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海散人分類:
是夜!
張鳳府書房,密密麻麻的坐著十幾個人。
如果有人看到的話,肯定會十分的驚訝,因為這十幾個人都是當今朝廷的重臣。
吏部尚書王不留,刑部侍郎黃寬,督察院左都御史封信和……六部九卿有大半的人云集于此。
可以說,一個小小的書房云集了大明朝一半的權臣。
這些人都是張鳳府的死黨,張鳳府的勢力由此可見一斑。
只是此刻這些人的臉上充滿了凝重。
今日朝堂上發生的事情是他們精心策劃的,殿外參與圍攻勛臣武人的文臣不過是些品級相對低下的小官員,六部九卿這種級別的自然不會參與其中。
他們的目標卻是所有參加早朝的武人。
武臣跟文臣有些不同,能夠參見朝會的都是些要緊的人物,算得上是朱瑞的堅實后盾。
所以在他的授意下,這幫年輕的文臣開始挑釁武人。
武人脾氣暴躁,文臣很容易就能夠引發他們的憤怒,于是乎早朝很快就變成了一場大混戰。
張鳳府知道朱皇帝最恨的就是臣子不守規矩,一定會對這些斗毆的臣子嚴加懲罰的。
最后的情況只會是各打二十大板。
文臣人多,而且都是相對品級比較低的官員,就算是全部被罰了,也不會傷筋動骨。
但是這些武人就不同了,他們一旦被罰下了,朱瑞的半條手臂就算是斷了。
殺人一千,自損八百。
這就是張鳳府等人悉心準備的計劃。
事情的也順著他們期待的方向發展了,場面險些就要不受控制。
可是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時候朱皇帝忽然昏厥了。
他這么一昏厥,事情自然也就進行不下去了。
功虧一簣不說,還讓朱瑞撈到了實際的權利。
“閣老!”
王不留拱手道:“事情的發展似乎出乎了我們的意料啊!”
張鳳府點了點頭。
文人治文,武人治武,朱瑞輔國公的身份總督京營戎政,執掌京畿武事,可謂是登上了武人的巔峰。
除了太祖和成祖的時期,還沒有人能夠做到如此的程度。
皇帝還是要放任武人崛起嗎?
“閣老!”
封信和咳嗽了一聲,低聲道:“皇上的身體……”
他只說了一半就不再說了。
在座的都是人精,焉能不理解他的意思。
皇帝年齡大了,身子骨也不如以前了,一旦有了三長兩短的話,太子即位就成了最重要的問題。
張鳳府一系就是******,太子繼位成為新君,他們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如果在以前,太子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順利的繼承皇位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
眾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張鳳府。
朱瑞總督京畿軍事,將三大營囊入其中,而且還不設文臣輔助。
皇帝是鐵了心的放任武臣崛起了。
張鳳府的臉色十分的凝重。
京師周邊的軍事力量主要有三個部分,五軍、神樞、神機三大營,上直衛和其他諸衛。
三大營是大明朝的精銳,是京師的屏障,國之重器,歷來都被皇帝的親信內官和勛臣統領。
上直衛,又稱皇衛親軍,名義上是歸皇帝親自指揮。
但是這么多年來,除了御馬監四衛和錦衣、旗手、府軍護衛皇城的了了幾個親軍衛之外,其余的基本上被兵部所掌控。
最后就是在京的其余諸衛了,都隸屬于兵部調遣。
如今朱瑞提督京畿戎政,手中的權利空前的強大。萬一他在這個節骨眼上橫插一手的話可就麻煩了。
想到這里,張鳳府的雙目頓時閃過一陣決然。
“為了預防陜西匪患失控波及京師,老夫明日就以內閣和兵部的名義,命山東、河南、北直隸、薊鎮四方總督集結兵馬,勤加訓練,時刻準備入京勤王。”
太子是他的門生,也是他的希望,張鳳府自然會全力以赴,力保太子即位。
雖然不知道朱瑞對太子的忠誠度怎么樣,但是張鳳府確不得不防。
“閣老英明!”
眾人齊聲說道。
雖然四省的兵馬還不足以跟三大營相抗衡,但是配合兵部掌控的京師諸衛,也能夠讓朱瑞不敢輕舉妄動。
“閣老!”
封信和咳嗽了一聲接著說道:“京師有閣老坐鎮,自然是穩如泰山。但是南京那邊……”
他頓了頓輕聲道:“也不可不防啊!”
張鳳府點了點頭。
南京是大明朝的陪都,位置十分重要,萬萬不能有失。
平素里有李忠有,張鳳府十分的放心,可是現如今李忠有去了陜西,浙直總督的位置便空下了,留下了權力的真空。
也該是時候將這個位置補上了。
張鳳府略一沉吟,道:“黃侍郎!”
刑部侍郎黃寬愣了一下,急忙抱拳道:“閣老有什么吩咐?”
張鳳府斜睨了他一眼,但見他面容憔悴,十分的滄桑,心中不由的嘆了口氣。
前段時間黃寬的兒子黃奕死在了青樓里,可憐黃寬五十多歲的人就這么一個兒子,白發人送黑發人當真是凄慘之極。
想到這里,張鳳府低聲道:“老夫推舉黃侍郎暫領欽差之職位,暫領浙直總督,去江南散散心吧!”
黃寬神色慘然,道:“多謝閣老關心,下官領命。”
封信和眼中閃過一陣失望之色,他之所以要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希望這個總督的位置落到自己的身上。
他雖然貴為督察院左都御史,但職權完全不如一個地方的督撫。
所以他一直在謀求一個外放的機會。
最富饒的浙江和南直隸就成了他的首選,可是這個位置是張鳳府得意弟子李忠有的,他雖然眼熱,但是確是干瞪眼沒辦法。
如今李忠有去了陜西,空出了這個職位,封信和立即察覺到了機會,這才在集會中提了出來,可惜的是張鳳府卻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這個老不死的!
封信和心中恨得牙癢,可是卻不敢說些什么。
“諸位,眼下是多事之秋,還望大家齊心協力,共度難關扶保太子,同立不世之功。”
張鳳府沉聲說道。
眾人都站了起來,恭身道:“緊遵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