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小雨:、、、、、、、、、
“要這么說,那王家那小子對咱繡繡,確實是發自真心的。”孫氏感嘆著。
楊華忠點點頭,也是滿臉贊同,“若是能把勇孝帶在身邊,母子不分離,對于勇孝來說,其實比住在小二房更好。”
大家也都贊同楊華忠的說法,雖然之前大家都說,勇孝是老楊家的孩子,甚至還上了老楊家的族譜,跟著母親這邊姓楊。
由楊永進和曹八妹來撫養,但是,大家都清楚,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
目前是因為小三子年紀才,才六七歲,等到將來小三子長大了,到了娶親的時候,那么他才是小二房真正的兒子。
他娶的媳婦兒是小二房的兒媳婦,生的娃是小二房的孫子和孫女,理當繼承小二房的一切,兩個姐姐都要外嫁,是出嫁之女。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多個外甥在家里,那么諸多問題就都迎面而來了……
相信這一點,不需要說太明白,大家該懂的都懂,只怕到那時候,不僅勇孝和小三子,繡繡要反目為仇,楊永進和曹八妹夾在中間,也會相當的為難。
“對了,說了那么多,王家到底啥時候過來提親?”楊若晴問。
曹八妹說:“明日上晝,說是掐的日子,是個黃道吉日。”
“好,明日我們都在家,到時候好好看一下是個啥樣的男孩子。”
一轉眼,就到了隔天。
楊若晴才起床吃早飯,劉氏就屁顛著過來了。
“晴兒,莫要吃了,走走走,快隨我去老宅等著,王家過來提親了。”
“四嬸你去吧,我得吃飯。”
不就是提親么?
雙方家長和男女孩子彼此都已經達成默契了,接下來就是走個過程的事情,基本沒啥懸念啊。
再說了,鎮上搞花卉盆栽的王掌柜,有一部分生意是依靠著天香樓,如果楊若晴沒有猜錯,等到提親流程走得差不多后,王掌柜十有八九會專門來一趟駱家拜訪。
約莫過去了個把時辰,楊若晴和小喬她們一塊兒照顧著家里三個孩子吃飽喝足,又帶著他們在后院里玩。
這個季節,后院里的桂花,菊花,開得非常的好。
院子里桂花飄香,各色菊花姹紫嫣紅,孩子們就喜歡在這里玩耍。
趁著他們玩的開心,楊若晴和小喬她們于是手里拿著籃子,籃子是很細密的那種竹眼,開始在桂花樹下摘桂花。
后院的桂花樹可不是一株倆株,當初可是成片的栽種。
婆媳倆摘的津津有味呢,商量著到時候楊若晴來教小喬做桂花味兒的香皂還有香水,風干后的桂花花瓣碎末用方法保存儲藏起來,到時候做桂花酒釀圓子,做一系列甜品,都需要用到風干的桂花。
“對了,到時候娘再把做桂花香包的手藝活傳給你,帶在身上,淡淡的,若有若無的香味兒非常的雅氣,一點兒都不艷俗,非常適合你的氣質。”
小喬聽到楊若晴這番話,心下暖融融的,眼底也是一片動容。
“娘,您待我真好,和我親娘相差無二。”
提到自己的親娘,小喬臉上難免流露出幾分思念和憂傷。
楊若晴一眼看出兒媳婦情緒的變化,她想起大志跟她說過的話。
小喬的娘,和大志的親爹,是堂兄妹的關系。
小喬的娘因為自小就很清秀漂亮,又懂事乖巧,嫁給了他們當地縣城一個有點小生意的秀才家庭。
小喬娘生了小喬哥哥和小喬兄妹倆,一家四口在縣城日子過的也不錯,這也是小喬為什么識字,甚至還會寫一些詩詞,看過一些書的主要原因,原因就是她爹教導過她。
小喬的親娘當初聽說大志回了揚州,在眾多親戚里,小喬娘這個堂姑,對大志送去了很多的關心。
也因為這層關系,所以小喬小時候跟她娘去過多次大志的家里,兩個孩子從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認得了。
在小喬十二三歲的時候,她親娘因病去世,家里是剛進門的嫂嫂當家。
嫂嫂有點強勢,但是對小喬這個小姑子還過得去,可是,每兩年爹娶了繼母進門,繼母又給爹生了一兒一女后,家里的局勢就改變了。
嫂嫂天天和繼母明爭暗斗的,把爹和哥哥夾在中間左右難辦,后來家里索性分家,哥嫂帶著侄兒搬出去靈氣門戶,而小喬那時候還沒有出嫁,但是和大志這個沾著一點拐彎親戚,以表兄妹稱呼的表哥之間,卻因青梅竹馬的關系暗生情愫。
可是大志當時有舅舅家,姐姐婆家等那些親戚家拉紅線的表姐妹,大志心里卻對小喬有感覺,但是其他幾個他也不知該如何抉擇和拒絕,尤其大志的生母那時候是力挺自己娘家兄長的女兒來給大志做兒媳婦。
大志為難之下,想出一個法子,那就是把親戚碰推薦的幾個表姐妹,再帶上他自己想要娶的小喬,四個女孩子一塊兒帶到了長坪村來見他的養父母。
揚州那邊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清楚長坪村這邊的養父母是什么樣的身份地位,也清楚大志在揚州的吃穿用度,念書的錢,全都是養父母在提供,他們想把閨女嫁給大志,有一大半原因也是想要讓自家女兒能夠嫁入富貴人家,做少奶奶享福。
他們也清楚,這樁婚事最后想要成,自家女兒想要得到富貴人家的認可,必須要帶去長坪村見駱家人,只有通過了大志養父母的認可,這樁婚事才能真正的成!
結果,大志帶了四個姑娘回來,四個姑娘里,除了小喬不爭不搶,該怎樣就怎樣,其他三個女孩子那段時間在駱家,可謂是火力全開,各種方式各種賽道來表現自己。
有賢妻良母路線的,有嬌柔可愛路線的,有親和爽朗的……
相比之下,病懨懨,性格還有點清冷,對長輩有禮貌,但絕對不卑躬屈膝也不諂媚的小喬,最后卻入了楊若晴的眼。
“傻孩子,婆婆也是娘啊,你不僅是我親自挑中的兒媳婦,你更是我兒子喜歡的人。”
“我對你好,這是應當的,更何況,你親娘走得早,我替她多照顧你一點,這也是應當的!”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