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良種田紀事223節 關于坐席的討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從良種田紀事 >>從良種田紀事最新章節列表 >> 223節 關于坐席的討論

223節 關于坐席的討論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0日  作者:夜葳蕤  分類: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夜葳蕤 | 從良種田紀事 

類別:女生頻道作者:夜葳蕤書名:

嫁衣最大的亮點是在后面,清露設計了一條長長寬寬的拖尾,以后背中部霞帔之下為起點,一直拖曳到身后兩米來長,伴著從肘部開始的寬大喇叭袖,十分飄逸,上面精心繡出的龍鳳呈祥圖案,是二十個頂級繡娘,輪番休息通力合作才完成的,它的美麗注定成為很多人終生難以磨滅的記憶。

清露一步步穩穩地走著,身邊是寸步不離的秦懷恩,腳下是綿軟的覆了紅綢子的毛氈,周圍是歡呼的人群和一直轟鳴的鞭炮和喜樂,這讓她不僅走得無比歡喜,還特別地踏實。

嗯,假如再來點相機的閃光燈和攝像機的鏡頭,那么她完全可以彌補前世沒機會走紅毯的遺憾了,清露想,又覺得,這樣也很好很好了。

秦大川來得太晚了,他的馬車停到正門時,清露已下了花轎,人群擁堵,他一瘸一拐地根本靠不上前兒,很怕秦懷恩找不到他,又想,找不到也活該。

好在,清露在她的“紅毯”上走得很慢,秦大川很快就追上了的隊伍,讓秦大川失望的是,根本就沒人來請他。

秦大川盯著一對新人華美的服飾,聽著那些頭天參與過曬嫁妝的人,顯擺著早已得知的價格和哪件是聘禮哪件是嫁妝,等到聽說兩人這一身的行頭就價值上萬兩銀子時,他的眼睛變得通紅,心像是被打碎的瓷器,痛得四分五裂,卻說不出是因為什么。

再寬敞的院子也有走到的時候,秦懷恩和清露雙雙在外院正堂中站定,一身新衣的村長嗓門特別嘹亮,“一拜天地……”他真是太喜歡清露送給他的這身衣裳了,昨晚上夜,都沒

秦大川疾走兩步,從隊伍的中段沖到了最前面,終于秦懷恩和清露拜的高堂是什么了。

那是一副畫像,畫得是一個威風凜凜的武將,頂盔掛甲站在那里,盡管面目模糊,還是讓心里有鬼的秦大川驚出了一身的冷汗——難道秦懷恩知道了?

其實秦懷恩和清露拜高堂時,拜的并不是這幅畫像,而是畫像下面藏在柜櫥中的秦建業的牌位,如果他們知道秦大川誤認為,自己被請來是他們想把秦大川當成高堂來拜,一定會說一句,“秦大川,你臉忒大了,真是想多了!”

他們今天請秦家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下套!

高堂畫像的驚嚇,讓秦大川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都是迷迷糊糊的。

直到秦懷仁用極大的聲音抱怨道,“現在這些人啊,無論什么事都銀錢,根本就不想想功名,哎哎,世風日下啊,世風日下!”

清醒過來的秦大川這才仔細地天喜宴的席位來。

主席上,坐了六個人,秦大川在首位,和他并排的是程一針,左手席上的位置空著,如果猜得沒錯的話,那是給去內院換衣裳的一對新人留的,這也是主人的位置。

右手席上是兩位長者,年紀都比秦大川大,其中的一位估計得有五十多歲了,打橫的地方坐了兩位年輕人,一位在三十歲左右,一位也就二十出頭的年紀。

秦大川仔細地回憶,這四個陌生人,其實方才秦懷義都拉著他給他介紹過了,還有一通地叮囑,告訴秦大川,這些都是惹不起的大人物,讓秦大川萬萬要恭敬著些,當時秦大川有心事,只是胡亂地應著,并沒往心里去。

五十余歲的長者,他姓蘇,是吉安縣最大首飾鋪子的東家,而且他不單單是只有吉安縣這么一家鋪子,府城和其他縣城也有,這些鋪子都是經營珠寶玉石的,說家財萬貫也不為過。

四十出頭的長者是一個姓錢的綢緞商,吉安縣最大的布莊和繡莊都是他開的,此外他在吉安縣還有幾家同類的鋪子,不過生意范圍并沒超出過吉安縣,想來這就是他執意要坐在蘇東家下首的原因。

三十多歲的年輕東家姓趙,和這次酒席承辦者的趙掌柜同姓,因為趙掌柜是他家的死契奴才,在望山縣來講,趙東家的生意做得也算是挺大的了:最大的酒樓和最出名的點心鋪子集味齋,都是他家的。不過和其余的三位比起來,真就不夠這也是他為什么一定要坐在最末位的原因。

至于最年輕的那位,不用問,自然是曲少東家了,其實若是單論家產和勢力,曲少東家不應該打橫,而是應該坐在蘇掌柜的旁邊,曲氏安車的橫空出世,讓曲家近來的身家和名氣水漲船高。

但這三位來自吉安縣的大佬,平常都是認識的,蘇東家和錢東家可以說是少東家長大的,是實打實的長輩,曲少東家哪里肯坐在人家前頭。

首席的幾尊大神,別說秦家人了,就連清露本人都沒想到他們會來,至于秦懷恩,他是絲毫不考慮這些“沒用”的事兒的。

方才秦懷義對秦大川沒完沒了地叮囑,以及對秦懷仁的置之不理,讓秦懷仁很是生氣,他覺得秦懷義商人出身,滿身的銅臭,根本就不懂得讀書人的“金貴”,所以現在就用這樣的酸話,把情緒發泄了出來。

主席上這些賓客都不是一般人,來之前又怎么會不把秦家了解清楚,可就是因為了解清楚了,這時才更不敢說話,他們來是來給秦懷恩清露夫婦添喜長臉的,不是添堵打臉的,秦家人不懂事,他們可不能不懂事。

只有程一針,那是絕對不慣著秦家人的,當下就開口對曲少東家說,“呵呵,沒想到現在到鄉下吃個喜宴,也要按照功名排座次了,那往后我是不是要稱呼你為曲舉人了?”

曲少東家和程一針相交已久,自然明白程一針的意思,馬上說,“程舉人,你可別埋汰我了,你難道還不知道?這功名啊,是我的硬傷!我爹每次一提起這個來,都要數落我半天。”

程一針一副戚戚然的樣子,“可不是,我若是沒拿到舉人功名,家父也是萬萬不會許我出京的!”他離京那年才十八啊,這么年輕的舉人怎么能不令人驚嘆?!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從良種田紀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