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女生頻道作者:夜葳蕤書名:
當然了,清露也有自己的要求,就是做什么事兒都問清楚緣由,還要經過程一針的驗證,并加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一道探討,這樣下來,不僅大家配合愉快,清露身體恢復顯著,就連程一針都覺得,他看女人毛病方面的醫術直線上升,要知道,想找清露這么一個無比“大方”的女性患者,也是挺不容易的。
孩子的百日宴是在清露的別院中過的,畢竟,睿兒和王府還在給公叔寧守著孝,辦這樣的大型宴會不合適,清露又不想委屈了秦懷恩和孩子,降低宴請的標準,而且,正是七月盛夏,到這個著名的避暑勝地來游玩,真是太合適不過了。
宴請進行得很順利,看著兩個只穿著尿褲,在玉簟上靈活滾動的孩子,大家都驚嘆萬分,“天啊,百天就長這么大了,抱出去說是一周歲的孩子,準保有人信!這就會滾了,還會爬了?不是這么大的孩子,都只會翻身嗎?”
清露淡淡地笑著,臉上的驕傲卻怎么都掩藏不住,“八十多天就能翻身了,沒過多少日子就會滾了,他們這不算真正的爬,瞧瞧,肚皮不還拖在墊子上,呵呵,啥都不用教,他們自己就會了,攔了他們就會發脾氣,有十二斤重了,不胖,就是個子大!”真的不白吃啊!
還有人羨慕清露,“瞧著這氣色,比沒懷孕的時候還好呢,這細皮嫩肉的,跟個黃花大閨女似的,臉上的皮掐一把都能出水……”這種形容真的是毫不夸張。
清露收下了這些好友們的祝福和夸獎,也收下了她們豐盛的禮品,但這并不是她大辦百日宴的唯一目的。
但還沒等清露主動提起,就有人忍不住問,“夫人,咱們收的那些個糧,啥時候賣合適?”中原地區的大旱已經開始了,因為很多地方夏收還沒結束,所以最終的損失并沒統計出來,不過,糧價正在不斷上漲,這些跟著清露囤糧的人,心中就跟長了草似的,既想趁機賣出糧食大賺上一筆,又怕賣早了,糧價還不夠高,吃了虧。
“我的糧食,是不打算賣的,”清露說,“皇上遷都的消息都嚷嚷了這么久了,我想著這事兒十有**是能成的。”其實皇上遷都的先決條件就是西北大捷,而從去年秋天和今年春天的兩次不大不小的戰役來看,大楚朝的武力正在崛起,這兩仗即便是算不上大捷,也絕對是勝了的,對此,露城家眷最有發言權。
“成,能成的,這秦爺還沒出手呢!”露城軍都是秦懷恩的腦殘粉,哪怕這兩次戰役露城軍都沒出手,狄人很狡猾地欺軟怕硬,不僅不打露城,連潘凌峰所在的黑土城都避過了,但這不但無損于露城軍的威名,反倒是讓它的名聲更勝了。
清露點頭,“既然你們也是這么想的,那么我說的法子,你們就更容易理解了,我想用手頭的糧食去換地,換燕京近郊的地,省得到時候遷都了,莊子啥的不好置辦!”到了現在,都過去一年多了,露城家眷們在京城附近,還是沒買到多少可心的地,主要是京城有錢人太多了,江南的土地又開發利用的太好了,沒有緊急情況,誰都不會賣,偏生越是這樣,買的人還越多,沒等聽到消息呢,那地就賣完了。
尤其是清露這樣的,她用的是王府的名義存糧,往后買來的地也是王府的,清露早就想了,她給睿兒置辦下的土地,只能比公叔寧當年的多,可不能比他少,畢竟,無論到了何時,土地都是根本。
再加上秦家自己的需要,清露想要的地,簡直就是海量。
聽說清露要置辦幾千頃的地,在吃驚之余,這些人都動心了,還有人提出,如果糧食不夠的話,愿意用銀子來添補,總之就是買得越多越好。
到了京城后,因為沒有足夠的莊子,生活上真是各種不方便,這還是露城家眷有王府幫襯的情況下,現在有了這個機會,為了今后長期的生活著想,自然是人人爭前恐后,最起碼,這種買賣,這樣的機會,她們買地總不會虧了就是了!
“行了!”清露笑道,“那既然是這樣,就把你們手頭的存糧都統計出來吧,回頭我們就搭伙一道去買!”這些家眷們家里,基本上都沒有當家男人,辦這種外出的事兒很不方便,而且人多力量大,清露在幫助旁人的同時,也同樣增添了討價還價的砝碼,能爭取到更低的價格,也就是現代社會的“團購”理念。
而且,清露從秦懷恩那里知道,中原的大旱不是一年,而是三年,如果在這個時候買到了足夠多的土地,她們就能以當地地主的身份,雇用很多人,或者應該叫救下很多人,至于怎么救下這些人,清露早有了完備的計劃,現在不過是不提前表現出來罷了。
清露萬沒想到,當她把這個消息發布了出去后,最先找到她這里的,并不是已拿定主意的露城家眷們,也不是聞風而動的投機者,而是睿兒。
“不是說好了,你還要在莊子上玩幾天嗎?怎么這么快就回來了?”看著急匆匆走進門來的睿兒,清露有點奇怪,百日宴一天就結束了,可正是愛玩鬧年齡的睿兒,實在舍不得莊子,就想多住幾天,還是清露特地在秦懷恩面前求了情,他才好不容易得到了假期,沒想到只隔了一天就跑回來了。
“姨母,”睿兒拉著清露的手,殷殷地說,“聽說,你要在中原用糧食換地,這個差事我想去!”那副急切的樣子,都恨不得撲到清露的身上,抱著脖子直接撒嬌了。
清露的臉,一下子便沉了下來,“睿兒,這是誰攛掇的你!”但愿不是她已猜到的那個人。
只可惜,現實就是這般殘酷,睿兒急急地分辯道,“姨母,沒人攛掇我,是四哥說,他想去,想問我借幾個下人用用,我這才動了心。”六年過去了,當年在小嶺村苦心培養的小廝們,最小的,也有十二歲了,最大的已經二十多了,正是得用的時候。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