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良種田紀事969節 “山大王”的新勢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從良種田紀事 >>從良種田紀事最新章節列表 >> 969節 “山大王”的新勢力

969節 “山大王”的新勢力


更新時間:2018年12月19日  作者:夜葳蕤  分類: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夜葳蕤 | 從良種田紀事 


但這又給公叔瑾造成了一點困擾。

他用手指撥弄著那些折子,輕聲自語道,“東北和西北也罷了。”這些地方原本是秦懷恩和清露的勢力范圍來著,三年前的冬天,東北那些人為了還清霜一個清白,聯合起來“萬民書”的事,還歷歷在目。

“西南定是安平侯府出的力。”這個應該算是四皇子的勢力范圍了,是他樂見其成并一手促成的。

“關鍵是原啊,尤其是燕京附近……”那里是未來的都城,也將會形成新的政治心,可以說睿兒“搶占”了這里,意味著睿兒從今而后在朝堂舉足輕重、一呼百應的政治地位。

清露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接下來又有什么打算呢?公叔瑾的手指不由地敲打起桌案來。

然而,這樣的問題,是根本不用旁人來告訴公叔瑾的,他也不會開口去問,只要略一思索能找到其的奧妙:賑災!

睿兒去原地區賑災三年,做任何事、用任何手段,全都沒避諱公叔瑾,現在取得了這樣的勢力范圍,又有什么可怪的呢?!

而清露所做的這一切,無非是為了給睿兒以應有的保護罷了,到了現在,這些勢力范圍已完全為朝廷所用了!

想到這些,公叔瑾暢然而笑,不再有擔心和猜忌,一種“吾家有兒初長成”的欣喜,從心頭冉冉升起,和發現安平侯府乃至潘凌峰已為四皇子和朝廷所用時的感覺,那是一樣一樣的!

哪怕明知道這所有一切的背后,全都脫不了清露和秦懷恩的影子,卻依然如此,完全對得起清露和秦懷恩那句,“皇這人不錯”的夸贊。

雖說這些報來的折子內容大同小異,到京的時差也完全是因地理位置所造成的,可這其,還是有公叔瑾想忽略都忽略不了的不同之處。

東北和西北的折子,簡直是如出一轍,它們不僅統計出了今年該繳稅的田產數量,還細心的核算了今后幾年即將新增的田產數量,用漂亮的圖表統計了出來,看得人一目了然、賞心悅目,當然了,最重要的是那可謂駭人的數量。

“王府小廝啊,希望學堂啊,果然不同凡響!”公叔瑾實心實意地夸贊道,他已從初次見識時的驚,到了現在的習慣,以至于將“清露有大才”的理念深深地刻入到了心,再也無法抹去,更重要的是,如今這些人,正在為朝廷效力,為他所用。

距清露在雙嶺村開辦學堂,已過去了近十年,受過教育的孩子,最大的已年近三十,早已娶妻生子,他們或是遠去西北在軍任職,或是留在秦家村,為建設東北大糧倉添磚加瓦,還有些人,已成了秀才、舉人、進士……學會了一技之長在家里種田、經商的,更是難以計數,連當年最小的睿兒和櫻子,過了這個年,也有十三歲了,這不,正在為朝廷辦差嘛!

而只要學堂在一天,這樣的人才會源源不斷地涌現,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講,是清露、秦懷恩和公叔睿的勢力,在朝堂正逐漸地滲透。

這難怪對四皇子是否能成事,清露的態度會那般超然,實在是做為整個朝廷的“山大王”他們是有這個底氣的!

此外,在西北和東北的折子,還出現了一個讓公叔瑾既熟悉又陌生的稱謂:“積分田”。

公叔瑾原本以為,秦懷恩以往在西北弄出來的大量積分田,已經全部分完了,西北和東北新增的這些,愛銀子的清露會全部劃歸到自己的名下,哪怕是十年之后,西北新建的城池交朝廷了,開荒所得的田產清露也會留下,畢竟,當初“合同”那么寫的!

尤其是秦懷恩現在已經是勛貴了,有千頃的免稅額度,主要是現在軍的積分制,和已完全“退休”的秦懷恩沒什么關系了。

卻沒想到,無論是東北還是西北,清露依舊在不遺余力地開荒種田,并且除了二百頃外,其他的全部算成了積分田。

要知道,這二百頃是包括雙嶺村、秦家村和燕京郊外莊子在內的,秦懷恩名下所有田產了,哦,對了,連公叔瑾御賜給清露的那個別院的幾十畝田產,也不曾落下啊,著實不多。

對此,清露對睿兒是這么解釋的,“這種田啊,真是不怎么賺銀子,家里人夠吃夠用行了唄,若不是為了在特殊情況下,出手穩定市場,連這兩百頃,我都不打算留的!”這還是秦懷恩重生的優勢要消失了,對未來她要以穩妥為主,若不然,她覺得有個五、六頃合千多畝田,夠過日子的也行了!

睿兒十分認同清露的觀點,尤其是隨著年齡漸長,他也開始開馬場做生意了之后,更是對田產的出息不甚滿意,想當初是因為王府的收入除了俸祿、賞賜是田產,他才怎么算怎么都覺得養不起家來著,好吧,主要是他被清露養得生活水準著實高了一些。

“姨母,不然我也把那些祖父原本賞賜給父王的祭田,交還給族里吧!”睿兒說,“別說我名下的田產已經超過了千頃,算是沒超過,我留下這些田產也沒什么用,我也想像師傅和姨母這樣,教導我的子孫后輩,讓他們自食其力!”雖然是還沒影子的事,說得卻十分認真。

這個說的是順帝在位時,公叔寧詐死那段時間里的所得,而公叔家族有非常多的公共田產,叫做“祭田”,實際是整個朝廷的儲備田產。

睿兒的做法讓公叔瑾非常感動,主要是這個時機掌握得太好了,產生了榜樣示范作用。

公叔瑾給睿兒留下了千頃免稅田,俱是順帝早年賞賜和先皇后的陪嫁,其他的則劃歸成了族的公共祭田,還讓人將此事記錄在冊,想來這個功績,以后也是有大用的。

清露和睿兒都很滿意,覺得捐出去的那些田產很值得。

本書來自//l


上一章  |  從良種田紀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