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第641章 陳太和,李子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41章 陳太和,李子玉

第641章 陳太和,李子玉


更新時間:2017年11月25日  作者:云下飛雪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下飛雪 |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 
正文

641陳太和,李子玉

今天的第二章奉上,八千多字更新,老云求波訂閱!!

“哎,說到底琉球國還是屬于國小民寡啊,全國才只能湊出四萬青壯,不過四萬人差不多也夠了。

聽到青年文吏的回答后,陳太和嘆息一聲,越發覺得日后自己肩上擔子沉重。

“大人,琉球國是一個群島國家,全國共有大大小小五十多塊島嶼,其中最大的便是咱們現在所在的沖繩島,這里也是人口最多的。

其次,往北是奄美群島,往南是先島群島,以及其他一些小島嶼,剩余的六萬百姓多分在這兩大處群島上。

這些百姓多為漁民,以捕魚為生,而且他們分布太過分散,想要將他們全部匯聚到首里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麻煩的是,就怕這些人會抗拒,畢竟誰也不愿意放棄故土。”

青年文吏知道此時陳太和的想法后,也不由得說出遷移人口的幾大難點來。

“嗯,濟民呢,你做的不錯,看樣子你來之前,已經做足了功課,對于琉球國的情況了解的很詳細。”

陳太和很欣慰的看著自己‘秘書’,說道。

這個青年文吏全名為李子玉,字濟民,從名字上來看,你沒猜錯,他和李子霄同屬一輩,來自金陵李家。

這兩年來,李子霄的態度,讓金陵李家知道,李子霄這是下定決心,不回歸家族,而是另立門戶了。

但怎么說,兩家依舊同出一族,隨著李子霄手下勢力不斷壯大,很多金陵李家的子弟,便萌生了前去投奔自己這位堂兄或堂弟的想法。

不過,因為之前李子霄在金陵李家的時候,不怎么受待見,所以在同輩中,除了一個李子豐,其余子弟對李子霄都不怎么熟悉。

其他李家子弟,想要像李子豐那樣,一到徐州就得到李子霄的信任和重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看看之前那些攀關系去的,基本上全都被李子霄給遣送回來了。

隨后,便出現一批另辟蹊徑的李家子弟,他們去徐州投奔白龍軍時,絲毫不提及他們和李子霄同族的情況。

他們就以普通讀書人的身份,加入白龍軍,如此一來,他們便順利的加入了白龍軍,進入江北體系。

敢這么做的李家子弟,全都是飽讀詩書,心中有抱負,對自己的才華有信心之人,他們相信自己就算從頭做起,也一樣能在江北嶄露頭角。

也或是,這樣做的那些李家子弟,在金陵李家也是和李子霄一樣,根本不受重視。

他們視李子霄為偶像,盼望著有一天也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出一片天地。

就這樣,這兩年的時間里,陸陸續續就有二十多名李家子弟,通過正常的渠道,進入到江北文吏的隊伍中。

他們現在普遍都還職權不高,還在做底層小吏,像李子玉這樣的,能夠給陳太和做‘秘書’的,已經算是發展最好的了。

李子霄對于這種情況,其實早就知道了,在江北還沒有什么事情能夠瞞過李子霄。

但他對此卻假裝毫不知情,并沒有像以前那樣,將這些李家子弟驅離,而是默認了他們的加入。

就像李母說的那樣,他們終究是同族兄弟,李子霄可以不給他們開后門,但也不能拒絕所有李家子弟的加入。

再者說,當年李子霄在李家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也不過是少數自私者所為,不干其他李家子弟的事。

正是因為李子霄的這種默許,也讓李子玉這些李家子弟心中激動不已,他們都是聰明人,明白李子霄的意思。

而且,前不久,李子霄被崇禎封為忠勇伯之后,李子霄更是提拔李子豐為江北海貿督閱使,負責江北的海貿事物,算是從四品官員。

同時,李子豐更是兼任江北商會副會長,江北市舶司知事等等,其他不少的官職頭銜,讓其他還在底層打拼的李家子弟羨慕不已。

此時,江北很多官職,都是新出現的,甚至很多官職都有了新名字。

比如,知府被叫做‘市長’,知縣就叫‘縣長’,還有什么秘書了,局長了,書記官了等等。

這些新官職叫法,全部都是出自李子霄那里。

因為他作為后來人,實在是看不慣此時朝廷那復雜的官職稱謂,索性全都根據后世的習慣,做了簡化叫法。

李子霄可是首領,連頭兒都這么叫了,下面很快就有一群官員學風,上行下效,這點在古代也是一樣的。

只不過,這些官職稱謂的簡化叫法,只適用于平日所用,再涉及到書面文書,政府政令等嚴肅文件時,依舊要適應正式稱謂。

“大人謬贊了,這些準備工作都是屬下們應該做的。”

聽到陳太和的稱贊,李子玉寵辱不驚的回道。

“嗯。”

看到李子玉這份不驕不躁,鎮定從容的態度,讓他越發欣賞了,微笑著點點頭。

其實,李子霄對于這些加入江北文官隊伍的李家子弟,還是挺上心的,對于他們的未來,李子霄也是十分期待的。

所以,在暗中,他便將這些李家子弟比較優秀的幾人,全部安排到了錢廣元,鄭廣明,韓陸山,陳太和等這些此時江北文官大佬的手下做事。

給他們更多學習的機會,也讓這些文官大佬多考驗考驗他們。

更重要的是,跟隨這些文官大佬,能增加他們未來為官資本,有一個名師在封建時代的官場,是極為重要的。

“之前老夫就說了,困難再大,也要克服。散落在琉球國各個島嶼的百姓,一定要全都遷到首里城來。

濟民呢,你可想到什么可行的辦法了?”

這個時候,陳太和抽完了這袋煙,將煙斗里面的煙灰導出來,并且看向李子玉,問道。

聽到陳太和的詢問,李子玉眼睛一亮,知道這是陳太和在考較他,他一直以來,都希望拜陳太和為老師,但都被陳太和拒絕了。

但李子玉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而這一次,面對陳太和的考驗,他知道這是一次機會,他要抓住。

李子玉深吸一口氣,讓自己迅速平靜下來,心中更是將他之前總結的一些想法,快速做著整理。

片刻之后,李子玉抬頭,與陳太和那一雙睿智的眼睛對視,露出自信的目光,開口說道:“大人,屬下確實有一些粗淺的想法。

要是說出來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還望大大指點。”

“嗯,你說說看。”

“接下來,大人要真想將琉球國其他島嶼上的百姓,全都遷移到首里城這邊,面臨的困難,無非主要有兩大方面:內部困難和外部困難。”

“奧?內部困難和外部困難,作何解釋啊?”陳太和聽李子玉這么一說,頓時來了興。

“首先,內部困難,便是我們自己這邊,要遷移數萬散居各島的百姓,工作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需要嚴密的組織,單憑我們帶來的人手,恐怕難以完成,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讓陸將軍派一支人馬協助我們。

麻煩的不是咱們內部困難,而是來自外部的困難。

第一,琉球群島不同于陸地,各島嶼散居百姓,遷移問題牽涉太多,二就是百姓的抗拒問題。

萬一當地百姓不愿意遷移,我們該怎么辦,是強行遷移,還是采用懷柔政策……”

等李子玉說完自己心里的想法后,陳太和摸著自己的胡子,露出滿意的微笑。

“濟民呢,之前不是想拜我為老師嗎?現在可還愿意?”

陳太和的話,讓李子玉一愣,他顯然沒有想到陳太和會在這個時候,對他說這番話。

但隨即,李子玉便反應過來,心里狂喜,他終于通過陳太和的考較了,當即就給陳太和跪下,行拜師禮,喊道:“學生拜見老師。”

“好好,起來吧。”

陳太和攙扶起李子玉,心里也是很滿意自己這個學生。

陳太和作為一個老人精,他當然明白李子霄將幾個李家優秀子弟,分別安排到他,以及錢廣元等人身邊的意思。

李子霄想讓他們教導這些李家子弟,但反過來,陳太和這些人何嘗不希望收一個李家子弟為學生呢。

雙方的師徒關系,不僅能為這些李家子弟未來為官產生好處,同樣也能讓陳太和這些老家伙們,在以后李子霄麾下獲得更多助力。

你想想,以后如果李子霄問鼎九五,朝中誰的學生多,那誰的話語權就大,這一點此時在江北就已經顯現出來了。

此時江北的錢廣元學生就是最多的,也毫無疑問,錢廣元這些年一直都是李子霄手下文臣第一人。

這可絕不僅僅是因為錢廣元最先追隨李子霄,自身能力也不錯,這兩條原因,他手下眾多學生的幫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陳太和之前就已經在大明做了二十多年的官員,從無品階的小吏,到朝廷四品大員,他的為官生涯可謂是充滿坎坷的。

這也讓陳太和深刻的明白,官場就是戰場,少不了要分出派系,少不了明爭暗斗,到時候手下要是有一群得力學生官員幫襯,會讓他們省心不少。

陳太和扶起李子玉,笑著說道:“你說的這些,確實都是難題,但對于我們來說,也不是不能克服的。

因為我們手里有兩大‘武器’,一是陸將軍的艦隊,二是充足的糧食。

只要有這兩大‘武器’在手,你剛才所說的這些難題,全都不是問題。

對于遷移琉球國的百姓,我們要剛柔并濟,愿意配合的,我們給出補充,絕不虧待他們。

不愿意配合,一根死腦筋的,那正好,就將他們全部抓來,不分男女的服勞役,咱們不正愁人手不夠嘛!”

陳太和可不是一般的腐儒,滿嘴的什么仁義道德,要是那樣的話,他也不可能被李子霄看中。

李子霄看中此人的,就是他的精明和實際,只要能夠達成目的,他不介意將那些不愿意遷移到首里城的琉球國百姓,全部征召,當做奴隸使用。

這世界上,有時候確實有些人,屬于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家伙。

就像此時大明朝廷很多豪紳富戶一樣,看看此時崇禎在大明京師,為了抵御韃子,他讓滿朝大臣捐獻一些銀子,卻沒一個人愿意捐多。

在這些人心里,他們估計還很有理由的認為,你們老朱家的江山,我們憑什么捐銀子。

再說這些銀子都是我們辛苦掙的,你就算是皇帝,我們也不能捐給你。

這些貴胄大官們忘記了,要不是崇禎賦予他們權力,他們哪有機會,利用手里的權職,私下里各種收受賄賂,貪污**啊!

結果,這些不愿意捐銀子給崇禎的豪紳,貴胄,官宦們,等到李自成入城后,讓劉宗敏這個屠夫給他們一個個上刑后,便將嘴里的銀子全吐出來了。

而等到關外韃子入關之后,對他們舉起屠刀時,便會榨干他們最后一滴血。

這就家伙們,也就欺負欺負崇禎,要是崇禎在亡國之前發一次狠,也對那些豪紳大戶下狠手,他絕對就不會為銀子發愁啦。

到時候,崇禎估計會被銀子多的沒法花而發愁吧,有時候刀槍遠比仁義更好用。

曾經的孔圣人,除了滿腹經綸之外,出行那也是要佩劍而行的。

可惜,后世那些腐儒們,只繼承了孔圣人留下的仁義思想,卻忘記了孔圣人對待豺狼是用劍的。

或許太平盛世,不宜采用太過激的手段,特別是對待百姓方面,可是在亂世時期,強硬手段能獲得更高的效率。

李子玉同時是一個懂得變通的人,要不然當初他也不會選擇跟在陳太和身邊了。

此時聽到陳太和的話后,便立即明白陳太和的意思,說道:“老師,要是這樣的話,咱們就得跟陸將軍說說了。

不能讓他們艦隊這么快就離開首里城,他們怎么也要協助我們完成百姓遷移后,再離開。”

陳太和搖搖頭,道:“這個估計很難,陸將軍他們也有自己的任務,不可能整支艦隊留下幫我們的。

現在為師能想到的,比較合適的辦法,就是讓陸將軍留下一支分艦隊協助我們遷移百姓。”


上一章  |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