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正文
回到現實。
雖是新春佳節,可京里的形勢一點都不穩定。
將耿連城的事跟海棠悄悄說了,海棠倒不安起來,摟緊秦琰道:“殿下,莫回京。”
秦琰心中安慰,知道海棠又與自己想到了一起。
“太子被暗中加害多年,實在始料未及。尤其父皇最近亦被殃及,身為兒女,心里如何過意得去。本該是立即啟程回京的……”
海棠搖頭:“殿下不敢說的話,我來替您說。如今回京,非但與事無補,反而還會讓殿下自投羅網。太子荒唐,早已不是一年兩年,他受荼毒已深,就算你立刻回京,也已無力回天,又何苦做此徒勞之功?”
海棠說得對。海棠說得都對。
這真是一個滿懷歉疚的決定。秦琰遵從了理智,沒有回京,卻在第二日又悄悄地放飛了傳信的鴿子,與京城的聯系分明是更加緊密了。
過了正月十五,浩浩蕩蕩的穆王行隊終于啟程。
他們要回京了。
不過,不是徑直回京,而是打算繼續如在上浦這樣,一路玩回去。
聽聞此,不少朝臣心中一安,看來河南那么大的差事,那么多的漏洞,終究朝廷也不敢鬧大,睜一眼閉一眼的,如今可不就是已經熬成了老油條?最多換一批官員,繼續當官去。
當得再不好,也敵不過之前幾位的段數。老百姓是很健忘的,只要新上任的官員做點兒暖人心的舉動,百姓心目中就視他為青天了。
哪里還有人追究之前是誰修的河堤?
倒是宮里的林貴妃,直呼看不懂。
“老三這是沒玩過?這一路回程,也無什么非去不可的著名景點了,怎么還不著急往回趕?你父皇的身子能不能撐到那個時候,還是個問題……”
慶王卻陰陰一笑:“為何要急著讓他趕回來,母妃是要托付他什么嗎?”
林貴妃是慶王母妃,穆王的母妃是德妃,好好地在宮里呆著,哪里還需要一個嬪妃來“托付”,再說了,自己想“托付”,難道秦琰就會領情?
便揮手笑話慶王:“你傻了吧,我還能托付別人?實在是瞧著他遠遠的,似乎伸臂也夠不著,倒覺得神秘起來,心里不著落罷了。”
這話說到慶王的心里,他也為此事不著落呢。
“孩兒想過了,那三呆子,暫時應該還不會跳出來,他實力還不夠。”
林貴妃撇撇嘴:“你們都瞧不上老三,可我覺得老三也是勁敵。你父皇的確是談不上多喜歡他,可是,也完全不討厭他啊。”
這話倒是很實在。
有時候,不討厭,就足以讓人覺得恐懼,它意味著無限可能,意味著隨時可以反轉,而這一切,自己雖略有察覺,終究并沒有太在意。
這下輪到林貴妃得意了:“放心吧。黑衫客在盯著他們。若不是老三夠狡猾,早就被神不知鬼不覺地解決在半道上了。”
慶王一凜,低呼道:“什么?母妃竟用了黑衫客?”
“養著也是養著,總要拿人試試刀。誰讓他之前偷偷摸摸地在外邊玩呢,現在倒是不好下手了。”
慶王也是一頭汗水,深深覺得宮里的女人和朝堂上的男人,思路委實不一樣。
委婉地請母親以后不要插手這件事,心里則暗暗罵人,回去要好好整頓,把那些沒有全心全意忠于自己的白癡給整治掉。
林貴妃被兒子委婉地鄙視了,心里也不服,哼道:“我看你不急,眼下你父皇這個樣子,總要老三回來,給你們老大老二的事情作個見證。”
慶王只得低聲道:“父皇不足慮。關鍵還是太子擋道啊……至于三呆子,不回京,他就攪不起風浪,壞不了我的事。不過,也快了,等他回京之日,便是孩兒一切籌謀成功之時。只求母親跟著孩兒的思路走,不要再自作自張。”
林貴妃說得沒錯,這一路回來,已比不得去時。尤其是河南的官員和鄉紳們太過熱情,送了好多好多禮物讓他們帶回來。再加上秦琰與海棠還喜歡在各個鄉鎮和街巷里找客棧,實在難免走走停停的風格。
這一日,宮里突然有急信送出。驛站快馬一路奔波,半點不得歇,一程換一程地,快速將急信送到秦琰處。
秦琰一看,這回是真急了。
德妃病重。
而且來勢洶洶。
海棠不信,半點不信。上輩子德妃身子一直好好的,就是到秦琰當了皇帝、海棠入了后宮,她還有的是力氣四處發號施令,怎么可能現在就要硌屁?
想想都不可能。
掐指一算,已是一月末,再挺幾日,便是那個“大日子”,無論如何,不能讓秦琰在二月初三前回京。
海棠道:“騙你回京呢,不知又要生什么事。”
秦琰將信將疑。太子病重,他早有預料;父皇病重,也已經有了端倪;但是母妃病重……
德妃身子向來都不錯,之前王府也一直有書信傳遞到秦琰處,也完全沒有提及德妃有何不適,這一會兒的功夫就病重若此,真正讓人難以置信。
猶豫中,秦琰沒有啟程,按著自己的節奏走著,嚴密關注京中。
二月初一這一天,他們離京城大約還有兩三百里的樣子。驛館突然又來了一封信,卻是家書。
秦琰閱家書,海棠從來都是回避的,免得秦琰尷尬。可這次,海棠沒有,她緊張地站在一邊等消息,看看家書中,會不會說德妃病重。
說實話,海棠也緊張。若德妃真的病重,那她之前的勸慰,就是罪惡的。
結果讓她又是驚訝、又是苦澀。
秦琰看完家書,立刻就將自己關進了里間。平常他是最喜歡讓海棠陪著的。
好反常。海棠無助了,只得去找榮貴。
可榮貴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說信是王妃寫的,又說殿下若是要回家,快馬加鞭的話,明天就可以抵達京城。
就在秦琰猶豫不決的當口,竟然來了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德妃身邊的大太監,帶著德妃的信物來了。
要秦琰立刻回京進宮去見她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