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第356章 長平公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6章 長平公主

第356章 長平公主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02日  作者:云下飛雪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下飛雪 |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 
356長平公主

(今天的章節奉上,求求收藏訂閱了!!)

明朝后期朝堂上的黨爭,已經完全失去控制,閹黨,東林黨等各個派系之間的斗爭,真正的不死不休。(比奇屋逼qiwu的拼音)()

更重要的是,他們之間的競爭,不是良性的。

也就是說,他們之間的權力爭奪,完全就是為了他們自己,根本絲毫不會考慮到朝廷的利益。

其中,東林黨就是朝廷中,勢力最為龐大,也是最為根深蒂固的一股,同時他們也是江南等地各大商賈的利益代言人。

每年那些大商賈,都會為東林黨送去海量的銀子,賄賂他們,讓這些東林黨官員,可以在朝堂上為他們爭取利益。

但凡朝堂或是崇禎想頒布對于他們不利的政策,這些東林黨官員就會跳出來,搬出一套套理由阻止。

其中,“不與民爭利,藏富于民”,幾乎成了他們無往而不勝的理論法寶。

同時,這些迂腐的儒生,還一個個引經據典,甚至完全就是曲解,只為了達成目的,這個時代的儒生早已變了味道。

“農本商末”按照他們的解釋,就是國家要農業才是國家的根本,商業是末端,上不了臺面。

既然,農業才是國家的根基,那農業就得比商業對國家貢獻大,朝廷想要增加農業賦稅,可以商量。

但如果想要增加工商業稅收,那就休想,我商業又不是國家根基,都不受國家重視,憑什么收我們的稅。

原本明朝的商業賦稅,已經非常之低,只有三十分之一,要是這個稅率,放到后世能把所有的商人給樂瘋了。

可就是這么低的稅率,在那些東林黨人看來還是太高了。

于是,經過這些蛀蟲們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到最后連這三十分之一的商業賦稅,也給免了。

以至于,搞得現在朝廷是越來越窮,最后把整個江山都給弄丟了。

然而,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到了1644年,當闖王李自成帶著他的流寇大軍,攻破北京城。

三十五歲的崇禎皇帝,讓太監敲響緊急狀態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鐘。

可平時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東林黨官員,并無一人出現,早就各自謀劃出路,作鳥獸散了。

最后,崇禎只有太監王承恩陪伴下,吊死在紫禁城北面煤山一棵槐樹上。

有人會說,不對啊,到了韃子入關之后,很多明朝官員都跑到南方去,繼續抵抗韃子了,這能說人家不忠嘛。

在李子霄聽來,這些純屬就是狗屁,那些人逃到南方繼續抵抗韃子,是因為他們在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也是為什么,李子霄這次入京之后,除了盧象升之外,他沒有和任何朝廷官員接觸的主要緣故。

此時,在朝廷中,東林黨官員占據了半壁江山,其他派系官員占據另一半,真正像盧象升這種一心為國的官員,真心不多。

所以,在李子霄心目中,這些朝廷官員日后對他根本沒有絲毫用處。

或許這些家伙還在心里認為,日后不管誰做了江山,都在用他們治理國家。

不管是李自成當上皇帝,還是韃子入關鳩占鵲巢,都離不開他們這些人治理江山。

但李子霄卻從未想過,日后會用這些人治理手下地盤,或許他會挑選其中一些忠良之臣任用。

畢竟這天下儒生中,還是有不少像盧象升這種一心為國的人的,只不過可惜他們都不曾得到朝廷重要。

反倒是一群貪生怕死,只知道阿諛奉承,貪污受賄的奸佞,卻占據了高官厚祿,這樣的國家也該亡。

可以說,這個時代的儒生,大部分都已經徹底變質,他們不僅被閹割的喪失了血性,甚至連最引以為傲的忠誠都喪失了。

真不知道,如果千年之前的孔子,知道他后面這些不孝子弟是這副模樣,會不會被氣得從地下跳上來。

同時,這也讓李子霄看到了當年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巨大弊端,經過千年的發酵之后,已經徹底被放大。

這個時代的儒生,正是因為沒有了其他學派弟子的競爭,讓他們變得更加自私自利。

反正,全天下讀書人絕大部分都是儒生,你皇帝老子不用我們,你還能用誰,不用我們,你靠誰治理天下。

反正這年頭只有儒生能夠做官,而且這個時代儒家學說,經過千年演變,李子霄感覺反而越發展也不堪了,反而不如當年孔子的正統儒家學說。

至少秦漢時期的儒生,他們知道誓死效忠主君,爭權奪利那個朝代都有,但他們大多不會太過分,依舊會以國家利益至上。

“看樣子,這就是一家之說,占據朝廷的弊端啊!

沒有危機感,讓這個時代的儒生已經不知何為禮義廉恥,他們讀書只為做官,只為撈銀子。

看來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日后我的手下,絕不能只有儒生,或許我可以嘗試著讓百家之說重現。

就算做不到讓百家之說重新,但最為重要的法家,農家,醫家,這些重要學說,必須讓他們重新發揚廣大了。”

李子霄這個時候,在心里想到了很多。

看著這位還不到三十歲,便已經有了白頭發的皇帝,李子霄嘴巴張了張,原本想說點什么,但最后還是沒說出來。

因為,李子霄突然也想起來,眼前這個崇禎也不是善輩,而且根據歷史記載,崇禎此時生性多疑,這個時候說多錯多。

最好的辦法,就是少說話,哪怕李子霄真心同情崇禎,但也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冒險。

而且,在李子霄看來,此時的大明就是一個病入膏肓,得了絕癥的病人,任何想要拯救這個王朝的人,都會被他拖入無盡的深淵。

李子霄一直都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拯救大明,他一切都是為了取大明而代之。

只是到時候他取大明而代之,比讓韃子入關鳩占鵲巢的好,異族統治漢族,在歷史上那一次不是社會倒退。

這就像讓一群小學生,非要給一群博士、博士后當領導一般,典型的‘腦子不夠用’。

“無力回天”這四個字,基本上可以概括崇禎的一生,而‘生不逢時’卻是他最真實的寫照。

想到這里,李子霄一言不發的,悶頭吃著碗中的白飯。

不一會兒,碗中的米飯,就被李子霄吃得一干二凈,然后他拒絕了宮女給他加飯,他站起來又對崇禎施了一禮,以示謝過皇帝賜宴之恩。

這時,崇禎也放下了碗筷,望著李子霄眼中,透出勉勵之色,溫聲道:“此番回去后,望卿能安定好江北沿海的局勢,莫要辜負朕的一番心意。

這兩年,沿海官員上報倭寇侵邊掠奪的奏折,是越來越多,此時朝廷要剿滅亂軍,防備韃子,甚至是沒精力估計那些倭寇了。

好在,東南沿海有鄭芝龍,有他在東南福建沿海的倭寇,就不會占到多少便宜,而江北一帶正缺少人為朕守衛。”

李子霄縱容對崇禎并未太多效忠之心,但心中也不禁有些感動,躬身一字一句的肅然答道:“皇上請放心,微臣蒙皇上錯愛。

微臣感激涕零,到任徐州之后,保境安民,乃微臣責任,臣敢不盡心?

定然讓那些倭寇知道,咱們大明的威嚴,不是他們彈丸小國可以侵犯的。”

崇禎聽到李子霄的話后,比較滿意,疲憊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擺擺手說道:“那就好,朕累了,愛卿退下吧!”

“謝皇上!”

李子霄施了一禮,默默的倒退了幾步后,在一名小太監的帶領下,準備離開。

不過,當李子霄轉身剛要走時,崇禎卻有對其說了一句話:“李愛卿,你這次送來的禮物,朕很喜歡。

如果愛卿日后,還能送來這樣的禮物,真可以默許愛卿在江北,有便宜行事之權。”

此時,已經轉過身去的李子霄,卻被崇禎整句話震驚的直接停下了腳步。

在這次送的禮物,李子霄當然知道崇禎說的,是那一百四十萬兩銀子了,你喜歡,你當然喜歡了,老子也喜歡。

但最讓李子霄震驚的,是崇禎最后一句話。

何為‘便宜行事之權’,按照李子霄的理解,崇禎的意思就是,只要你還能送來銀子,你在江北如果瞎鼓搗,老子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當然這個前提,是李子霄不造反,不背叛大明的前提下,但此時的李子霄在未來幾年內,真的沒打算反明啊!

如此一來,崇禎的這個條件,就太讓他心動了,畢竟他只是徐州都指揮使,按理說只負責當地的防務。

是沒資格插手當地行政民事的,但如果真像崇禎說的那樣,可以便宜行事,也就意味著,他可以干涉當地官府的行政。

當然,前提是李子霄能為崇禎送來銀子,但這對李子霄來說,真心不是什么難題。

如果論撈銀子,他自認比那些貪官污吏還有心黑,此時他手下萬把人,可全都是他通過各種方式撈來的銀子養活的。

否則以永城那區區彈丸之地,能養活千把兵員就不錯了,怎么可能養活的了近萬大軍呢!

一瞬間,李子霄腦袋里閃過諸多念頭,但依舊立即轉身,準備對崇禎行禮。

當他轉過身,就看到崇禎原本一雙疲憊的眼睛,閃爍著犀利的光芒,看的李子霄心里直突突。

“愛卿去吧!”

崇禎沒有再讓李子霄開口說話,再次揮揮手。

但李子霄此時已經明白了崇禎的意思,果然和他想的差不多,可見此時崇禎已經缺錢到何等地步。

朝廷的改革,根本無法進行,而朝廷每年又收不上來多少稅賦,現在好不容易讓崇禎看到一個聚寶盆,他怎么舍得放過。

要不然,崇禎也不會直接賦予李子霄這么大的實權,哪怕李子霄立功不小。

李子霄跟著小太監從御花園走出來時,正好從前面走來了三名宮女。

為首的是一名十二三歲身著宮裝的少女,那名小太監立時領著李子霄站在路邊,等待那幾名宮女過去。

只是當那名宮女,從李子霄身前走過時,流波在李子霄身上一轉,妙曼的身影,卻是停了下來。

小太監可是知道此女的身份的,不敢怠慢,趕緊施禮道:“奴才見過坤興公主,公主金安!”

“免禮!”

低頭站在路邊的李子霄,只聽一個清脆的聲音,響了起來。

李子霄抬頭一看,一名氣質高雅的少女,亭亭玉立的站在了他的面前,聽她吐語如珠,聲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動聽之極。

李子霄向她細望了幾眼,見她神態自然,雙頰暈紅,年紀雖幼,卻容色清麗,氣度高雅,宛若明珠美玉般俊美。

李子霄心中一動,暗道:“難道這就是被后世人稱長平公主的,原大明坤興公主朱媺娖嗎?沒想到她小小年紀,竟然這么美麗。”

明末的長平公主,在后世可是有很多的傳說。

比如在民間,就傳說她是雍正年間,著名英俠甘鳳池、白泰官、呂四娘等人的師傅,獨臂神尼。

后世的金老爺子也在他的小說中,也多次提到了這位公主。

但是李子霄卻知道真正的事實,卻是這位美麗的坤興公主,在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后,首先落入了李自成手里。

后來韃子入關,擊敗李自成后,她又落入滿清朝廷手中,被改封為‘長平公主’,然而不到一年,就因為過度思念父母而病亡。

面對這位身世凄涼的大明末代公主,李子霄心中也感慨不已,忙躬身道:“臣平遠將軍徐州都指揮使李子霄,見過坤興公主!”

坤興公主朱媺娖臉色微紅,對李子霄說到:“原來平遠將軍,本宮也聽說了將軍血戰韃子,殺敵甚多的功績。

本宮對于將軍精忠報國的行為,非常佩服,請受本宮一拜!”

說完,朱媺娖屈身朝李子霄行了一禮,李子霄見狀趕緊躬身還禮,連聲稱不敢。

見過了禮后,朱媺娖卻是有些好奇的問道:“李將軍,現在朝廷上人人都畏懼韃子,說他們不可戰勝。

當將軍的戰績,卻打了不少大臣的耳光,將軍認為我大明能勝過韃子嗎?”

李子霄愣了愣,才回答:“圣上英明,臣相信區區關外韃子,野蠻還未開化,早晚會被我大明降服。”

朱媺娖聽到李子霄這么說,臉色也一喜,說道:“那就希望真能像將軍說的那樣,那樣父皇就不用日夜擔憂了。”

聽到朱媺娖這句話,李子霄在心里嘆息一聲,深深的看了她一眼,輕聲道:“公主若無要事吩咐,那末將就告辭了。”

朱媺娖點點頭,帶著兩名宮女向前走去。

“哎,可惜一個愛國愛父的坤興公主,如果我日后有機會的話,希望能救她一次。”

最后,李子霄看了一眼朱媺娖遠去的背影,在心里暗自決定道。

本書來自


上一章  |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