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女生頻道作者:夜葳蕤書名:
秦秀娥這時開始后悔了,她當初不應該那么對秦懷仁的,她現在完全明白秦懷仁威脅她的那些話是什么意思了,不過,還好,她還有秦懷恩和清露。<全文閱讀
對秦懷恩,秦秀娥是不敢招惹的,就私下里給清露去了信,卻猶如石沉大海,秦秀娥不敢對相公提這個事,只是在夜半無人時,每每想起在小嶺村山上的那些日子,想起清露對她的種種照顧和勸告,就悔不當初,她到此時才發覺,原來,曾經有過那么一個人,真心地對她好過,只是,她未曾珍惜。
“假如當初我聽了清露的話,一直和清露保持那么好的關系,我現在又會過什么樣的日子呢?”這個認知,在秦秀娥的心底發酵,到了后來,她覺得就連現在的生活,好像都不怎么好了。
而每當想起破壞了這一切的秦大川和秦懷仁,秦秀娥就越發恨得咬牙切齒,在相公面前,說了更多關于這父子兩人的壞話,卻沒想到,她的相公聽了后又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秦懷恩回京,爆出了秦懷仁的死訊以及秦懷恩的身世秘密后,老夫人給秦秀娥送來了一碗藥,“你喝了吧,這是好藥,不痛,喝了好好上路,省得遭罪。”
秦秀娥嚇壞了,跪在地上哭得跟淚人一樣,“這事兒不怪我啊,我什么都不知道,求求老爺、夫人饒了我吧,讓我當丫鬟干活兒也行啊!”她才十五歲,花朵一般的年齡,好日子更是沒過上多久,她不想死,真的不想死!
老夫人年紀大了,看著年齡和自己孫女差不多的秦秀娥,不免有些心軟,反倒是老頭子聽說了這個事,直接沖了過來,對秦秀娥說,“這世間,哪有人無緣無故地對你好?除非是你的親生父母,可你命薄,沒攤上那樣的爹娘,不是嗎?他們只想著利用你也就罷了,偏生還不肯好好教導你,讓你養成了這種做事顧前不顧后的愚蠢性子……”
秦秀娥呆了,她到了此時,才徹底明白,她到底是因為什么送了性命的,自己錯在了哪里——她早就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自家人的熏陶,變得自私自利起來,連最起碼的善良和人性都沒有了,這樣的她,還有什么權力去要求旁人對她好呢?!
只是,一切都晚了,誰還會像清露那樣,在不動聲色間,一點點地教導她呢?那么有耐心,那么不圖回報?!
“……你也休要怪我們,我們也是為人長輩的,不可能為了你,給子孫們招來禍端,怪只怪你的命不好,遇到了這樣的親人。[看本書請到棉花糖]”老頭端起了那碗藥,“你是自己喝,還是我命人給你強灌進去?”
秦秀娥是自己喝的,她梳洗打扮妥當,穿上自己最喜歡的衣裳,戴了滿身的首飾,就算是明明知道,她死了之后,這些東西,也會被人扒下來,可她還是忍不住。
藥的確是好藥,不痛,只不過是讓人昏昏欲睡,發作的也挺慢的,讓她有太多的時間去回顧自己這短暫悲哀的一生,合上眼睛時,秦秀娥在夢中仿佛又回到了小嶺村山上,她爬到窗戶上去看那些戲子,劉秀芬說,“不要這樣,會被人笑話的!”
秦秀娥乖巧地應道,“好,那我幫大嫂干點活兒吧,我也不想回家了,就給大嫂當個小丫鬟,能干什么就干點什么……”
清露果然答應了秦秀娥,自此后,秦秀娥就留在了清露身邊,干活、接受教導,等她長大成人后,像小家碧玉那樣,嫁了個不錯的相公,有兒有女,平安順遂一生……
在幻想中,秦秀娥的嘴角露出了微笑。
秦秀娥是七月初沒的,被一張草席裹了,丟到了亂墳崗,在西南這種炎熱的天氣下,等到秦大川夫婦八月末到了這里,恐怕連累累白骨,都被野狗叼光了。
反正,秦大川夫婦也不會想到去祭奠秦秀娥就是了,他們不僅失去了唯一的希望,還被這些人的做法嚇破了膽——原來,熟人才是最可怕的,知道他們的身份來歷,知道秦懷恩和清露現在是如何的如日中天,說不定,不,應該是一定會,一聽說他們的消息,就把他們捉了去,送到秦懷恩和清露面前邀功請賞。
于是,秦大川和殷氏又一次猶如喪家之犬般地逃離了這個地方。
可是,他們到底該去什么地方呢?
窮、病、老、弱……這些佛家總結出來的人生苦難,齊齊聚集到了他們的身上,放眼望去,這茫茫天下,竟然沒有他們可去投奔和依靠的人,甚至連個存身之處都沒有。
“還不如死了算了呢……”秦大川常常這么想,“省得每日里連野狗都敢來欺負欺負我。”但他還是在每次昏睡后,都會醒來,在肚子餓得火燒火燎時,就橫生出一股子力氣,和乞兒和野貓、野狗一起去搶那些殘羹冷炙。
秦大川也知道,他像現在這樣活著,真就應了那句“生不如死”的形容,可他真的沒有勇氣去死。
回東北去,是殷氏的主意。
自打從離開京城,殷氏和秦大川的關系,就變得奇怪起來,開始時,殷氏不愿意搭理秦大川,想一個人先走,可家里所有的銀錢和值錢的東西,都在秦大川的手里,秦大川還對殷氏說,“殺老二,你也有份,到哪里你都跑不了的!”
殷氏想想也是這么回事兒,而且相比之下,秦大川和秦秀娥的關系,還比她和秦秀娥的關系要好一點兒,出于這種種考慮,殷氏就留下來和秦大川在一起了。
秦大川也知道,這時他身邊除了殷氏,再不會有旁人了,這一路到西南山高水長的,兩個人或多或少是個伴兒,于是,對殷氏也不像從前那么苛待了。
就這樣,兩個人在一起將就了下來,知道秦秀娥死訊的同時,他們也明白了,他們所做下的事兒,并不是無人追究,所以殷氏還是覺得和秦大川在一處保險些,最起碼不用一個人背罪,不用一個人赴死了。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