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頻道
公叔寧笑嘻嘻地偎了過來,“你可愿與我共享榮華?”這曾經是清露最大的夢想了,而清露的付出,也當得起這些。
清露先是頓了頓,又接口道,“我現在不就是在享嗎?”指了指窗外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見公叔寧還要開口,忽然間又說,“假如有一種快樂和自由,需要如此小心翼翼地去享受,那它也就不能稱之為快樂,更談不上自由了!”
公叔寧默了默。
清露有點后悔,覺得不該這樣打擊公叔寧,不過,她的確是太生公叔瑾的氣了,見公叔寧臉上并沒什么不快的表情,只是雙眼諱莫如深淵,便不再說什么了。
儀仗這種東西看著是挺好看的,可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好在,天氣涼爽,騎馬的人倒也不遭罪就是了,當清露哈欠連天時,他們終于到了吉安縣。
公叔寧讓隊伍停下,于是一行人吃飯、公叔寧喝藥,接下來是歇晌。
這兩天因為情緒激動、精神緊張和瑣事過多,大家都累壞了,早上出發得又早,現在完全松懈了下來,清露直接睡了個昏天黑地。
清露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發現公叔寧早就醒了,正安安靜靜地坐在她身邊,靠著大軟枕看書,再探頭往窗外一看,發現日頭都西斜了。
清露驚訝地問,“這是什么時辰了?這樣下去,咱們今天還能趕路了嗎?”
公叔寧的視線根本就沒離開面前的書,先是輕輕地翻動了一頁后,才不急不緩地答,“圣旨只說是三日內啟程,并沒說什么時候進京,你也知我身子不好,怎可趕路?至于你,我估摸著,到吃點心的時候,你自然就醒了,為何非得叫你,反倒鬧我一身的不是。”清露這個家伙的起床氣,還是挺嚴重的。
清露還在消化公叔寧前面傳遞過來的信息,屏風外已有丫鬟問道,“姑娘可是醒了,小公子方才就來問過了,什么時辰啟程,他能不能出去逛逛。”睿兒的精力可比清露旺盛多了。
“去吧,去吧……”清露連忙說,“多帶些人。”公叔寧都那么說了,她怕啥啊,這不就是“公款旅游”嘛,公叔瑾的便宜不好好沾一下,她就太傻了!
“是!”丫鬟應了一聲后,便再無聲息了,這宮里調教出來的人,規矩就是好,這一點清露也不得不承認。
很快,清露擁被坐起,“輿圖呢?你快點兒把你那輿圖拿過來,我得研究下!”輿圖這東西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擁有的,只有公叔寧弄到的那個才是清露見過的最大最好的,尤其是在清露又親手繪制了之后。
“光看輿圖有什么意思?”公叔寧把手中的書,隨手往清露面前一遞,清露接過來一看,發現是一本《地方志》,不禁深深感嘆,論起來這吃喝玩樂的技巧,到底還是人家公叔寧更勝一籌啊!
當晚他們就在吉安縣住了一夜,然后第二天同樣是爬半天的路后便停下來休息,這還主要是他們離雙嶺村太近了,這附近但凡有好玩兒的地方都玩夠了,若不然,他們停下來個三、五天或是更久,估計也是沒什么問題的。
到了第三天,福公公來辭行了,他要提前趕路回宮去交差事。
公叔寧自然是允了,等福公公走了,公叔寧就命人收了儀仗,行進的速度快了一些,但還是該停就停,想歇就歇,還時不時繞路,到他們想去的地方,去查看、玩耍一番,甚是悠哉悠哉。
清露有點擔心,“咱們這樣,皇上不會惱了吧?”
公叔寧反問她,“皇兄交給我的差事,我已經辦好了,皇兄為何惱我呢?”公叔瑾無非就是要轉移眾位朝臣的視線,并扮演一個寬厚兄長的角色,那么公叔寧很配合地飾演一個任性、紈绔的王爺,又有什么不好呢?
公叔寧越不懂事,就越發能襯托出來公叔瑾的寬容大度,別看公叔寧沒回去,福公公也沒回去,但公叔寧擺開儀仗這么大的動靜,早就傳回京城了,康樂王“死而復生”的傳奇經歷也早已傳遍全朝了。
就算不用去問,公叔寧也知道,公叔瑾一定會利用這些消息,將公叔寧承受的所有委屈都推到順帝身上,順帝的病故,也一定是因對心愛兒子的慚愧和心疼。
同時,康樂王在皇上登基之初,不肯及時回京領旨,也有了注解——公叔寧任性嘛!
清露一邊聽公叔寧用平靜的語氣和極為隱晦的簡單語言,來解釋這一切,一邊嘖嘖地贊嘆,到了后來臉色則變得凝重起來,公叔瑾這個對手實在是太不好對付了!
公叔寧則給了清露一個很好的選擇,就是不要去和公叔瑾做對。
清露先是深以為然,正想讓自己放開心胸,忽然想起一件事兒來,“這樣的話,對你有沒什么損傷啊?”她可以不和公叔瑾較勁兒,只要公叔瑾不再傷害公叔寧,當然了,還有睿兒。
公叔寧的笑容變得苦澀,他越發討厭清露的聰明了,但在清露堅持的目光下,還是說了實話,“現實利益倒是沒什么的,不過,既然我尚在人世,父皇病重、大行,我不在床前盡孝,對我的名聲總歸是有損的!”
清露忍不住又開始咬牙切齒了,“大不孝”在古代社會,這絕對是一種很嚴重的道德缺失,可在順帝完全不知道公叔寧尚在人世的情況下,就算公叔寧當時就在京城,也無法做到侍疾、送終啊!
不能給父親床前盡孝,公叔寧已經很難過了,盡管公叔寧沒說,但清露也看得出來。
當時清露還想著,狠毒弒子的順帝是活該,可她卻忘記了,這其實對公叔寧也是一種懲罰,要知道,在沒出現因為養私兵被毒殺這件事之前,順帝對公叔寧還是很不錯的,那種在皇家挺罕見的父慈子孝。
人的感情本來就復雜,順帝后來為公叔寧平冤、追封、賞賜等舉動,盡管有公叔瑾的逼迫在其中,但也很可能暗含著愧疚和彌補的成份,公叔寧能不能因為這一件事,就對順帝恨之入骨,以至于連送終都不去做,更是很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