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書名:
當四菜一湯端到四爺跟前時,蘇培盛一邊弓著腰親自伺候四爺用膳,一邊說道:“奴才也派人給十三爺送去了晚膳。”
四爺點點頭,隨口問道:“這次跟來的是汪氏和耿氏?”
蘇培盛心中一動,立刻點點頭,應道:“是,主子爺,您這一連幾天在馬車上顛簸,要不,老奴去喊汪格格來,給爺捏捏脖子,通通頭?”
四爺的筷子一頓,沉聲道:“爺要什么人伺候,何時要你來安排了?收了人家的銀子?”
其實不光是蘇培盛了解四爺,四爺也是相當了解蘇培盛這個奴才的,他能從嘴里提個人,那必定是有原因的,因為蘇培盛絕對不是那種滿嘴跑火車的奴才。
蘇培盛一聽,夾在手里的筷子差點沒掉下來,立刻放下筷子,跪了下去,回道:“奴才不敢,奴才只是隨口一說,讓哪一位格格過來,請主子爺示下。”
四爺睨著跪在他腳下的蘇培盛,久久不出聲,森然道:“你跟著爺多久了?”
蘇培盛心里一驚,當即就后悔不該收那汪氏的銀子,本來她也只是求著蘇培盛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方法提提她這個人,至于四爺找不找她,那就看主子爺的意思了。蘇培盛心說,本就在外面,也就帶了這么兩位,自己也是隨口一句話,不收白不收。
“爺,已經十五年了,主子爺十歲的時候,奴才那是十三歲,就來到了主子跟前伺候。”蘇培盛將頭抵在冰冷的青磚上,可是心里卻緊張得很,就連背上也急出了一層薄汗。
“你家里可還有人?”四爺繼續不動聲色地說。
“奴才自由父母雙亡,家里頭沒啥人了。”蘇培盛心里開始七上八下,他伺候四爺十幾年了,早就將他看作自己這一生唯一可依靠的人,如今真不該貪圖汪氏那個荷包。
“既然如此,爺就把你當作自己的心腹了。你跟在爺身邊這些年,爺待你如何?”四爺繼續沉著臉說道。
“主子爺待奴才那是恩重如山,奴才就是粉身碎骨也難報一二。”蘇培盛開始捉摸不透四爺到底想要說是什么了。他知道四爺不喜歡身邊人用權謀詭計來討好他,但是幫汪氏送句話,也還不至于令四爺將話說到這個份上。
“行了,別說那些虛頭八腦的話兒。爺只想告訴你,以后在爺會很倚重你,好好替爺辦事就行了。起來吧。”四爺說道。
蘇培盛抬起藍線繡波浪紋的袖子拭了額頭的冷汗,繼續為四爺布菜,心里卻開始想念有蘭琴在主子爺跟前的時候,他們不用這么揣測四爺的心意,那鈕格格就能把四爺的脾氣擼透了,還敢給四爺臉色看。
晚膳用過后,蘇培盛又伺候著四爺凈了手口,洗漱完畢后,四爺才幽幽說道:“去叫汪氏來。”
蘇培盛一聽,先是一愣,后又在心里嘆口氣:感情自己剛剛是白擔心了,四爺說不準并不是他提了汪氏那一句才對他說那番那話的。
再說汪氏得了蘇培盛的傳話,自是歡喜得很。她特地又讓珠云將自己從頭到腳打量了一遍,才按捺住狂跳的心跟著蘇培盛走了。
在他們路過耿氏的門口時,耿氏看到了盛裝打扮的汪氏,心里暗暗嘆息一聲,便繼續低頭繡她的香囊去了。
待送到四爺門口,蘇培盛對著里廂喊了一句:“主子爺,汪格格來了。”
里頭只聽到“嗯”了一句,蘇培盛便對著汪氏做了一個請的動作后,便立刻退下了。汪氏以為是他的作用,也感激地對蘇培盛欠了欠身。
待汪氏推門走入四爺的房間,見四爺正坐在長案后面,正聚精會神地寫著什么。她便輕輕走到長案前,嬌嬌軟軟地喊了一句:“爺,您忙了一天,讓奴婢為您捏捏肩吧。”
四爺抬頭,掃了一眼汪氏,然后繼續低頭寫字,嘴里卻說道:“先去鋪**,等會兒伺候爺更衣。”
要說這一行,在路上走了兩天,今日又是一天忙碌,四爺此刻覺得有點心煩,腦經里滿滿都是怎么督促這些地方官趕緊將康熙的政令實施下去,此刻叫汪氏來就是為了舒緩舒緩身體的緊張,再者就是換換腦子吧。
蘭琴這個小東西現在在干嘛?幾天不見,自己居然心里一次又一次忍不住想到她!這也是四爺叫汪氏來的原因之一。
他,素來只是讓后宅的女人們惦記、猜測著,從未這般記掛一個女子,還是個那么不懂“規矩”的小女子。
四爺不得不承認,蘭琴是自己自從失去含霜后,唯一這么記掛的女子。
汪氏一聽,倒是一點不覺得委屈,反正她們這些格格不就是跟四爺暖**的么。她走到**前,開始拉開被子,并爬至**上,四處鋪攤**單,就連那涂著寇紅色指甲油的手都忍不住有些個顫抖。
終于有機會了,自己一定要把握住,爭取在這在外的日子里能得到四爺的獨**,再懷上子嗣,以后在府里也可有了立足的一席之地。
在汪氏轉頭去鋪**的瞬間,四爺心里忍不住想到,如果這話是說給蘭琴,她會是怎樣的反應,一定不是這么柔順地乖乖去鋪**。
汪氏正激動地想著等會該如何承**,突然感覺下面一陣熱流涌出,她心里暗暗覺得有點不對勁,便走到屏風后撩起裙子,往里看了看。
葵水來了!!!
汪氏驚得怔在了當場,她的小日子一向不準,故此也沒在意這幾日是不是自己的見紅期。此刻,她心里是言之不禁的糾結和難堪,自己好不容易能伺候四爺了,這葵水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個時候來,這運氣簡直是背到家了。
汪氏只知,這樣子肯定不能伺候四爺,只好走出屏風,如實跟四爺稟報了。
四爺倒也不在意,本來叫汪氏來也只是舒緩舒緩身體,見她說葵水來了,便說叫她回屋好生待著,然后就喊了蘇培盛進來,將汪氏帶回去,再去叫耿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