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說:“咱這小院子能曬個啥呀?我把咱床上的被褥全抱去村口新宅子了,被褥被套啥的崽村口池塘那邊洗完,順手也都晾曬在新宅子那邊。”
楊華明懂了,怪不得趙柳兒說一整天沒看到劉氏往前院去,往后原來也沒見到劉氏。
原來搞了半天,劉氏一直在村口那邊忙活呢。
“辛苦你了,今個累壞了,我去村口新屋那塊幫你收東西回來。”
至此,楊華明也終于明白為啥劉氏會從后院過來,從后院有一條小路能徑直插到村口那邊,而從村里經過,要繞道很多。
劉氏把他推開:“我不要你幫我收東西,我一趟趟的收就行了,你要真心疼我,你就趕緊的去孫家的肉棚那里瞅瞅,夜里給我燒點好吃的補補!”
楊華明趕緊放下手里東西,立馬往外走,去給劉氏置辦好吃的。
老楊頭剛好也出去遛彎,順道就跟楊華明同行,得知了荷兒那邊的事情后,才有了楊華明去買肉,老楊頭各房的去散布消息……
當老楊頭在各房散布消息的時候,楊華明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趕往了孫家的肉棚那里。
孫家的肉棚一天出攤兩次,分別是清早,和日頭下山的時候這兩個時間點。
清早出攤的意義自然不需多說,日頭下山時候之所以出攤,售賣的是清早沒有賣完而剩下的。
早上剩下的就趁著日頭威力上來之前收攤帶回家去,跟放了干冰的木箱子一塊兒下沉到水井里去保溫。
干冰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奢侈品,但也不奢侈。
對于條件好的人家,比如駱家,都有專門的地窖來儲存干冰,每年暑天,大人孩子的屋里都放了干冰來降溫和調節溫度。
但是普通人家是用不起的,至于孫家,因為做豬肉生意,所以也必須要有干冰,不然這高溫天氣對豬肉的損耗太大了。
孫家的干冰主要是通過大杰弄回來的,有時候楊若晴這邊也會送一些干冰過去給他們。
所以楊華明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趕往肉棚,剛好趕上收工回家的村里人在肉棚那里買肉。
早上的肉價跟傍晚的肉價不同,比如說同樣的五花肉,早上是18文一斤,到了傍晚,可能就是12文一斤了。
有些人家會買早上最新鮮的肉,貴就貴一點,也不是三天兩頭都能吃上。
有些人家,就喜歡買傍晚時候的肉,雖說沒有早上的那么新鮮,但是,肉又沒壞,孫家用干冰放到水井里保鮮,到了傍晚便宜好多錢吶。
另外就是,原本就沒打算買肉的莊戶人家,忙活了一天,吃了一天的素菜。
等熬到傍晚收工回家,人的身體會非常的疲累,饑餓,然而精神那塊又會相對比較放松。
處于這樣一個狀態下,當經過肉棚附近,看到那油滋滋的五花肉,就會想著帶一塊回去,晚上刨幾個土豆,又或者用菜園子里都吃不完的長豆角,茄子,辣椒,一鍋亂燉,再喝點小酒,那滋味,別提有多爽了。
所以當楊華明風風火火趕到的時候,肉棚里的肉賣得竟然就只剩下三兩塊了。
分別是一塊拳頭大的五花肉,以及一塊手掌大的豬頭肉,還有一只豬耳朵。
“我全要了!”楊華明大手一揮,把剩下的東西給掃貨了。
大孫氏笑著說:“這都夜里了,咋還這么大手筆?晌午在道觀沒吃飽還是咋地?”
楊華明笑著說:“我在道觀吃飽喝足,這是買回去犒勞我家那婆娘的。”
“啊?她咋啦?”
“今個她不得了,在家里干了一天的活,家里被她拾掇的好,這不,我得整點好吃的犒勞犒勞她!”
大孫氏朝楊華明豎起大拇指,“一共二十五文,就沖著你方才那話,零頭我給你抹了!”
“嘿,多謝多謝!”
楊華明拎著東西屁顛著回家,劉氏還在往返新宅和老宅的路上。
楊華明對劉氏說:“你跟金釧說一聲,叫她夜里也別燒了,喊上康小子一塊兒過來吃夜飯!”
“我買了豬頭肉和豬耳朵,待會鹵起來下酒。”
“五花肉給你們娘幾個紅燒了下飯。”
“放幾個油滋滋的小土豆下去,亮亮愛吃。”劉氏叮囑。
“好,那你呢?我記得你愛吃粉條?”
“虧得你有點良心,還記得我愛吃豬肉燉粉條。多抓幾把哈,紅薯粉條咱家有的是,上回菊兒帶了好幾斤回來!”
“放心,我都給你們整上……”
兜兜轉轉,日子一晃就到了七月底八月頭上。
氣候是真的涼快了,楊若晴給家里三個小不點全都換上了秋衣。
王翠蓮和孫氏她們每天湊一塊兒,已經在商量今年的中秋節要做哪些口味的月餅了。
而楊若晴關注的重點不在這里,而在長淮洲那邊。
因為算算日子,今年會試的成績該放榜了,只要放榜,不管志兒的成績如何,大安都會第一時間派人捎信回村。
不僅僅是大志的成績,左錦陵的成績也同樣在大家關注的范圍內,尤其家里那閨女,上回回家來探望,臨走時跟楊若晴這一再叮囑,若是哥哥的成績出來了,定要讓興旺趕緊往營地里去送信,告知她一聲。
楊若晴清楚,這丫頭關注哥哥的成績是真,但是不好意思說的是左錦陵的成績,她同樣關注。
所以楊若晴這幾天一直在留意天空的信鴿,以及大安派遣回來的報信的侍衛。
終于,在7月的最后一天,楊若晴沒有等來信鴿,也沒有等來報信的侍衛,但卻等來了小安和平安。
“姐,我哥怕信鴿路上出岔子被人射殺,又怕讓侍衛捎回來的書信內容有限說不完整,特地讓我和平安回來跟你們報喜吶!”
小安和平安才剛下馬,就直奔駱家而來,來不及喝茶和坐下,小安激動的抓住楊若晴的手,把情況一股腦兒說了出來。
“咱大志爭氣啊,榜上有名,錦陵也一樣出息,咱家雙喜臨門!”
小安一句話,讓楊若晴懸了將近兩個月的心,徹底落回原處。
好,好啊,太好了!
楊若晴的笑容在臉上燦爛的綻放開,可是眼角卻濕潤了。
十年寒窗啊!
念書多累啊,這些孩子們太苦了,可算是熬出來了!
而此時,家里其他人也都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都不需要細聽,只看楊若晴這喜極而泣的樣子,他們就都明白好事降臨了!
“那孩子們啥時候回來啊?是不是在路上了?”王翠蓮迫不及待的問。
小安卻說:“他們是在路上,但卻是北上,往京城去的路上!”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