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周廷昱的示警,舒鴻煊放下了對那個計謀的關注,既然太子這么說,就說明這事他們都不用再插手了,一切都等著埋下去的那顆種子,會不會生根發芽。
如果沒有,大不了就重新再設一個局坑殺謝志安等人就是了。
舒鴻煊也開始為自己的人生大事繁忙起來。
十月十八,大吉。
這一天,同時也是廣平候舒家往昌城候送聘禮日子。
廣平候侯爺的嫡長子,陛下如今器重的年輕重臣中書舍人舒鴻煊送聘禮給未婚妻子的日子。
為了顯示自己對江映蓉的看重,今天的早朝舒鴻煊特意告了假,他要親自往昌城候家送聘禮。
為了這次聘禮,舒嫣華和嚴家都花了很多的心思。
舒家這一邊,按照慣例,嫡長子成親,公中是要給一萬兩做聘禮用的,舒鴻煊還是廣平候侯爺的嫡長子,按照宗法,他應該是未來的廣平候世子才對。
就算現在舒修和沒有給他請旨做世子,他的婚娶都容不得馬虎,因此公中給了兩萬兩銀子他做聘禮。
舒修和對外一直表現的都是異常疼愛嚴氏所出的兒女,既然如此,私底下他也給了舒鴻煊一萬兩銀子做聘禮。
按理說,一個侯府嫡子的婚娶用三兩萬銀子好像很多的樣子,其實不然,一般作為未來承繼侯府或者公府的嫡長子娶妻,至少要用五萬兩,可舒鴻煊卻只有三萬兩。
可惜,不管是舒修和還是梅氏,其實都不想把錢財浪費在舒鴻煊身上,他們拿出了公中慣例來說事,說公中慣例一向是嫡子婚娶是一萬兩銀子的份例。
然而這個慣例,那是十幾年前,廣平候府沒落的時候用的,那個時候,正是舒修和繼承了廣平候府的時候,就算是那時,他娶嚴氏的時候,也用了一萬兩銀子的聘禮,十幾年后,在嚴家的幫助下,侯府已經大有起色的情況下,給舒鴻煊的婚娶銀子竟然還是一萬兩銀子。
舒嫣華得知的時候,心中怒火燃燒不斷,真是欺人太甚!
舒鴻煊反過來安撫妹妹,舒修和與梅氏兩人對他們兄妹的心思他們又不是不知道,何必為這等人生氣。
舒嫣華勉強把怒火強按下去,既然舒修和與梅氏想看哥哥的笑話,她就偏不!
他們可是有親娘的!雖然親娘早逝,可給他們兄妹留下的嫁妝,卻是一筆巨富!
舒修和心中不忿?梅氏想看笑話?哈!讓你們看個夠!
從嚴氏死去的那年,她的嫁妝就被嚴家來人給封存起來了,一直以來都是嚴家人給代管,自從舒嫣華被陛下賜婚五皇子,嚴家那邊就把嚴氏的嫁妝全都還給了舒嫣華,甚至還派人來到舒家,每天都教導舒嫣華經營嚴氏的嫁妝。
在太學院女學上學,本來先生就會教導這些中饋之事,更不用說舒嫣華的術科非常好,嚴家又是商賈之家,舒嫣華學得很快,現在嚴氏的嫁妝,已經是她一個人打理了。
當舒嫣華第一次看見自己娘親嫁妝的時候,心中先是震撼,接著就升起了一種溫暖。
翻看這十幾年的賬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嚴家人的手中,嚴氏的嫁妝,比她嫁過來的時候,多了好幾倍。
這些都是嚴家人經營的。
如果這些嫁妝留在舒修和手里,到了哥哥婚嫁的時候,還能留下多少?
沒有親爹疼愛有什么關系?他們兄妹一樣有親人疼的。
舒嫣華對哥哥的婚嫁非常上心,這是她第二次經歷哥哥娶嫂子的事,上一輩子她不知道舒修和的狼心狗肺,哥哥婚嫁用的銀子,公中的加上舒修和給的,才兩萬兩。
是的,比這輩子的,還要少上一萬兩。原因在于,那時候哥哥娶嫂子的時候,他還沒有經歷春闈,還是一個舉人,還不是現在這位年輕重臣。
那時候,外祖家也已經開始沒落了,說是日薄西山也不為過,嚴家很多產業都被賤賣出去,就是為了籌錢去救因為損失了皇后娘娘四十大壽要用的貢品而進了牢獄的嚴向榮等人,而嚴氏的嫁妝,也被他們兄妹拿去幫助外祖家了。
即便是那時候,嚴家對這個外孫也很上心,派人帶了一萬兩來給舒鴻煊,說是給他娶媳婦用的。
那個時候,昌興候也不像現在這般,因為有哥哥暗中幫助有所起色,依然為了一個實職連走后門都找不著地兒。
那時候嫂子的嫁妝少的可憐,即便用哥哥給的聘禮,湊出來的嫁妝還是糟了很多來觀禮之人的取笑。
她依然記得梅氏娘家的那些人,說的那些綿里藏針的話,讓嫂子在很多人面前落了面子。
如今不會了,她要讓哥哥風光大娶,嫂子風光大嫁,想看他們兄妹的笑話,嗯,這輩子是沒有機會了,如果還有下輩子的話,或許還有可能。
舒嫣華大手一揮,直接就用嚴氏嫁妝的三分之二來做哥哥的聘禮。
粗略一算,最少也有二十萬兩銀子。
這么大手筆,連舒鴻煊也給嚇著了,那還是在舒修和與梅氏不知道的情況下,要是被他們兩個知道舒嫣華居然拿嚴氏三分之二的嫁妝來給舒鴻煊做聘禮,準得瘋。
這兩人早就視嚴氏的嫁妝為自己的囊中之物,梅氏更是把嚴氏的嫁妝看做是留給自己兒女的錢財,要是知道舒嫣華這么大手筆,恐怕會氣死。
嚴氏嫁過來的時候,嚴家給了她總價值為十萬兩銀子的嫁妝,其中包括田莊、鋪子、珍貴的木材、還有壓箱銀子兩萬兩。
十幾年過去,嚴氏的嫁妝在嚴家人手中,多了將近二十萬兩。
就是可動用的現銀,都有了十萬兩。
有了這么多銀子和產業,舒嫣華給哥哥的聘禮銀子,哪里會小氣。在她的立場,她是寧愿將所有的娘親的嫁妝都給哥哥的,可惜她很清楚哥哥的脾氣,不可能會答應,于是就拿出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是留給她做嫁妝用的。
即便是這樣,舒鴻煊也不答應,在這件事上,兩兄妹有了第一次的爭執。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