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召喚無雙第468章 投石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召喚無雙 >>三國召喚無雙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8章 投石車

第468章 投石車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27日  作者:劍北望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劍北望 | 三國召喚無雙 
正文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正文

次日一早,整裝待發,不過除了井闌等攻城器械,李王的大軍中這次還多了不少特殊的東西。

這也是李王第一次大規模投入使用的東西,名喚投石車。

最初的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杠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系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杠桿原理將石塊拋出。

中國戰爭史上投石車首次大規模使用,應當是李信(飛將軍李廣的遠祖)攻楚,楚軍秘密準備了大批投石車,當秦軍渡河時突然同時發射,無數尖利的石塊烏云般砸向秦軍,二十萬秦軍全面潰敗,后來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才攻下了楚國,可見當時投石車的威力。

而李王這次使用的投石車,是經過了馬鈞改良后的產物,不需要數十人來操持的,而且下設巨輪,便于運送,之所以拖了一年沒有攻城,難免沒有此中原因。

馬鈞在原來作戰用的投石車的基礎上,重新設計出了一種新式的攻城武器——輪轉式投石車。原來的投石車,象個大天平,一頭掛著一個斗,斗里裝滿大小石頭,另一頭掛著許多根繩子,作戰時,兵士們一齊用力拉繩子這頭,裝石頭那頭就飛快地翹起來,這樣,石頭就被拋出去打擊敵人。這種發石車缺點很多,每發射一次,都要花費一些時間,而且效果不大。

馬鈞設計的新式輪轉式發石車,則克服了這些缺點,它是利用一個木輪子,把石頭掛在木輪上,這樣,裝上機械帶動輪子飛快地轉動,就可以把大石頭接連不斷地發射出去,使敵方來不及防御。

馬鈞曾用車輪子來做試驗,可以連續把幾十塊磚瓦射出幾百步遠,這在當時說來,威力是相當大的。

當然,李王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他前世是工程師,雖然主攻網絡,但他可是一個軍事迷,不只是現代軍事,連古代的一些器物都有涉獵,只是可惜他對連弩等器械沒有了解,不然憑著記憶,加上馬鈞等人日夜設計,肯定能讓連弩提前問世。

不過雖然沒有具體細節,但他畢竟來自后世,對很多原理也有些獨到的見解,所以李王單獨會見過馬鈞,并將一些器械的意見提了出來,而馬鈞也是非常受用,耐心記錄。

可以說匠人在李王麾下,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和尊重,這放在前世,根本不可能的事,哪還不夠這些能工巧匠感恩戴德。

馬鈞的能力在后世已經得到了認可,不過在前世的漢末,由于封建統治階級**沒落,馬鉤的許多發明創造沒有得到重視。

他的一生,從少年到老年,一直不得志,雖然他曾作過給事中官,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撓和蔑視,技巧一直未得到順利發展的機會。

西晉文學家傅玄對此感慨頗深,說:“馬先生的巧,雖古時的公輸般、墨翟,以及漢代的張衡也比不過,但公輸般和墨翟都能見用于時,張衡和馬鈞的一生卻不能發揮其長,真是最可痛心的事。”

足見神州多少發明家被埋沒,實為可惜,只是李王一紙令下,便給了這些人一條生路,不只是首陽山那數千造船造車的工匠,常山那些聞聲而來的能工巧匠也效死力,更何況綦毋懷文和馬鈞這樣本就有本事的巧匠了。

這樣的作用在初始得不到理解,哪怕是張居正不說,李王都能清楚他也有怨言,只是考慮到自己沒有荒廢戰事和阻礙他的改革,一直沒提出來而已。

直到現在,從第一批馬蹄鐵等器物問世,李王的遠見才逐漸被理解,上次改良的鐵芯井闌初見端倪,只要這次投石車一鳴驚人,相信大部分麾下將士都會打心眼認可這群人。

如若自己再封賞一批工匠,想必在民間也能帶動發明創新的風向……

不過畢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馬鈞等人能正名則罷,不能的話也只能徐徐圖之。

這時候大軍排布開來,連綿十里路而不絕,十余萬人的壯觀不用多說,相信念過書,見過滿操場數千人的場面,再翻個幾十倍就能幻想這樣的場景,可謂雄壯。

各鎮將領來回奔走,調配各處大軍,足足花去了一個時辰,才回返中軍,向王守仁匯報。

李王站立在戰車上,戰旗迎風飄蕩,戰袍也獵獵作響,意氣風發,何曾想過自己也有這一天。

不過李王在想一個問題,當初曹操南下展開赤壁之戰,號稱有近百萬的人馬,就算折半也有三四十萬吧,那糧草的調度問題暫且不提了,光是這大軍排布開來,恐怕也是一道難題,這樣一想,恐怕曹操在赤壁的時候,應該是將后方各鎮支援補給的人員都給算上了,實際人數應該就在二十萬左右。

很多人都不解,為什么雙方交戰,一開始能連克十余縣,卻在不久后就相互大戰,投入兵力都是萬數來計算。

這樣的事情其實很好理解,就比如李王命趙云出征徐州,一開始人馬投入四萬,這樣的兵力可不是一縣千余人馬能阻擋,只能望風而降。

所以一般作為防守方,會主動下達戰書,也就是請求大戰,用后世的話說就是一戰定輸贏,而作為攻擊方,自然也希望能通過一場大戰來解決歸屬,這樣不僅省事省力,還能在大戰后給本方一個緩沖期,耗費很小的代價攻占郡縣,也能讓其他勢力不敢妄動。

當然也有例外,就如同李王攻克虎牢關出現了難題,這樣作為攻擊方,也會主動下達戰書,希冀迷惑敵軍露出破綻,只是戰局千變萬化,也不是單單一段話能說清楚。

而李王曾經迎戰袁紹,能在陽平奠定戰局,原因也是一舉克敵。

如果還有不懂,回頭去看張良從上郡防守劉基來攻,到他主動出擊向長安行軍,就能明白為何雙方會在莫名其妙間就爆發了大戰了。

編輯推薦


上一章  |  三國召喚無雙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