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良種田紀事961節 一個極高的評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從良種田紀事 >>從良種田紀事最新章節列表 >> 961節 一個極高的評價

961節 一個極高的評價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06日  作者:夜葳蕤  分類: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夜葳蕤 | 從良種田紀事 
女生頻道


公叔瑾今年還未滿四十五歲,再當二十年的皇上,應該沒什么大問題,可別說二十年了,就是十五年、十年,這其中又會發生多少事?!

試想,為了辦這趟差,四皇子先是將以鳳家為首的世家大族乃至皇族得罪了個遍,基本上就成了孤臣,接下來,又要被最大的依靠父皇忌諱,那他還有活路了嗎?

他這么拼來拼去,無非就是為了離那個位子更近一點兒,而不是更遠一點啊,假如到了最后,他什么都得不到,他圖的又是什么?!

可他又要怎么解釋,才不過是過了短短的功夫兒,一心求差的他就變卦了呢?是不信任父皇會是個寬容大度的人嗎?實際上,就連四皇子都覺得,這樣要求父皇,簡直是太過份了,畢竟,皇權不是其他啊!

甚至,就算是父皇此時毫不猶豫地將差事交給了他,他也是不愿意接的,隨著時光的流逝,誰又知道父皇會不會后悔,會不會改了主意呢?!與其到了那時剪除他的黨羽,給他雷霆一擊,還莫不如他私下里悄悄積攢勢力!

公叔瑾抬起手臂,重重地拍了拍睿兒已變得厚實起來的肩膀,“好!你是我們公叔家的好兒郎,但是朕,是不會把這個差事交給你的!”他換了自稱,就表示這個決定已無法改變了。

睿兒并沒有遺憾,也沒有傷感,秦懷恩已經堪稱全朝最有影響力的武將了,他若是再涉足文臣,這權柄就實在太重了,況且,清露這計策哪里是簡單涉足那么簡單啊,“領袖”兩個字著實嚇人!

而公叔瑾接下來的解釋,卻讓睿兒動容了。

公叔瑾說,“我欠你父王,欠你姨母的,實在是太多了,怎么可能再讓你去做這樣的事兒?慢說你姨母舍不得,就是我,也舍不得你啊!”到了此時,公叔睿也好,秦懷恩和清露也好,還有什么必要非得去用這種得罪人、遭忌憚的方式,爭權奪利呢?

既付出高昂的代價又要背黑鍋的事兒,公叔寧已經為他做了一次了,夠了!真的夠了!

睿兒的淚水也緩緩地滴落了下來,他想說什么,公叔瑾卻不給他機會,站起身來,走到了四皇子的面前,聲音放得極輕,卻字字清晰,“我知道,你很為難,但你想過沒有,清露寫下這計策時,她有沒有為難?”

四皇子帶著驚愣抬頭。

公叔瑾并沒和他對視,只是抬頭看向了虛空之處,“什么是忠?什么是襟懷坦蕩,無事不可對人言?清露用這份計策都做到了,在這一點上,我不如她!”他若是不防備清露,為何在做事之前,急巴巴地把他們從西北叫回來呢?

公叔瑾終于給了清露一個極高的評價,遠超以往,這意味著,通過這次的事兒,他算是對清露和秦懷恩徹底放心了。

接著,公叔瑾又感嘆道,“阿寧好眼力啊!在識人上,我不如他!”清露這樣的女子,他沒有加以珍惜,以至于硬生生地錯過了,到了此時,佳人再難得,末了他再加上了一句,“秦懷恩運氣很好!”他依然認為,秦懷恩完全是由清露“制造”出來的,這個倒也是有些道理的。

公叔瑾走了,帶起了一陣輕風,留給兩個孩子一道孤獨的背影。

四皇子很沒有形象地跌坐在了地上,直到睿兒走過來,輕輕地扯了扯他的衣袖。

四皇子借勢起身,先是悵然而笑,繼而是哈哈大笑,最后又給睿兒施了一個禮,在睿兒避開的過程中,他飛奔出了御書房,直奔自己的府邸,整個過程中,沒對睿兒說一句話。

但睿兒完全理解四皇子在這短短時間內的心路歷程,知道了他的最終決定。

是的,四皇子終于明白了,他和睿兒差在了哪里:不是睿兒有公叔寧的余澤,有公叔瑾的關懷和信任,有清露的智慧和財力,有秦懷恩的武力支持……

而是,每當遇到事情時,睿兒首先想到的是皇上的利益、朝廷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私利,哪怕明知道有些事兒會受到猜忌,會得不償失,乃至付出良多……

每個人都想擁有公叔寧那樣的兄弟、親人,可是又有沒有人想過,自己愿不愿意變成公叔寧那樣的兄弟和親人?!

當他開始反復思量、和幕僚們商討這件差事的利與弊時,他就注定無法做好這件差事了,因為他把他個人的利益,放在朝廷和父皇利益的前面,他忘記了身為公叔家子孫的責任,應該是先保護家族的利益,再籌劃個人的!

這一點,睿兒卻做到了!

同樣的,清露也做到了!

或許應該說,就因為清露率先做到了,睿兒才能做到的!

四皇子還記得,第一次去王府,當清露問到,如果秦家多吃多占了公叔家的東西,睿兒會不會阻止時,睿兒是沒有回答的,而沒有回答,其實就是最好的回答了。

試想,就連身為父皇親生兒子的他,愛逾親子的睿兒,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都要顧忌父皇的猜忌,那么清露要拿出這樣可謂百無忌憚的計策,又要將個人乃至整個家族的利益置于何地?!

對于清露的這種做法,父皇給出了明確且公正的評價:這是真正的忠!這是胸襟!

這樣的胸襟,四皇子以往是根本就沒有的,但是現在,他有了!

他是姓公叔的兒郎,怎么能被一個姓秦的女子比下去呢?!不,就連睿兒,他也不愿甘居人后!

四皇子沒再私下里到父皇那里請什么差,而是在接下來的十多天中,上了數道折子,既然他想為父皇分憂,為朝廷盡忠,他為何要躲在父皇的身后,非得等拿到了父皇的旨意,才有所行動?!

做為一個忠臣,他應該想父皇之所想,憂朝廷之所憂,哪怕所有的怒火都朝向他,他也不在乎!

在折子中,四皇子激烈地抨擊了朝廷田稅律法方面的“積弊”,因為有了清露的指點和計策,他言辭懇切、感情飽滿、有理有據、準備充分,而到了此時,醞釀已久的朝堂大風暴,終于到來了。


上一章  |  從良種田紀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