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
密碼:
視覺設置:
微軟雅黑
江面上清兵延續著陸地上的做法,綠營兵乘船在前,五百旗兵于后督戰,真正的滿人都不習水戰,大都在陸地上觀戰。
火炮互射,戰鼓擂起,清軍戰船分為三塊,列梯形陣,逆流駛來,沒有奇謀詭計,沒有虛張聲勢,完全就是正面強攻,決一雌雄。
魯監國擺的是雁形陣,兩艘一號福船為雁頭。
此陣放在后世或許不適合水戰,因為它強調沖撞,不如單縱那般能發揮側弦火力,但眼下水戰,卻并非后世艦炮決勝的時代。
在風帆戰艦時代,開花彈大規模裝備之前,撞角和接舷戰,才是真正的關鍵,放在中國則還加上一點,便是火攻燒船。
魯監國并不富裕,沒有福到每艘戰船都配側舷炮的地步,除了幾十艘主力戰船外,大部分都只在船首配備一門火炮。
明軍列雁行陣,也是一往無前,要將清軍戰船鑿穿,一戰而潰其軍。
明軍船頭放置的大多是紅衣炮,這種重型武器,在攻城中屢立戰功,但實際他最早傳入明朝時,其實是裝載在戰船上的艦炮。
無數炮彈從天而降,從落入戰船前面的江水中,漸起道道水柱,到砸到戰船上,木屑飛漸,桅桿斷裂。
船只雖被砸的七零八落,船身受損嚴重,但炮彈卻很難重傷水面下的船體,大船并不會輕易傾覆,這也是要靠撞擊和接舷戰決勝的原因。
火炮互射下,兩軍戰船都出現了傷亡,清軍旗艦是一艘二號福船,由梁化鳳這員清軍中少有的水戰人才,坐鎮指揮。
他能精通水戰,也得感謝明軍的栽培,太湖作戰中,他與他的屬下在長期的被教育中,逐漸長大成才,最后成功迫使老師棄守水寨,突圍出海。
“雁行陣,雁頭強,兩翼弱,掛令旗,令左翼向我靠攏,右翼前出,攻擊海寇側翼!”粱化鳳站在船頭,拿著千里鏡觀看戰場,發號施令,看上去有兩把刷子。
令旗掛起,清軍船形立刻變化,右翼統領管效忠,拔刀在手,忙喝令道:“掛滿帆,全速向前。”
清軍逆水行船,全靠風力前行,船上水手立刻拉起帆索,喊著號子用力拉拽,“滿帆,呦吼嘿”
同梁化鳳的坐船縮在前鋒之后不同,魯監國的座船為雁首,沖在眾船之前。
魯王手按寶劍,立于華傘和大纛下,戰船沖的最前,炮彈也就吃的最多,福船上護欄大都已經損壞,一隊刀盾組成盾墻,立在魯王之前。
張煌言見兩軍逐漸靠近,炮彈越發密集,這盾墻可擋不住鐵彈,心中有些擔心,上前一步,作揖道:“殿下,此處太危險了,還請移步船艙!”
朱以海面色堅毅,遠眺迎面而來的清船,他已經不是幾年前聲色犬馬的藩王,炮彈從身邊掠過,他眼睛都沒眨一下。
“驅除韃虜,復我大明江山,今雖百家奮力,但孤為朱姓之人,神宗一脈,責無旁貸,當為天下先。”朱以海扭頭道:“愛卿且看虜船左翼向中軍靠攏,顯然是想厚實中軍,擋住我軍雁首,然后右翼包抄。愛卿以為水師中,何船最強,能夠撞破虜陣?”
“自然是殿下座船最大最強。”張煌言答道。
朱以海點點頭,眼中燃燒著熊熊戰火,自信滿滿的道:“此戰關鍵,就是一往無前,雁首撞亂虜船,孤不能操刀殺敵,然立于此處,全軍可見。孤不懼死,以座船直擊虜首旗艦,將士必然奮起,虜兵豈是對手,孤必大破之。”
張煌言聽后,與身邊幾明文官對視一眼,心中不禁感動,感性點的已經眼淚打轉,時勢造英雄,他們熬過了剛愎自用,性格多疑的毅宗,臨敵出逃,沒有擔當的安宗,毫無骨氣,舉城降虜的潞王監國,終于等來了于戰火中成長,磨礪而出的明主。
張煌言雖覺得魯監國不必親自犯險,但見監國意志堅決,也只能妥協。
這時他與眾文臣,異口同聲,行禮肅聲說道:“臣等唯殿下馬首是瞻,共沖虜陣。”
“掛旗!”朱以海十分欣慰,內心振奮,從容下令:“傳令張名振,火箭準備,虜近先射船帆。”
大福船上,繡著金邊的巨幅王旗掛上桅桿,這是魯王的象征,直接迎擊虜船,旗在魯監國就在,大軍不敗。
明軍鼓噪而進,氣勢如虹。
江面上管效忠的右翼清船,這時已經冒著炮火,突進到與明軍雁首平行的位置,來到雁首的側面。
明軍裝有側舷炮的主力戰艦,都在“人”字頭頂,這是方便大船一段撞入虜船之中,便可用火炮絞殺,被撞開的虜船,充分發揮側舷火力。
管效忠先到側面,一直沒開火的側舷炮,終于有了建功的機會。
“左舷炮,放!”明軍戰船上,將校奮力揮舞手臂。
側舷火力頓時齊發,近百門火炮,同時噴出一片彈雨,炮聲震耳欲聾,黑洞洞的炮口向放炮仗一樣,一個接一個的炸響,船舷煙霧彌漫,場面蔚為壯觀。
火炮直射,船身震動,鐵彈貼著江面飛行,極速砸向虜船,同時虜船側舷黑洞洞的炮口,也升騰起一陣青煙,炮彈從火光中飛出,同明軍炮彈交錯著襲向明船。
火炮強大的后坐力,每一炮后,伸出炮口的炮身都被震的退出好遠。
“裝彈,復位,放。”
轟隆聲中,士卒連忙清理炮口,填裝彈藥,幾人合力將用鐵鏈固定的火炮往回推,但士卒還沒來的急點火,一枚鐵彈就砸了過來,船舷被砸的稀爛,木屑飛漸,士卒被傷了一片,大炮也被砸翻。
“敵近兩百步!”
“神火飛鴨!放!”
“火箭,放!”
明軍側翼,同前出的虜船右翼,已經到了弓箭、鳥銃的距離,明軍戰船中火器齊發。
無數火箭和尾巴冒火的飛鴨,在空出亂竄,射到虜船船帆上,頓時大火彌漫,煙塵蔽天。
幾乎用時,虜船之中,七八十艘赤龍舟沖,船只滿帆,士卒搖槳向明軍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