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4.
1474.
孫云路走后,柳燕和葉星便向著歷史系學院的內部走去。一路上,柳燕一直都在用那仿佛會說話的大眼睛看著葉星,直到葉星轉過頭看了她一眼,她才展顏一笑:“真沒想到,你這么年輕就當上教授了,真是令人羨慕。”
聽她這么說,葉星微笑道:“我這個人就是看上去不老相,其實早就一把年紀了。”
這話從葉星嘴里說出來,柳燕自然不相信,不過她并沒有反駁,只是抿嘴一笑,快走了兩步,帶著葉星朝教學樓的方向走去。
作為教授,實際上應該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單獨辦公室。不過葉星這個教授只是“名頭教授”,他說過自己不要任何教授的待遇,甚至工資也是按照實習老師的標準來發的,學校自然沒有為葉星準備單獨的辦公室。
柳燕得知學院并沒有為葉星安排單獨辦公室后也覺得有些納悶,可她又沒好意思問,畢竟葉星這么年輕就成為大學教授實在是有些太過驚人,也許是跟學院有什么協議吧?!
單獨的辦公室沒有,但是正常的辦公室可不缺。學院的歷史老師本來就不多,柳燕很快就幫葉星安排好了。
安排好了辦公室,剩下就是一些瑣碎的事情了。比如去食堂辦理飯卡,和領取一些教師相關的證件。
“對了葉教授,你是在學院住宿還是?”淮海大學有教師樓,無論是老師還是教授都可以住在里面,但并非所有老師和教授都會選擇住宿,因為這里的教師樓是新建的,而且全部都是精裝修,除了一些老教授外,剩下的教職人員想住進去是要收費的。
所以,一些本地的老師,自己有家,一般都不會住進教師樓。還有一些外地的,想要買房,舍不得花錢,寧愿去外面合租。
葉星家隨著離著淮海大學也不算遠,可葉星為了盡量多接近女兒,自然會選擇住校。
一切的手續都辦好以后,已經是上午九點多了。柳燕看了一眼課程安排,對著葉星說道:“葉教授,一會十點就有你的課了,我們先過去熟悉一下教室。”
整個歷史學院一共有五個專業,分別是:世界史、西方文明史,華夏古代史、華夏近代史,少數民族歷史。
葉星所授的就是近代史專業。
“近代史之前是由幾位老教授講的,可是效果并不太好,所以學院才會進行招聘。”柳燕有些擔心的看了葉星一眼。
近代史不好講,這一點大多數老師都知道,首先是那個時代太過混亂,泛泛的講到是好學,但是那樣就沒辦法深入研究了。用直白的話來講,就是裝逼行,動真格就完蛋了。
可是歷史這個東西,如果講的太細致,枯不枯燥另說,最關鍵的是那個時代的歷史對于華夏人來說實在是太過屈辱。
大學生,一般都是十八九,二十出頭的小年輕,有哪個不是熱血青年,如果老師講的不偏不倚,完全按照史實來說,很容易起因學生們的反感,畢竟他們所講的歷史,可不是初高中的歷史課本知道一個大概,了解一下就完事了。他們所講的都是學術歷史,是要一層一層的將歷史剝開,越了解,自然越是覺得郁悶和屈辱。
所以大部分老師,甚至連教授都不怎么喜歡給學生們上近代史。他們寧愿去講古代史,因為那個時候,他們能夠講到華夏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巔的盛唐。哪怕是幾次的外族入侵,時間也不算太長,而且還有更加令人自豪的大元。
“不過也不用擔心,葉教授的水平肯定是沒問題的。”柳燕到不是奉承葉星,雖然葉星看上去如此的年輕,但是學校竟然能將他聘為教授,肯定是有過人之處的,而且葉星第一天上班就被安排了可能,相信學院也是對他的水平十分的自信。
柳燕將葉星帶到了近代史的教室,整個近代史的教室很大,足能容納五百人,而這一屆的歷史系學生,滿打滿算也只有三百多人,就算全來了,也會空出一大片。
葉星和柳燕到了的時候,已經快要開始上課了,可是整個教室只有十幾個人。
一進教室,葉星就看到了葉憶雪,此時她正自己一個人坐在窗戶旁,也不是知道是在看窗外的風景還是在發呆。
在坐的同學,幾乎都認識柳燕。他們上大一的時候,柳燕還是他們的學姐呢。
看柳燕帶著一個年輕的男子進來,大家都小聲的議論了起來,開始猜測葉星的身份。
因為還有挺多的同學沒來,所以柳燕就沒有介紹,直到上課鈴響了以后,陸續又進來二十幾名學生,柳燕才開口道:同學們,這位是學校新來的葉星,葉教授,你們這個學期的近代史就由他來帶了,大家歡迎。”
聽到柳燕的介紹,整個階梯教室,不少同學都愣了一下神。先前他們還猜測葉星的身份來的,有的猜測是別的系轉來的學生,有的猜測是實習老師,還有的甚至猜測葉星是柳燕的男朋友。但是誰也想不到,眼前這個看上去跟他們年歲仿佛的年輕人竟然會是教授。
一直看著窗外的葉憶雪,在聽到葉星兩個字后就將頭轉了過來,當她看到葉星后,不禁瞪大了雙眼,整個人騰的一下站了起來。
“這位同學,你有話要講嗎?”柳燕看到葉憶雪的反應,不禁問道。眾人也都看向了葉憶雪。
葉憶雪看著葉星,表情逐漸的平靜了下來,她微微的搖了搖頭,又坐了回去。
大家雖然覺得葉憶雪的行為有些古怪,但都沒往心里去。畢竟在大學,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葉憶雪這樣也沒人會在意。
葉憶雪的反應葉星自然看在眼里,不過他表現的卻很平淡。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那大家肯定就要聯想兩個人的關系了。
柳燕介紹完了葉星,便也來到講臺下,找了一個座位,將講臺完全讓給葉星。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