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秋第1251章 北疆局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十七年秋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51章 北疆局勢

第1251章 北疆局勢


更新時間:2017年10月10日  作者:話凄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話凄涼 | 崇禎十七年秋 

南洋的戰事還在持續之時,明朝迎來了共治朝的第六個新年,西歷則是1655年。

在過去的一年中,因為東方的影響,于世界上產生了許多脫離原有軌跡的變化。

例如原本因該擊敗波蘭,兼并烏克蘭大部的俄羅斯,在1654年與大波蘭的戰爭中,因為西遷的準格爾部促使伏爾加河地區游牧的土爾扈特蒙古,發動了反對俄羅斯的大起義,成立蒙古部落聯盟的金帳汗國,讓俄羅斯不得不草草結束與波蘭的戰事,承認失敗,轉頭鎮壓蒙古人的起義。

另一件事則是荷蘭在歐洲和南洋的戰爭雙雙失利,進一步削弱了荷蘭在海上的霸權,使得英國、法蘭西更快的崛起。

對于東方來說,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中國文明的影響力,從收縮變成了向外擴張,持續的向外界輸出自己的文化和影響力,重回了東亞霸主的地位。

在明朝新年大朝時,除了確定了藩屬關系的七大藩國之外,日本、莫臥兒、蒙古幾部、金國都有使者前來,西方也有葡萄牙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人員前來。

可以說整個南京盛況空前,一派大國中興的景象。

在新年朝會上,王彥接見了諸多使者的朝賀后,便來到內閣與幾位閣成商談。

值得一說的是,在頒布《資政新篇》之后,明朝的內閣已經做了很大調整,有一半的閣員被放到了地方去做總督,而地方上也有政績顯著的督撫被招入中央,實現了文人拜相的理想。

大學士嚴起恒、王夫之、顧元鏡被外放做總督,陳子龍、吳晉錫、方逢年被調入內閣,不過嚴起恒和王夫之兩個楚派大學士,并沒放回湖廣和兩廣這兩個楚黨大本營,王夫之被調往北直,嚴起恒則放到了浙江。

至于吳晉錫和陳子龍招入京中之后,留下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的位子,則調姜曰廣任兩廣總督,顧元鏡任湖廣總督,適當壓制楚派,以保持一定的平衡。

當然這些調出去的大學士,也并不是沒機會回到中央,只要他們政績顯著,就能二度拜相,甚至三度拜相,那將是無上的榮耀。

陳子龍和吳晉錫在總督任上,做了多年,又都有功績,老是得不到升遷,肯定不行,所以必須要調入中央,方逢年將南直的稅收,弄到諸省第二,僅次于兩廣,不拜相,今后豈會有經略地方的動力。

內閣幾位學士掌管的各部,這次也做了一定的調整,蘇觀生接管戶部,張肯堂接管吏部,新入閣的陳子龍主管禮部、方逢年主管工部、吳晉錫則掌大理寺。

新得班子,暫時搭起來,今后視能力調換。原則上,大學士最多只能連干八年,官員的位置必須定期調動,以免長期擔任一職,上下勾結,形成腐敗。

此時在內閣的議政堂內,王彥座在正中,幾位大學士坐在兩側的楠木椅上,旁邊的小桌上放著茶水糕點。

王彥吃了塊點心喝了口茶,才坐正身子,看著新入閣的三人,開口笑道:“三位卿家,對于部中事務,還有內閣的運作,可習慣呢?”

方逢年忙拱手道:“監國放心,有陳閣部、蘇閣老帶著我們,臣等已經熟悉了。”

他原來在崇禎朝做過很短時間的大學士,之后給王彥當過幕府書記,南京光復后他先任布政使,后任總督,一心想著入閣。如今頭發也白完了,終于如愿以償,內心是相當的激動。

王彥見此,擺擺手,讓他坐下,然后笑道:“既然幾位都清楚了,那我們就開始議事吧!”他掃視眾人一眼,看著陳邦彥,“兵部先說!”

他話說完,陳邦彥隨即說道,“回稟監國,兵部主要有三件事情要議,一件是南洋,一件是金國,一件是蒙古。”

“先說南洋,戰事已經持續五個多月了吧!”王彥隨口說道。

“是!”陳邦彥點頭回應,“據李國公最新的揍報,他以將荷夷困死在馬六甲,荷夷投降是遲早的事情。”

王彥點點頭,然后問道,“呂宋那邊呢?”

“還在對持,呂宋水師與西夷交戰數次,雙方各有輸贏,但想要徹底擊敗西夷,卻并不容易。”陳邦彥回道。

“啟稟監國,呂宋使者這次除了朝賀外,也是奉呂宋王之命,希望朝廷能夠增援幫助呂宋盡快驅逐西夷。”接過禮部事務的陳之龍也站起來道。

王彥微微皺眉,“水師主力都在馬六甲圍困荷夷,現在抽調,要是影響了李定國的計劃,反而不美,但呂宋國小,已經開戰小半年,怕再打下去他們會有些吃不消。呂宋要是敗了,朝廷到也麻煩,你們可有什么辦法,幫幫呂宋王?”

海戰要的是水師,要是出陸師,明朝發個十萬大軍都沒問題,但海戰明朝現在還是有點兒使不上勁,畢竟這幾年的重心都是再打滿清,水師并沒有得到多少資源。

幾位閣部交頭議論,陳邦彥卻笑道:“監國,據李國公的揍報,現荷蘭水師被困于港內,每日遭受炮擊,覆滅在即,怕是用不了多久,水師主力就有兵船可以抽調了!”

“哦”王彥有些驚喜,他頓了下,隨即道:“那就讓水師殲滅荷夷水師之后,盡快抽調戰船,去支援呂宋,擊敗西班牙。”

說完,他想了想又補充一句,“如果可以,讓水師順道將爪哇的荷夷也全部趕走!”

陳邦彥點頭稱是,王彥隨即又道,“再說金國吧,他們有什么動作?”

“監國,據密探揍報,金國去歲年底,攻滅了西域大國,新增版圖數千里,人口二十五萬戶,繳獲了大批財物,怕是國力會有所上升。”

王彥卻不以為意,冷笑一聲,“西域殘破,民族眾多,且教派復雜,金國拿去也是無妨,他們未必占得穩。以孤看來,金國向西所得之地,對于金國的國力,并沒有多大幫助,只要金國沒有新的產糧之地,金國就會受到約制,就像一根繩套住了他的脖子,人口難以增長,國力便難有大的提升。”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王彥還是不把豪格放在眼里的,多爾袞都被他氣死了,滿清也被他滅了,他心中自是得意的很,豈會將豪格放在眼里。

“監國,切不可大意!據情報,金國招撫流民,推行屯田制,吳三桂在漢中已經自給自足,還能有所結余。金國在關中渭河兩岸有數萬頃的良田,另外河套似乎也有金國軍隊在屯田。”陳邦彥見王彥志得意滿,不禁故意夸大金國的情況,以免王彥輕敵。

他抬頭見王彥皺眉,又接著說道,“據探報,豪格將孫可望改封安西王,又發軍民五十萬在天山南麓屯田。以臣看來,金國怕是真的要用心經營西域,今后必為我朝大患!”

王彥漏出難以置信之色,漢代和唐代在天山南麓都有屯田,后世還有建設兵團,確實能屯田,但是他沒想到金國與清之間的差距居然這么大,一個善于破壞,一個卻再開拓。

金國的求生欲望也太強了一些,王彥甚至覺得,從金國身上看到了戰國爭雄,各國圖強的朝氣,看到了秦漢的影子。

難道就因為金國定都長安,便繼承了關隴和秦人的一些特征么王彥顯然不信。

他沉默一陣,“讓錦衣衛注意收集金國的情報,令外從隴右和蒙古兩個方向壓迫金國的計劃,要盡快實行。”

王彥頓了頓,問道:“第三件事是蒙古,是不是禮部的聯絡起了效果,那樣朝廷可不可以考慮借道蒙古攻擊河套,然后從河套攻入陜北!”

“禮部聯絡了幾部蒙古,不過都是投靠滿清不久的漠北蒙古,漠南蒙古還處于搖擺之中!”陳子龍雖然接手禮部不久,但是對于禮部及理藩院的事情卻都比較清楚。

“這么說繞道不行了嘍!”王彥手指敲了敲椅子的扶手,忽然問道:“兵部要匯報蒙古什么事情?”

如果不能收服蒙古,那明軍進軍就會受到襲擾,糧道無法維持,冒險繞一大圈去打河套就沒必要了。

陳邦彥拱手道:“科爾沁蒙古前不久,拒絕了我朝交出福臨的要求,準備用福臨為號召,聯絡滿清的舊部,但他們得知關外的滿人幾乎都被我朝擊敗之后,便沒有再用滿清的名號了!”

“這在意料之中,關外已經被我朝占據,北面的野人女真、西海女真不會買福臨的帳,科爾沁蒙古繼續打滿清的旗號,并沒有什么作用。”王彥點頭道。

陳邦彥接著道:“不過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卻邀東蒙古諸部,還有漠南蒙古幾部,于科爾沁會盟稱汗了。”

滿清滅亡之后,草原上權力出現了真空,東蒙古和漠南蒙古,是當初追隨滿清的主力,這些人對于強大起來的明朝充滿了恐懼,害怕清算,有的一些部落西遷,有的選擇了抱團取暖。

科爾沁部幾乎包攬了滿清的皇后和王妃的名單,自認為與滿清糾纏不清,所以召集幾部蒙古,建立一個抵抗明朝的聯盟。

“吳克善是什么東西,他敢稱汗!”王彥聞語,不禁一巴掌拍在楠木椅上。


上一章  |  崇禎十七年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