部隊,還不如直接訓練個十萬精兵更加合適。

同樣的,設立一個預備役,這也會增加高層的工作量,畢竟他們需要來回的去轉,而且還要做新的預算,這個對于目前人手緊缺的王思銳而言,顯然有些不太合適。

“預備役這個概念的確很好,但并不適合我們目前的情況,我覺得當我們擁有一百萬軍隊的時候,才能夠去考慮組建預備役的事情,現在去組建這個,只能是浪費財力,物力以及人力。”王士珍說道。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一批士兵基本上都能夠進入一線部隊,之所以組建這么個預備役,其一是為了以后做準備,這第二嘛……還不是讓錢給鬧的?我們現在雖然有很多錢,但是這些錢卻并不經花,每一文錢都必須要用在有用的地方,而將預備役的軍餉降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能夠刺激那些新兵們更加努力的訓練,爭取早日進入一線部隊。”王思銳笑著解釋道。

什么為以后積攢經驗之類的,全是王思銳在胡扯八道,而真正的原因還是因為沒有錢,王思銳必須要算著怎么去花錢才行。

而既要擴軍,又不想花太多的錢,那么就只能在新兵的身上算計一下了。雖然新兵期的軍餉是降低了,但這對于王思銳來說也并非全是壞事。

王士珍臉上微微有些抽搐,這王思銳還真是心機很深吶,竟然連這種辦法都想出來了,也不由的不讓王士珍佩服。

同樣的,這也讓王士珍感覺到了自己肩膀上那越來越重的壓力。

工業園區規模雖然很大,但是比起王思銳撲起的這個攤子來說卻是一點也不大,同樣的,這座工業園區也是王思銳未來的發展根本,必須要搞好了,而且還要搞大了。

至于工業園區能夠賺多少錢,這個王士珍暫時還沒有去想過,他看過工業園區的名單,發現大多都是跟軍隊有關的,所以,能夠盡快的讓這座工業園區滿足漢軍的所需,這就是王士珍目前的任務。(未完待續。)

相關小說:、、、、、、、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