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李嚒嚒被杖斃的時候,一直是合不上眼睛的。13579246810她以為她最多會被趕出四貝勒府,發還烏拉那拉家。
打李嚒嚒的時候,春柳就與福晉在屋子里跪在四爺跟前求情,可是無論福晉如何說,四爺就像一塊冰塊一般,咬死了牙關就是不松口。
“爺,李嚒嚒跟妾身二十幾年,請爺將她發還本家吧。妾身愿意一直呆在正院不出來,一切交給大嚒嚒。“福晉俯身往下磕頭道。說來,這也是她首次跟四爺行這般的大禮。
四爺冷眼看著腳下的兩個人,心里絲毫也不為福晉的話動容。他知道李嚒嚒不過是個頂事的,要說福晉與那些事一點關聯都沒有,他根本不相信。可是如果真的處置了福晉,皇阿瑪那里不好說。到底她也沒用造成太大的錯處。皇阿瑪那里只會以為是后宅女子的爭斗。
福晉見四爺仍舊一點沒用松開的意思,心里著急,又聽見外頭一下下的沉悶的板子落下的聲音,便知道再不阻止,李嚒嚒怕是連神仙都救不回來了。
“福晉應該明白,李嚒嚒所犯的事情是以下犯上,她一個包衣奴才,這樣毒害主子的事情杖斃她一人,已經算是輕罰了。爺要讓全院里的人都知道,犯下此等事情的下場是什么。福晉回去吧,禁足三月,面壁思過,謄抄靜心咒一百遍在菩薩面前焚化。“四爺說道,便丟下她們主仆往側房走去。
外面的板子聲正一下下奪去李嚒嚒的性命,福晉卻只能呆坐在地上,無能為力。
“福晉,怎么辦,再打下去,李嚒嚒怕是救不回來了。“春柳焦急地說。
“我已經盡力去求了,可四爺不肯松口。我也是沒用辦法了。“福晉不耐煩道。就在剛剛,她突然意識道或許自己不該為李嚒嚒求情,因為她在四爺心目中一向就是一個極重規矩法理的人。這次李嚒嚒所犯的事情已經為法理所難容,她又有何立場來求情呢。
春柳被福晉的這一生呵斥嚇得有點發呆,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可是,李嚒嚒所做的那些事情可都是為了福晉呀。
這點,春柳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心里明白得很。
“啟稟主子,李嚒嚒已經伏法~~“外頭行刑的人走到窗戶身邊對里頭的人說道。
春柳嚇得伏在地上哭了起來,福晉愣愣地癱坐在地上,心里難受得緊,但是卻又哭不出來。
回了正院后,福晉一個人關在書房寫大字,不準任何人進去。
春柳心里著實嚇到了,跑到屋子里一個人坐著落淚。
夏荷、秋蟬和冬梅等幾個只得了消息,俱都是一驚,圍著春柳問。她們四個與李嚒嚒當初都是跟著福晉陪嫁過來的人,如今李嚒嚒落得這個下場,幾個人心里也都不好受。
“福晉怎么會讓主子爺打死了李嚒嚒?“夏荷對李嚒嚒的感情最好,此時見李嚒嚒被杖斃,她心里痛得幾乎沒法呼吸,可是又不敢去問福晉,只好拉著春柳問。
“是呀,不是說最多放了嚒嚒出去嗎,福晉如何求情的?“秋蟬也難過得很,她們幾個從小也受李嚒嚒**,感情俱都不一般的。
“求了,可是主子爺就是不肯松口。主子就一直跪在那里,主子爺后來就干脆不見我們l。“春柳垂淚道。
“可是,從進門后,福晉臉上都沒什么眼淚。“冬梅小聲說道。
她這一說,將眾人心頭的難受勾得越發了,俱都沉默著為李嚒嚒掉淚。
那廂,福晉一個人將自己關在書房揮灑筆墨,她用盡力氣一豎一橫,將心里的糾結和難受全部都揮灑在點點筆墨當中。
靈秀站在門口,悄悄地望里面看。她思忖了片刻,便下定了決心似的,推門走了進去。
“出去,本福晉不是吩咐過,任何人都不得進來。“福晉聽到腳步聲,頭也沒抬,便呵斥道。
“奴婢擅自進來,還請福晉責罰。只是奴婢不忍瞧著主子傷心,而不去安慰。想必李嚒嚒在天之靈,也不希望主子為她難受如此。“靈秀連忙跪了下去,垂著頭說道。
“你怎知她會不希望我難過?“福晉動容道,就連尊稱都忘記說了。
“俱說李嚒嚒去時,眼睛都沒合上。她是擔心福晉傷心過度,故而不肯閉眼。倘若福晉真的為李嚒嚒之死難受太甚,恐怕她在天上也不會好受。請福晉責罰奴婢。“靈秀大膽說道。
“你怎知,她不是怨恨本福晉沒救得了她而不肯閉眼?“福晉的目光陰沉沉的。
“不會,李嚒嚒一直將福晉當作親身閨女一般看待,豈會忍心責備福晉?再說,福晉已經盡力為李嚒嚒求情了,只是主子爺受南小院那位蠱惑,才不肯饒恕李嚒嚒。福晉,您再傷心,也不能讓李嚒嚒死而復生,反而會令那些不希望福晉好的人稱心如意。奴婢斗膽,請福晉為李嚒嚒好好安葬,以示主仆之情。讓人知道,福晉仁德,即便李嚒嚒做了那種犯上之事,福晉仍舊仁德,并為李嚒嚒所做之事內疚心傷良久。“靈秀道。左右李嚒嚒已經不在了,她此時多替她說幾句話,不但有利于討好福晉,還有利于自己在福晉心目中的地位。
果然,福晉盯著靈秀良久,似終于想通了似的,將手里的毛筆往一丟,說道:“走,去見見李嚒嚒最后一面兒。本福晉要親自為她禱告。“
李嚒嚒被杖斃之后,尸身就放在西北那處專門關犯事的奴才的院子。
福晉扶著靈秀的手來時,看門的老頭兒見是福晉,也沒多話,躬身讓她們主仆進去了。
李嚒嚒的尸體已經被妝奩在一口薄棺里,也是四爺特許福晉所求,沒有將她的尸身扔去亂墳崗。
“嚒嚒,你安心去吧,瑕瑜答應你,一定會為你報仇。令她們為你的死付出更大的代價。“福晉默默說道。
“嚒嚒,福晉親自為您來禱告來,希望您早點投胎,下一輩子再來與福晉相識。“靈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