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第564章 全靠同行襯托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4章 全靠同行襯托啊!

第564章 全靠同行襯托啊!


更新時間:2017年09月24日  作者:云下飛雪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下飛雪 |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 

作者:云下飛雪分類:

565全靠同行襯托啊!

今天的章節奉上,求求收藏訂閱啊!!

“陸遠,此時劉重在金州情況如何了?”

在三桅炮艦的船艙內,李子霄因為這一戰的順利,心情很不錯,詢問陸遠有關金州此時的局勢。

“啟稟大將軍,金州局面穩定,劉重和李勝在金州做的不錯。

李勝負責旅順、金州后方的事務,劉重負責率兵在紅嘴堡一帶抵御敵軍,他們配合的很好。

從始至終,尚可喜率領的漢奸軍,就不曾攻破劉重親自鎮守的紅嘴堡一帶,就更別說打到金州了。

半個月前,劉重設了個圈套,引尚可喜入套,一戰擊敗尚可喜上萬大軍,迫使尚可喜狼狽逃回蓋州,俘虜三千余人。

自此之后,尚可喜就再也沒離開過蓋州,顯然他是不打算自己對付劉重了,估計要等韃子來支援他。”

陸遠聽到李子霄的詢問后,如實向李子霄匯報道。

李子霄聽了陸遠的匯報后,笑著點點頭,道:“劉重做事穩重,李勝做事心細,他們兩人組合在一起,確實很難對付。

洪生這段時間,向金州運送幾次物資補給了?劉重可還有什么別的要求嗎?”

李子霄在進攻鎮江之前,就已經安排好水軍分出兩路,一路負責配合鎮江,一路負責支援金州。

陸遠是留在鎮江,配合李子霄的,而洪生則率領另外兩支水軍艦隊,負責留守耽羅島和支援金州。

“大將軍,老洪這兩個月來,一共向金州運送了五次物資,包括彈藥,武器,盔甲,糧食,布匹,藥物等物資。

目前來說,劉重在金州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或許就是士卒了。

洪生之前得到大將軍的允許,得以在金州招募了兩千新兵,使得劉重手里人馬接近萬人。

而李勝為了不占用劉重手里的兵力,也在后方籌劃了一個三千人的民兵,負責維持后方秩序。

但大將軍你也知道,當初劉重手里的八千‘鎮遼軍團’,主要是以城防軍為主,咱們白龍軍精銳不過才兩千人馬。

這段時間打下來,劉重手里也損失上千人了,那些城防軍對付尚可喜的漢奸軍,勉強還湊合。

就怕對上韃子精銳,就不敵了,而且劉重新招募的新兵,短時間內也無法重用。

劉重擔心,隨著韃子結束松錦戰事后,會調集韃子精銳,進攻錦州。

到時候,以洪生手里不足萬人的兵力,就怕難以守住金州。

所以,劉重讓洪生轉告大將軍,希望大將軍在結束鎮江戰事后,可以派一支咱們白龍軍精銳,馳援金州。”

“嗯,這點我早就想到了,當初我選擇放棄鎮江,而保金州時,就沒打算再放棄金州。

而劉重也分析的很對,等韃子結束松錦戰事后,絕不會允許我們在金州埋下這顆釘子的,勢必會大舉進攻金州。

到時候,劉重面臨的困難會更大,他手里的人馬確實不太夠用,你派人通知的,讓他放心,過段時間我便會派援軍支援他的。”

“是,等回到皮島,我就派人通知劉重。”

“對了,金州那條運河,現在修建的怎么樣了?這可是關乎到日后,劉重能否守住金州的關鍵。”

李子霄想起他當初的計劃,為了保住這處孤懸海外的飛地,挖通金州地峽是最靠譜的防御。

否則,李子霄就算是再派給劉重一萬人馬,他在金州都很難抗住韃子的進攻。

畢竟,金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皇太極絕不會允許李子霄在這里埋下釘子。

要不然,日后等韃子入關,自己的后方卻還留著這樣一股敵人勢力,隨時都可以抄他們后路。

估計到時候,李子霄還有機會再來一次兵臨盛京城下,皇太極絕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第二次的。

所以,李子霄和劉重都知道,金州日后戰事有的打呢,而且劉重也從未將尚可喜作為對手。

劉重一直防備的都是韃子,幸好此時韃子主力被拖在松錦,留給了劉重足夠長站穩腳跟的時間。

“回大將軍,金州地峽運河的挖掘,一直都是李勝在親自負責。

李勝組織了上萬民工,自從去年冬天他們就開工了。

只不過冬天太冷,他們的進度不快,不過自從開春,天氣轉暖之后,他們的挖掘速度明顯加快。

現如今,他們已經挖通了地峽,運河寬十丈,深四丈,明顯還不夠用,他們也在進一步拓寬,挖深這條運河。

等到韃子徹底結束松錦戰事,轉而想對付劉重時,估計這條運河早就徹底完工了。

這一條運河絕對抵得上三萬大軍,劉重依托這條運河,固守金州,韃子想要將其攻陷,絕對不容易。”

陸遠也是一臉笑意的,對著李子霄說道。

“嗯,這么看來,金州局面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那我就放心了。在返回江北之前,我會再去金州看一趟。

金州一切順利,那現在耽羅島上什么情況?之前送去的近八萬百姓,可安置妥善了?”

聽到李子霄對耽羅島上,遷移百姓的安置問道詢問時,陸遠臉上露出苦笑,說道:“大將軍,這件事還是您有先見之明。

然后及時的從江北調來一批文吏,負責這些遷移百姓的安置事物,要不然我非得愁死不可。”

陸遠也是個比較純粹的武將,喜歡領軍打仗,對于安置那么多百姓,所涉及的繁雜工作,想想就讓他頭疼。

李子霄看著此時陸遠一臉慶幸的模樣,也是無奈的搖搖頭,笑著問道:“那錢廣元是將誰派過來了?”

“錢大人這次一共派來了五十多人的文吏,為首的那人是周擎。”

“周擎?”

李子霄聽后,也是稍微有些意外,他沒想到錢廣元竟然將周擎派過來了。

周擎和李子豐是唯一兩個,從金陵李家過來后,被李子霄接納的,并且安排兩人在江北做事。

之前周擎一直是在揚州,負責海貿這一塊的。

特別是協助林雨落,處理李家船隊的事物,并且組織其他商人船隊,一起出海到日本的貿易。

“他做的怎么樣?”李子霄現在也很想知道周擎的能力。

要是周擎能力真的不錯的話,以李子霄對周伯的感情,絕對會允許周擎繼續在自己手下做事的。

甚至周擎還會被李子霄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加以磨礪之后,日后可以重用。

“周擎做的很好,他將八萬百姓管理的井井有條,他安排青壯男子進行修路,擴建碼頭等事務。

那些青壯男子每天有活干,可以分到糧食作為報酬,也讓他們心安,不再怎么鬧事了。

并且履行之前大將軍的承諾,開始在耽羅島上開荒,開墾出可以耕種的土地,分發給百姓。

周擎說,他們爭取在夏種之前,開墾出足夠多的耕地,周擎做的很不錯,只是他來了,島上穩定多了。

具體的我也說不了多少,大將軍還是回到耽羅島自己看吧!”

“嗯。”

聽到陸遠的話后,李子霄點點頭,看樣子周伯的這個兒子,能力還是挺不錯的,值得一用。

李子霄現在是真的很缺人才,軍事人才還不是最缺的,他最缺的是經驗豐富的內政人才。

此時李子霄手下大大小小文官小吏,加起來足有數千人了,但至少三分之二都是以前大明的官吏。

當然,這些官吏多為中下級官吏,高層能夠留下的,沒剩下多少。

畢竟,李子霄在心里,對于這些以往大明官吏,還是用的不怎么放心,特別是高層官員,不是絕對可靠的,他絕不留下。

上一次,江北就差點因為那些死忠大明的官員,以及一些不甘寂寞的家伙,差點鬧出大事。

倒是那些中下級官員,李子霄選擇了留下,這些人沒有那些高官那么多心思,對于大明的忠誠度也可有可無。

這些底層官吏更看重的他們晉升機會,只要李子霄能給他們更好的升官發財機會,這些人多數都會跟他走。

同時,李子霄不得不留用這些大明舊官吏,更主要的緣故,其實是他手下人才的稀缺。

讓他根本在短時間內,無法找出那么多可用的官吏,接替這些大明官吏的位置。

為了保證地方穩定,江北秩序的正常,以及他手下各級官府的正常運轉,這些大明舊低層官吏,他只能繼續使用。

這些大明舊官吏的繼續留用,雖然給李子霄順利接收江北,提供了很多好處。

但壞處也是很多的,比如這些大明舊官吏們,在以為做官時,都鍛煉出來了各種貪污腐敗的能力。

讓他們辦事不怎么樣,讓他們各種撈錢能力,倒是強的一批。

哪怕是李子霄在接管江北后,對官員貪污腐敗,制定了嚴格的懲處力度,可依舊不能杜絕那些舊官吏在心里對金錢的貪欲。

李子霄絕不能讓這種風氣擴散開來,此時的大明已是瀕死的垂暮老者,出現這些情況很正常。

可是,李子霄此時手下的勢力,更是新生擴張期,歷史表明,任何一支新崛起的勢力,在這一段期間內,吏治全都是最清明的。

李子霄可不想讓手下官吏,和這些大明舊官吏身上,學到這些壞毛病。

可惜,李子霄文堂培養出的人才,雖然在逐年增多,但依舊不夠用。

李子霄暗地里,已經加快對那些大明舊官吏的篩選和替換。

他讓曾奇的‘聽天閣’,對手下基層官吏繼續調查,那些可以繼續留用,那些有劣跡,就盡快讓文堂畢業的學生替換。

李子霄選擇了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一點點的將江北,徹徹底底控制自己的手中。

但這依然不能改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李子霄手下將存在大量大明舊官吏的現狀。

這些大明舊官吏當中,不少人依舊對大明忠心耿耿,他們此時甘心為李子霄做事,那是因為李子霄此時終究還是大明的鎮國將軍。

但如果未來有一天,李子霄決定自立的時候,很難保證那些人不會趁機鬧出什么事來,這些人是隱患。

而且,隨著李子霄此時在心里定下的擴張計劃,這次等他回到江北之后,就將正式對山東和開封下手。

到時候李子霄掌控的地盤,將會更多,但他手下沒那么多人才,還只能繼續任用這個方案,留用大明舊官吏。

好在李子霄短時間內,不可能自立,留給他的時間還很充足,足夠他慢慢的篩選和替換掉,那些不可信和劣跡太多的大明舊官吏。

而周擎作為周伯之子,絕對算得上是李子霄可以信賴的人,只要周擎能力不是太差,李子霄就會重用他。

因為此時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李子霄需要的人才,忠誠才是首位,能力只能排到第二位。

這一點,在歷史上各大君王的崛起之路上,都是共同的。

忠誠,遠比能力更重要。

別說什么任人唯親,這種時候不管換做是誰,都會用自己最信任的人,總比用不熟悉的人,最后被人背后插刀子強。

特別是李子霄這種快速崛起時期,人才稀缺,他最好的辦法,就是任用自己最親近的族人。

畢竟族人和他是利益共同體,是最不可能背叛他的。

可是奈何,李子霄對于自己的族人,基本上沒什么了解,再加上他的前身對自己的家族充滿了怨恨。

李子霄在剛剛入主這具身軀時,就對前身殘留下的怨念發過誓,會替他報仇,另立李家,此生不再回去。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這些年來他一直不曾返回金陵李家,甚至連李家派來和他接觸的人,也全都被他趕回去了。

因為這一點,他沒少被那些腐儒們批判,前段時間一些別有用心者,更是散播謠言,說他乃是不孝之人,沒有將軍風范。

對于這一點,李子霄早就知道自己會被人詬病,但他依舊堅持這么做,因為這是他對他‘自己’的誓言。

哪怕未來他有幸真的做了皇帝,這或許會成為他一生的污點。

但李子霄依舊選擇這樣做,他堅信‘人無完人’,這點上他可以效仿李二大帝。

李二大敵可是為了皇位,殺兄囚父的存在,但這點瑕疵,依舊不能掩蓋他千古一帝的名聲。

后世不少人都黑李二,但所有人捫心自問,在華夏歷史上能超越李二的皇帝有幾個。

李子霄對于皇帝這個職業的理解,并不是比誰比誰圣明,而是比誰比誰昏庸的,誰比誰更菜,更垃圾。

看看華夏歷史上,出了多少皇帝,大多數一個個都是庸碌之輩,他們在比慘,比菜的道路上,一路走下去。

沒有最昏庸,只有更昏庸。

李二的成功,借用一句話,那就是全靠同行襯托啊!

李子霄堅信,就算未來他做了皇帝,只要他做的不比李二差,他身上這點瑕疵,完全可以忽略。

而且只有這樣,才能更夠體現出,他是一個正常人,圣人還是繼續留給孔夫子做吧!

所以說,這種情況下,李子霄當然是要重用周擎的。


上一章  |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