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改造計劃第35章 準備禮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改造計劃 >>大宋改造計劃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章 準備禮物

第35章 準備禮物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3日  作者:躍馬臨淵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躍馬臨淵 | 大宋改造計劃 

選擇:


其實李緯他們趕來的并不算慢,雖說這之間發生的事情著實復雜,又是救人又是比武的,卻并沒有花去多少時間。兩次交手,都不過是數招即止,只是在薛明的主觀意識上覺得時間過去了很久而已。

“師師姐,你沒事吧?擔心死我了!”

妹妹薛玲玲一來到這兒,就拉著李師師的小手左看右看,擔心的不得了,反倒把一旁自己的親哥哥薛明給忽略掉了。薛明又是傷心,又是失落。這就算是對自己這幾天忽略了妹妹的懲罰吧,薛明只能這樣自我開解。

“沒事,多虧了玲玲妹妹了,要不是你通知的及時,姐姐就……”

話未說完,或許終于是見著了熟悉的小伙伴,李師師的眼淚兒就流了出來。一時間方才的委屈、害怕、興奮、害羞都一股腦的涌了上來,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淚珠子嘩嘩的止都止不住。

薛玲玲就在一旁不停的拍著李師師的肩膀安慰,拍著拍著就覺得自己的眼眶也跟著發紅,最后兩姐妹居然抱頭痛哭起來,哭的稀里嘩啦的,好不悲傷。直把后面跟來的李緯他們跟這邊的薛明幾人看的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了。

好半天后,兩姐妹才抽噎著從激動的情緒平復下來。抹了把眼角的淚珠兒,李師師有些羞赧的對著幾人又施了個萬福禮,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奴家悲傷無狀,倒叫幾位見笑了。”

眾人連道:

“無妨,無妨。”

“理解,理解。”

在邀請了周桐和林沖師徒二人閑暇時多來李府切磋之后,薛明就帶著剛剛解救出來的李師師并李緯一行和妹妹一同回了李府。至于剩下的事情,薛明表示:跟我有什么關系嗎?有本事讓地上躺著的那倆人來李府找我要人啊?哥就是這么無恥,你們能咋滴吧!

對于這樣的事情,薛明雖然理解,但并不表示他就可以原諒這些這么做的人了。這就算是給他們的一個小小的懲罰吧。

接下來,年關將至,薛明外婆的壽誕也快要到了,整個李府的人都忙的團團轉。薛明的父母這幾天也都拉著大哥他們在思考準備著要送給外婆的禮物。雖然家里沒有多少閑錢,但也總是一份心意,馬虎不得。

對了,由于妹妹很是依戀李師師,父母對于這個乖巧伶俐的少女也很有好感。聽了妹妹講述了事情的緣由后,也對她越發的疼愛,索性收作了養女。做了妹妹薛玲玲的干姐姐,薛明的干妹妹。

薛明也在準備著要送給外婆的禮物,卻并沒有和他們摻和在一起,而是自己一個人天天跑到外面不知道在鼓搗著什么。

城西的鐵匠鋪,

然而薛明這幾天卻并沒有跟父母一起摻和這件事,而是薛明哪兒都沒去,而是窩在了李府自己的小院里,也不知道都在鼓搗些什么。

城東的一處民窯,薛明正聚精會神的看著面前的窯爐,腳邊還散亂的放著沙子土石什么的及一些晶狀物。

沒錯,薛明正在搗弄著玻璃。

要說玻璃,這可是穿越者的一大殺器。搞穿越的,有幾個不搗弄玻璃出來的,又能賣錢,還能漲姿勢,多劃算呀。雖說薛明并不缺錢,但誰也不會嫌錢少不是,況且宋朝本就是工商業極度發達的朝代,對商人的身份也沒有多少輕視。即使最是清高的讀書人此時也不以經商為恥。

縱觀清朝之前的歷史,上哪去找這么好的朝代啊。難得穿越到了這么個商業發達的朝代,薛明怎么能夠不做點什么呢?況且有了錢,才能有人手,也才可以做一些薛明心中想要做的事情。

玻璃的歷史其實是很早的,早在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

于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并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準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

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種特制的爐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發了一大財.

后來,直到古羅馬時期,羅馬人制造的彩色玻璃經由印度傳入東方。屢見于秦漢古籍的“壁流離”或“流離”(后來寫作琉璃)就是梵文玻璃(spahtika)一語的早期音譯。秦始皇地宮有琉璃魚、琉璃龜;中山靖王劉勝的墓中,有琉璃耳杯、琉璃盤等秦漢琉璃實物。

最初,古人誤認為琉璃是天然寶藏,直到東晉葛洪才首次明確指出琉璃是人造品。他在《抱樸子內篇.論仙》中說:“外國作水精碗,實是合五種灰以作之”,這里的水精指的就是琉璃。

根據葛洪的進一步記載,當時在今廣東、廣西一帶已有人能制作琉璃。

但葛洪的話并沒有被人們普遍接受。在他死后八十余年,有大月氏商人在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用石頭燒制琉璃,這才打消了人們對葛洪說法的懷疑。

自打西漢以后,“中國琉璃遂賤”,并且有了琉璃作坊。但琉璃的制作方法不久失傳,隋朝工藝家何稠只好用綠瓷作代用品。這就是后來用作建筑材料的“琉璃”,和玻璃其實沾不上邊兒。宋元時人重又掌握玻璃制作工藝,只是質量不能與舶來品相比,其色澤雖然光鮮,但斟上熱酒便破,難如人意。

直到后來的明朝初期,鄭和下西洋,帶回了“西洋燒玻璃人”。這樣一來,玻璃也就不稀罕了。


上一章  |  大宋改造計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