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廣大書友提供寫作的一本非常經典好看的全文字手打版。
暫無收藏記錄...
小說APP
收藏本書強制更新
深藍色
背景顏色
小說閱讀網藍
起點藍
羊皮紙
第三百七十三章不過小勝
策馬向前,楊再興朗聲道:“劉基何在,兩軍陣前,你我同為主將,自當出來一敘。”
接連喊了三聲,敵軍陣營才裂開一道口子,一騎快馬奔騰而出,直至楊再興不遠處才勒馬。
喝到:“軍師說了,沒有交情自然不用細說,楊將軍要戰便戰,何必廢話。”
楊再興嗤笑一聲,也沒當回事,張布都說了這個陣法詭變多端,極難破解,如非敵軍自亂陣腳,那沖陣就是找死,自己還沒傻呢。
笑道:“你回去傳話,我軍就在那處等候,還請劉伯溫親自前來一試,而我軍盟友還未到達,自然不能隨意攻伐,奪了這戰果。”
那人猶豫了一下還是撥馬而回,自去通稟。
劉基聽完楊再興所言就是一笑,他與張布算是打出來惺惺相惜的感覺了,甚至毫不夸張的說,他自己也承認不如張布,還算是坦蕩蕩,更多的時候甚至在學習張布的計謀。
劉基聽完探馬來報就是一笑,楊再興也耍起了嘴皮子,看來今日是打不成,你在等著張魯統軍前來,豈不知我軍也在密謀于你,鹿死誰手還兩說。
其實一開始朱元璋想要請求支援,當時他可沒有劉基的考慮,一心想要獲得匈奴人的支持,兩面夾擊楊再興,但李善長想都沒想就讓朱元璋打消這個念頭,更不要對劉基提及。
你開玩笑,曾經楊再興和冉閔深入北地,劉基當時還拍案叫絕,不吝言辭的夸贊了二位將軍,拋開敵我陣營不同,劉基可是對李王麾下好些將士都有佩服,你貿貿然請外人干涉家事,這不是讓天下恥笑,麾下寒心嗎。
劉基說道:“你去通告楊再興,兩軍如此耗著也不成模樣,何不雙方同遣一支人馬在陣前互相拼殺,也好分出個勝負,之后再各自鳴金收兵,各圖后計。”
那人抱拳離去,而一旁的徐晃有些不解,問道:“軍師,如今我軍人馬陣勢擺開,人數雖然略有不及,但也沒必要計較一時得失,何苦與他陣前約戰?”
劉基眺望遠方,說道:“公明有所不知,楊再興此時有張布定計,必然成竹在胸,他渴求一戰,但又不敢隨意沖陣,我這便遂了他的意,用幾場小勝助長他的氣焰,等張魯一到,肯定趾高氣昂,屆時有我軍配合,必定能全殲了敵軍。”
徐晃這才了然,聽他一說倒還真是此理,只要楊再興目空一切,張魯再倒戈一擊,那時候陷入了敵陣,想要脫身就難了。
這次楊再興果真沒有回馬詢問,直接命張燕點起三千步卒,從右翼相繼走出,自己則從左翼調集了另外三千人馬護衛,也是避免敵軍不守諾言,大軍掩殺。
這次統軍而出的是徐榮,此人堪堪達到一流武將的水平,與張燕相較也沒有多少差異,倒算是旗鼓相當。
隨著一聲炮響,張燕是一馬當先,揪準了徐榮所在就奔騰過去,而徐榮早有劉基叮囑,只準敗不準勝,此刻自當避其鋒芒。
喝到:“左右何在,擋住張燕的來勢,后軍弓箭手準備,放!”
一聲令下,徐榮的兵馬迎頭就是一擊,鋒矢拋射而下,早有準備的盾甲兵舉起盾牌,這才阻攔了一陣,但仍有流矢落在人群,帶走性命。
這就是雙方的不同了,徐榮一心求敗,則帶領了兩千弓箭手壓陣,前方是五百槍兵和刀兵,而張燕一心求勝,兩千槍兵壓陣,四周各自布有五百盾甲兵,另有五百人馬駁雜不堪,就是為了混淆敵軍視線。
這樣看來徐榮軍是擅長遠距離打擊,而張燕所部只要靠近,就是一番殺戮啊。
張燕長槍撥開人群,還要防范頭上的流矢,一時間竟被逼迫在原地,不得寸進,但身后的盾甲兵慢慢開赴而來,恍如一籠巨石滾動,不久就會落在人群中。
“殺。”
一個兵卒似乎有些崩潰了,血紅著雙目扔掉弓箭,一把奪過敵軍的長槍,撲身落入人群,但這也是徒勞,轉眼間就被前赴后繼的張燕軍刺穿,隨后被踩的不成人形了……
“殺。”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戰團,徐榮眼瞅著差不多得了,下令道:“槍兵隊保持陣型,弓箭手向后退,拉開距離后為前方的兄弟掩護。”
憋屈……徐榮軍的兵卒真的有了這種憋屈感,同為三千人馬,卻除了第一輪打擊,之后便再無建樹,這對還沒正式大戰的兵將來說,是最傷士氣的事情。
“叮…叮!”
清脆的鳴金聲響徹,卻不是從劉基大陣中傳出,反而是楊再興命人鳴金收兵。
看著緩緩后退的張燕所部,張布笑道:“楊將軍,如今正是全殲敵軍的機會,為何放棄?反而命他們回返。”
楊再興嘿嘿一笑,道:“別以為我看不出來,這徐榮撤退的命令下的果斷,而且敵軍的陣腳也并非太過慌亂,我擔心是劉基誘敵深入的計策,若是再深入一些,我軍也救援不及,徒增傷亡。”
張布嗤笑一聲,也不說話,反倒是楊再興被他笑得有些不好意思,半晌也呆愣在原地。
等張燕回返本軍后,張布這才說道:“將軍,這劉基也不像自取其辱的人,你說為何他要約戰這一次?”
楊再興一愣,說道:“那肯定是見我軍進不進退不退,這才在心底慌了神。”
張布苦笑著搖頭:“你啊你,怎么說你才好,并非如此,劉基這是擺明了送你一樁功績啊,恐怕就是要花費不多的代價,迷惑你露出自傲的一面。”
楊再興確實自傲,但經歷了這么多的大戰,多張布可謂言聽計從,所以劉基這一招算計算是白費了。
只聽張布繼續道:“誘敵深入,若是劉基真的行了此事,反到叫我不屑與他對壘,此事關乎可大可小,就看你怎么看了。”
楊再興也意識到了什么,趕忙請教。
張布則不吝言辭,耐心解釋:“這一次交鋒沒有輸贏,張將軍看似勝了,但實際上卻是我軍敗了一頭,對我軍來說,我們是乘興而來,每一次勝仗都能提高我軍的士氣,但是楊將軍也不要忘記了,并州將士的驕傲,卻有可能會成為我軍的一大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