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乞活第190章 .延安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乞活 >>明末乞活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0章 .延安府

第190章 .延安府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27日  作者:好大一只烏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好大一只烏 | 明末乞活 
看免費小說來言情

言情歡迎您,您可以選擇[]或者[]!

搜作者

溫馨提醒:“言情”無彈窗廣告,建議您收藏,以便能夠輕松訪問!


作者:好大一只烏

幾條大溝從汾河打到農田,一大早上,巨大的木制水車踏板上,一百多個青壯小伙子喊著號子奮力踩踏起來,十多米高的水車轉輪巨人一樣探進了發源汾河的湖水中,帶著泥土渾濁的湖水立刻被從轉輪中抽取出來,滾滾流淌到大溝中,眼見著,這股救命水滋潤了干涸的土豆田,昨日烈日暴曬了一天,都有些發蔫的土豆葉子很快又變得綠油油起來。

勞動有時候還真是令人快樂,兩個千人隊的青壯還有以生產隊為編制六千多老弱婦女勞動力蜂擁而出,唱著陜北勞動的號子進入田中,松土,施肥,除去雜草,最重要的是除鼠,這些流竄不停的小耗子如果不嚴打,造成的損失可是相當驚人的!

大片大片的農田旁邊,是一條頗為筆直的黃土路,一百多個騎士極速的奔馳著,中間夾著五輛馬車,后面跟著二十輛清泉衛獨特的風景,三輪人力車!每輛車上都裝的滿滿的箱子,三輪車上除了騎手還額外坐著兩個人,一方面充當替換,另一方面也是做為保鏢,車上拉的都是衛所的產出,如重頭戲的香皂,還有不少書本,官衙織布局紡織出來的土布棉布,還有不少成衣。

沒有騎馬,宋青書陪著采薇還有李裹兒一塊坐著馬車,這種馬車也是特制的,仿照歐洲那種四輪馬車,在華夏,四輪馬車一般都是貴族出殯的靈車,宋青書這么使用是違制的,不過陜西已經亂成這副模樣了,也沒人管他。

照比兩輪馬車,四輪馬車無疑穩定了好些,車底下還安裝著宋青書設計,后世的減震彈簧,車輪外延還包裹著一圈牛皮制成的輪胎,雖然是死胎,終究比純木頭輪減震許多,慢速度奔馳的馬車跑的無比平穩,讓人感覺很愜意。

不過宋青書心情一點兒也不好,瞅著那水車怎么看怎么都別扭,因為那玩意是李信設計制造的。

“不就一個破輪子嗎?等小爺研究出抽水機,比死你丫的!”趴在車窗,宋青書一肚子酸溜溜的嘟囔著。

“知道哥你最能了,不過能不能請你關上窗子!墨都要吹撒了!”

清泉衛距離延安府快九十多里,這段時間攜帶兩個妾室坐著舒適的四輪馬車,無疑是件很曖昧很浪漫的事兒,這期間玩個車震,雙飛什么的,簡直太方便了,奈何之自己車上爬上來個糟老頭,還把自己家倆妞給征用了。

湯若望紅色的頭發亂糟糟的,活像是個科學家怪人,忙忙叨叨的不斷把一大捧亂糟糟的手稿挑挑撿撿,采薇和李裹兒則是把他挑選出來的手稿抄寫在書卷上。

宋青書答應給湯若望辦一場講經會,又激起了湯若望無比的宗教狂熱,不過這年頭《圣經》還沒有漢譯本,就算有一些也不過是當時文人雜亂記錄的些只言片語,有的自己都自相矛盾,根本不成體系。

佛教有《大乘經》,《華嚴經》,《大藏經》等一大堆,道教《道德經》,《抱樸子》等等也有自己完善的體系,要在大明傳教,沒有自己的經書怎么行,把在西安城和宋青書一起劃拉出的玩意收拾收拾,湯若望是下定決心,要自己弄出第一本漢譯本《圣經》來。

這可苦了宋青書了,看著采薇埋頭苦抄還不忘了把墨水瓶往自己面前擺正了點,宋青書又是郁悶的拉上了窗簾,很葛大爺癱把自己往里堆了下。

早知道就不帶這貨來了,宋青書悲催的在心里嘟囔著,冷不防呼啦的一疊手稿又是扔到了他面前,已經有些著魔了的湯若望含糊的嚷嚷著:“別閑著,抄!”

“什么?我也得抄?”指著自己鼻子,宋青書火急火燎就彈了起來。

從清泉衛到延安府是四十五公里,這個時代也就大約九十里地,要是開車的話一個小時就到了,奈何這個時代馬車與騎兵實在是慢了點,別說還有二十輛滿載貨物的人力三輪車,早上六七點鐘出發,一直到中午快十二點了,這才趕到延安府。

還是那滄桑,滿是傷痕的土黃色城墻,經歷了上一次浩劫,到現在這個黃土高原大城還沒有恢復元氣,人口就剩下兩萬出頭,人影稀稀落落,顯得頗為破敗。

不過也正因為農民軍把活不下去的那些貧民都卷走了,這時候城內的生存條件還算好了點,一些舉家逃亡或者被羅汝才張獻忠等殺了的地主家土地被洪承疇分給貧民耕種,稍微緩和了下嚴酷的社會矛盾。

官軍對招安的農民軍還是很排斥的,就算報上名號清泉都指揮使,守門的官軍還是冷著臉一副冰塊模樣不讓進,最后遞了十兩銀子,李鐵柱帶著麾下八十多騎等在城外的客棧里,這才讓剩余二十個親兵跟著車隊進了城。

城里倒是恢復的差不多了,被砸,被燒毀的店鋪,莊園被修繕了一大半,大街上行人也不少,南來北往的商賈再一次擔著沉甸甸的貨物來來往往。

別看陜北窮的吃不起飯,不過商機卻是很大的,從這里往北的土豪世家把貨物販運出口子外,販賣給占據河套平原的蒙古部落,一口鐵鍋往往能賣出去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還有鹽巴,其他鐵器,布匹,衣物,每樣東西都能謀取暴利。

不過這生意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這些能走的開的世家土豪往往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點就是和邊軍掛靠上關系,或者干脆就是官軍系統中的人,不然的話不用出關,已經讓如狼似虎的邊兵把貨物搶掠一空,人也扣個通虜罪名砍了,第二點就是必須有一定武裝力量,蒙古部落也不是啥善茬,十幾二十人的商隊出關就是羊入虎口,就算出的去也得讓那個時代的蒙古人殺個一個不剩。

如安塞馬賊高迎祥就是做著出塞的生意,他手下騎兵眾多,馬就是和蒙古部落貿易得來的,并且長期與蒙古馬賊廝殺中,淬煉的尤為兇悍。

好有不少活不下去的饑民也是尋找機會干脆逃出陜西,去草原投靠蒙古部落,在草原上墾荒,這種人口遷徙的社會現象從明中期就開始了,一直到清末才結束,有一個著名的稱呼稱此現象,就是走西口!

宋青書看這生意其實也是眼紅的緊,可惜他沒路子,也只能擔當一個供貨商角色,看著滾滾紅利直眼饞。

不過就算供貨商中,宋青書如今也算個暴發戶規模了,原本街上的居不缺雜貨鋪子,老李頭糧店,塞北樓,趙鐵尺布莊如今都是他的了,跟洪承疇特意打了一聲招呼,半條街的鋪子都被他要了過來。

這年頭,最肥的果然還是官商。

當初占據延安府時候也收留了不少本地人,盡管人被攔在了城外一多半,不過進了城宋青書還是如魚得水,先去居不缺把帶來的香皂先給卸下來,然后是趙鐵尺布莊,溜達了一大圈,就連二十輛三輪車也被放在店里賣了,一行人最后在宋青書的老本行,塞北樓扎下了腳。

延安府畢竟太偏了,也不像西安城那樣中產階級眾多,這塞北樓就沒再做快餐生意,還是如同傳統的酒樓子一樣,只接席面,不過每天出出入入這塞北樓,倒是多了些面擔子。

南米北面,面食在整個陜西可是有著幾千年歷史了,大唐時候就有湯餅,胡餅,煮餅,大唐官宴上還有一種用槐葉磨碎了和面,用水冰過的涼面,而這個時代,最出名的莫過岐山臊子面了。

不過宋青書手下這些面擔子可和別的同時代面食鋪子不同,他的面可是后世不管那個城市,大街小巷幾乎都能看到的一種美食,蘭州拉面!

相傳蘭州拉面是清末馬保子所創,以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而著名,這面也簡單,早晨在塞北樓煮幾大鐵鍋的羊雜湯,合上一大堆面粉,每個師傅挑著個大擔子,一面是爐子里熱著羊雜碎湯,一面是和好的面粉與面板,碗筷,誰要是想吃,拉面師傅幾分鐘之內現拉一碗面,然后擱爐子里一過,撒上點牛肉絲,和后世差不多香噴噴的拉面就出了爐。

走街串巷的十幾個拉面師傅,在這延安府倒是,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據說還有附近的縣請他們過去,還有豪客愿意為他們開面館子,儼然已經成了陜北名人了。

不過,宋青書費心弄出這么個東西,可不是為了賺錢的,他這個龍頭一到,街上還挑著擔子到處叫賣的拉面大師傅忽然“材料用盡”,開始三三兩兩的向塞北樓撤了回去。

到了塞北樓,留下采薇接著抄書,宋青書趕緊扔下稿子落荒而逃,在一間后院隱秘的房間,宋青書仿佛個佛爺一樣冷著臉端坐著,而一個拉面大師傅則是恭敬的彎腰在他面前侍立著,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起了這些天他所得到的情報。

誰能想到,一個個面容和藹的大師傅,居然是間諜!(看小說就來言情,手機看更爽!)


上一章  |  明末乞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