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督師第314章 天下糧商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督師 >>大明督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4章 天下糧商2

第314章 天下糧商2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7日  作者:奔叔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奔叔 | 大明督師 

類別:

作者:書名:

大明新聞在湖州沒有印刷廠,但這里離著杭州很近,《大明新聞》和《大內供奉》兩份報紙都在那里設立了分部,每日印刷完畢,就會沿著沿途的驛站商行,分發給周邊各地,因此,湖州的大明新聞都要比杭州晚上一天。新聞也就成了舊聞,好在這時代消息本來傳播就慢,生活節奏也慢,相差一天也就當然不算差了。

十五郎指給李之秋看的就是舊聞中的新聞頭條《呂欽差平陸賑災,向江南高價購糧》看到這個通欄標題,當時李之秋眼睛一亮,似乎在心頭打開一扇落地大窗,抓著報紙如饑似渴的往下面看去。

丟掉對皇上的歌功頌德,直接奔了主題,大意是呂漢強受皇上委派,奔赴山陜賑濟災民,現在山陜缺糧,因此號召義商向山西平陸輸送糧食,開出的價格是——糙米一石一兩二錢,這樣的價格不得不讓李之秋驚呼這是天價了。

是的,這對于江南糧商來說,絕對是一個天價了。

國朝稅收在原先是銀子與實物相結合,但后來張居正施行一條鞭法改革,除了當地必要的糧食儲備需要交納糧食實物以外,其他各項賦稅,皆折算成銀子,押解進京,因此,每年夏稅秋稅征收的時候,就是來百姓苦難來臨的時候,因為官府只要銀子,百姓必須要將手中的糧食賣給糧商,這時候,就是糧商的幸福時刻了,大家紛紛在這時候以低于平時一半的價格搶購百姓手中的糧食,而等青黃不接的時候在高價賣出,這一進一出,立刻就是一倍的利潤差價,于是大家一個個都吃的腦滿腸肥。

而這時候,一些大家族也看到這里的商機,在這時候,強硬的將自己的族人手中的糧食收購回來,替族人繳納賦稅,從中也賺上一筆,現在李之秋手中不算族人的糧食,就在夏稅吃緊的時候,按照慣例,在周邊百姓手中收購的糙米是一石三錢,這已經絕對是良心價格,那些晉商的代理人可是一石二錢七,偏遠的地方干脆連二錢五的都有,雖然百姓罵聲一片,但畢竟官府催逼緊迫,不用手中的糧食換銀子,就完不成稅收,那樣的后果可比賤價出糧嚴重的多。

三錢的本錢,扣除遭損,頂天算是三錢一分,如果運到山西平陸,那可就是四倍的利潤,即便按照當地出糧,那也是接近一倍的利潤啊,

看著這樣的內容李之秋的心臟開始劇烈的跳動起來,抬起頭,急切的問這個十五郎:“山西平陸在什么地方?怎么走?”

十五郎見五叔動心,忙將手指向了報紙的下面,“五叔,人家做事仔細,都將路線給刊登出來了”

當時活字印刷沒有問題,但刊印圖片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那上面是用文字描述的路線,道路非常簡單,也就是從杭州經京杭運河北上,而后在山東入黃河西去,便可直達平陸碼頭。京杭運河且不說,黃河的水量依舊充沛,三五百石的內河船只都可順利通行,自己這里也方便的很,從這里到杭州也是一路水路,并且湖州本就航運發達之地,舟船是重要的出行工具。

看樣這位欽差算是實干的,想的很是周詳。

心中的小算盤開始噼里啪啦的飛快打算,不過仔細一算帳,心中不由的又冷卻了下來,湖州離著山西平陸何止千里,沿途運輸就是一筆大費用,再算上沿途吃喝損耗,也就是合著一石一兩銀子,雖然比當地還是高了二錢,其實這已經不少,但據往日報紙上說,山西可是大亂之地,萬一糧船有個閃失,如果是自己的商號,就這兩倍的利潤說什么都要冒險一試,可自己肩負的可是家族的擔子,一個不好可就得不償失了。

似乎是看出了五叔的擔憂,十五郎對五叔鼓勵道:“五叔是擔心安全問題吧。”

李之秋點點頭,盯著那一兩二錢的價格戀戀不舍的說出自己的擔憂“是的,據說山陜大亂,萬一被桿子流寇劫了糧食,我無法對家族交代啊。”

“五叔大可不必擔憂,因為我們可以雇請皇家驛遞商行保駕護航,您可知道這皇家驛遞商行的實際操控者是誰嗎?”

“誰?”

“便是這位賑災欽差呂漢強,他的另一個身份便是這商行的協辦。”

“是嗎?這倒是頭次聽說。”

“消息千真萬確,裁撤驛站轉變成商行,并且讓全國商行面貌一變,運作著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方法,而讓每個商行都日進斗金的法子,就是這呂漢強鼓搗出來的。”

“這么說,這位欽差是個難得的商業人才啊。”

“可不是?”十五郎肯定的點點頭:“如果我們雇請皇家驛遞商行的車馬行來保鏢運輸,那就是說,我們是用他的船來運輸他的糧食,即便是翻船了,被劫掠了,都得是他來承擔責任和賠償,這豈不保險萬分。”

李之秋想了下,不由得雙手一拍:“這的確是再把握不過的事情了。”但轉而擔憂的道:“可是皇家驛遞商行有這么大的運輸力量嗎?如果江南糧商都要運糧過去,我們還有機會嗎?”翻動著報紙上的日期,李之秋有點沮喪,杭州出的報紙,最先在蘇杭發賣,然后才到了自己這里,看來自己得到的消息還是晚了。

“哈哈,五叔放心,這件事情我已經幫著五叔辦妥了。不瞞五叔,我和這商行情報司浙江司總辦有些交情,得到的消息比這大明新聞還要早,因此我立刻就托這位總辦,已經和商行的車馬行聯系上了,已經定下了貨船。”

李之秋再次上下打量了一番自己的侄子,真看不出,這位往日吊兒郎當的十五郎,竟然有這樣的人脈,這樣的做事魄力,看來以后自己要好好的歷練歷練他,說不得就要成為本家族的后起之秀啊。

“要說這商行真的是人才輩出,有手段有魄力的大有人在啊。”十五郎不知道五叔的心思,卻是自己感慨著:“就那個商行下屬的車馬行龍威,一得到呂大人要在江南購買糧食的消息,立刻就租賃了許多內河漕船,就等著轉手租賃給我們這些敢于冒險西進的糧商,從中不但賺取了豐厚的差價,而且還賺了一大筆保護費,單單這次運糧去山西,就能讓他吃飽喝足。”

李之秋點點頭,很是佩服商行里的那些人才,還是有資源好啊。

“可萬一糧食運去了,卻結算不來銀子,豈不糟糕?和官府打交道,不好辦啊。”這是所有人都擔心的事情,大家千里迢迢的將糧食運到了山西,結果官府一張白條給你,那要賬的事情,你就等著吧,指不定是猴年馬月的事情,這事情隨時都在官府與商賈,官府與百姓之間發生,現在的官府信譽已經沒信譽可言了。

“五叔啊,你怎么不將報紙看完呢?這個人家呂大人說了,關于錢款的問題,都將由當地報館擔保,也就是說,我們運糧,是由杭州大明新聞擔保,這可是呂漢強的產業,這可是絕對的金子信譽啊。”

“呂漢強,真能人也,他已經將所有的事情都考慮進去了,這糧商還有什么顧慮?”李之秋不由再次感嘆起了這個呂漢強的能力算計。

“其實,我們絕對不要銀子,而應該要這個。”說著,十五郎將報紙翻到了第二頁,第二頁上也是通篇標題《平陸碳精誠招各地代理》

“這煤精是什么東西,怎么個代理法?”李之秋就有些迷惑了,自己從來就沒聽說過這世界上還有這個東西。

于是十五郎就對著報紙,給他念出了煤精的性能優點,越聽李之秋的眼睛越亮,越聽越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呂大人決定,一府一州,只設一個代理商號,負責當地區域批發,五叔,這是天大的機會啊,這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機會啊。”說到這里,十五郎抓著報紙的手已經瑟瑟發抖,由于激動一不留神,撕拉一聲,竟然將整個報紙撕爛。

李之秋也激動的豁然起身,狠狠在茶幾上砸了一拳,“事不宜遲,我馬上稟報族長,趕緊裝船起運,即便是這次糧食賠本,我也要將這個煤精的生意抓到手。”然后也不管雙眼充滿企盼的十五郎直接就往外走,但走到門口想起,十五郎怎么沒跟上,轉身看時候,卻見那小子滿臉沮喪的站在那發呆,當時略一沉思,立刻哈哈一笑:“小子,這次你跟我去平陸見識見識這位呂大人,同時,如果拿下了這煤精的代理權,我向族長舉薦你擔起這煤精商行的事情。”

那小子聞聽,不相信的抬起了頭,眼睛里由沮喪轉而狂喜,咕咚一聲就給五叔跪下使勁的磕頭。

李之秋大笑道:“有磕頭這功夫我們早就走出十萬八千里啦。”

湖州的李之秋是這樣的安排,同時,聰明人絕對不在少數,尤其南方開化,經商成風,巨商大賈遍地都是,當他們看到呂漢強鼓搗出來的煤精的巨大優點的時候,幾乎全部的人都動了心思,紛紛與各地皇家驛遞商行緊急聯系,希望能得到這個煤精的當地代理權,大家都知道,只要將這個東西拿到手,那可是幾代人的吃喝富貴啊,怎么能放棄?于是,各地商行立刻門庭若市,富商巨賈紛紛上門,訂貨求告,但無論是哪里的商行,給他們的消息都是,這東西只能拿糧食換,不要現銀。

這就是門檻,沒有通融。于是,幾乎就在一夜間,無數的富商巨賈也開始加入到了收購糧食的大軍里,這一下,帶動了南方各的的糧食價格,原先兩錢多點的糙米,這時候一路飆升,最終達到了歷史上從來沒有的五錢的最高價格,現在,這些嗅覺靈敏的大商賈已經不再在乎糧食的利潤了,只要有了糧食,拿下煤精的當地的代理權,就要不惜一切代價,這樣的價格。

這讓老百姓笑的合不攏嘴,不但輕松完成了稅負,而且還略有了點盈余。百姓足額繳納了賦稅,官府也大喜,不像往年,上繳戶部簡直就是拖拖拉拉,還要積欠,現在好了,一船船的銀子從南方向京城戶部押運過去,立刻讓戶部尚書等等眉開眼笑,當時崇禎樂的都快掂出了韭菜餡了,這個良性循環的結果是呂漢強怎么也沒想到的。

糧食到手了,當然要找人運輸,這給呂漢強運糧,當然要用商行的車馬行啦,正如十五郎看出來的好處一樣,大家也看出了這個好處,糧食只要一上商行的船,那立刻就等于已經將糧食交付給了呂漢強,這樣把握的事情這么不干?于是,坐鎮杭州的商行車馬行的龍威簡直每天都被各地蜂擁而至的糧商堵在門里寸步難行,咬著后槽牙忍住大笑,擺出了一副我沒船,我要漲價的架勢出來,狠狠的為商行賺了一大筆收入,現在看來,按照當初呂漢強給他下達的創收目標,已經遠遠的超過了,這真是形式一片大好,不是小好,是大大的好。

正在忙著四處租賃船只賺取中間差價的龍威,這天卻迎來了自己商行總部總管趙良,風塵仆仆已經明顯消瘦的趙良,精神卻好的狠,幾乎就是亢奮狀態。

一進來,就直接問糧食準備的情況。

龍威就默算了一下,然后報告他道:“現在已經開始在我們這里定船的糧商已經不下一百戶,需要的倉位最低不下二百萬石,我明天就準備發出第一船隊,那位是湖州李家,單單他一家就足足有十萬石糧食,這下也該能解了協辦大人的燃眉之急了吧。”

“我這次來就是奉協辦大人命令,放下督查江南商行,直接插手糧食運作問題,大人那里難啊,難到無米下鍋的境地,難道已經開始施行配給制度了,而山西那幫該死的官員,不但不給予支持援助,反倒四處刁難,竟然都使出了劫扣大人辛辛苦苦購買的一點糧食的地步,現在只要這十萬石糧食優先運到,那么,就能展緩一下大人的窘況。”

龍威一聽,當時大急,立刻站起來:“這幫混蛋,他們到底還是不是大明的官員?”龍威大罵幾句,但也知道罵人是不解決問題的,“我不能等明天了,我馬上就去湖州,立刻督促他們起運。”

趙良一把拉住龍威:“這次押運我親自跟著,一來我有權調動沿途商行武裝沿途保護,這隊糧船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出事的,第二我也要順路去協辦大人處匯報商行狀況,而你哪里也不能去,就在這江南督促糧商起運,不要說十萬石,就是一千兩千石也要起運,千萬千萬。”然后突然壓低聲音道:“大人有令,不但他要求你盡最大努力收購糧食,而且一定要在山東等地存儲一批,數目不得低于五十萬石,一定要在十月前完成這個任務,大人一再叮囑,這事情一定要辦,而且一定要完成。”

“這是為何?”龍威很疑惑。

“大人沒說,不過大人絕對不會無的放矢,你我只要照辦就成。”

龍威神色嚴肅的點頭:“總管大人放心,我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將江南的糧食運到平陸,并且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務。”

“對,這已經不是賺錢的問題了,這是關乎呂大人賑災成敗的問題,呂大人,絕對不能給東林那幫混蛋一點借口,呂大人,不能倒。”

湖州碼頭,一大早李氏族人幾乎站滿了所有的場地,隨著李氏族長一聲悠長的祝福聲,李之秋站在船頭對著身邊的船長大吼一聲:“起帆,我們走。”

老船長將手中的紅旗用力揮舞,悠長大吼:“起帆嘍——我們走著——”立刻,湖州碼頭千帆豎起,隨著鼓檔的西南勁風,鋪天蓋地的風帆揚起,一條條滿載糧食的大船帶著所有人的希望,楊帆出行。


上一章  |  大明督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