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4.
1534.
金蕎腦子不比汪涵好用,以至于汪涵說了那么多話,金蕎只能迎合,臉上卻還是茫然的模樣。
汪涵在蕭月那的所作所為如同一陣風,汪涵才走不久,唐饒那邊就已經知道了個清清楚楚,包括汪涵跟蕭月之間的完整對話。
可惜靠山門喜歡汪涵的人不比蕭月多,添油加醋的話里話外,全是對蕭月的袒護跟對蕭月的詆毀。
“老大,你得為副門主做主啊,副門主被夫人欺負得那么慘,萬一她想不開有個三長兩短,咱們靠山門損失的可是一個有用之才!”
唐饒坐在案前處理事情,茶相子早就給唐饒通風報信,說夫人這回找的事兒有些麻煩,只是沒想過他還沒消化所謂的麻煩有多大,外面就一群群人圍了上來,非要唐饒給個公道出來。
“給副門主做什么主?”
唐饒裝瘋賣傻是個好手,他將東西放到案上,茫然地看向在座各位,發現各位看向唐饒的眼神里充滿了仇恨,這就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副門主還在養傷,沒想到夫人汪氏找到副門主,將副門主氣得病情加重,恐怕……恐怕這命不久矣!”
蕭月命不久矣?
這是誰下定的醫囑?
唐饒的目光一直在那個說話人的身上,從他的一舉一動,很容易看出此人必定在來之前做了功課,知道該怎么跟唐饒說,怎么協商。
“命不久矣?就因為氣了下,就活不下去的話,這命上了戰場,也當不多大作用,說起來我這夫人還做了件好事。”
幸好蕭月沒有在場,否則聽了唐饒這話,她得當場氣死在這。
“老大,可副門主沒做錯事情,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找咱們靠山門的麻煩,這回可能是別人,下回可能就輪到咱們,風水輪流轉,總有一天夫人也會找咱們麻煩,那時候……”
這個起頭說話的男人幾句話就引起全場人的憤怒,他們剛開始只是被組織到這來,倒并不是有其他目的,但聽了男人的話,感受到汪涵即將帶來的危機后,各個開始惶恐起來,趕忙找隊伍,拉關系,抱團,只為了讓汪涵能在唐饒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被唐饒冷落,那樣他們才能在被汪涵找麻煩后,第一時間找到唐饒,讓唐饒給個說法。
“老大,您得給咱們做主啊,夫人今天可以找副門主麻煩,后頭也可能找咱們,副門主實力那么強都傷成這樣,什么時候輪到咱們,咱們連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啊。”
這戲是不是過了點?
唐饒相信汪涵是那種會找人麻煩的人,他卻不信汪涵時間多得隨時想去找人麻煩,還不偏不倚地找蕭月,真當蕭月好欺負,所以都找她去?
“這是我的家務事,這么早說誰對誰錯,我該給誰講道理都還太早,諸位有那時間,不如幫我把剩下的七大金剛揪出來,想殺你們老大的人,你們不去關心,想殺你們副門主的人,你們恨不得立馬把對方找出來碎尸萬段,看來一個老大,現在連個副門主都不如了?”
唐饒悶哼一聲,他這么做,無非想給在場的人敲個警鐘,讓他們知道靠山門是誰的,紫荊城是誰的,他們是跟著誰在打天下?
能站在唐饒面前的,身份不低,他們里面也沒人是傻子,特別當唐饒一個眼神射去,他們全部低頭,裝成一副我正在反思剛才話里有沒有錯誤的樣子。
“老大,小的不敢。”
“靠山門中,老大說的話咱們都必須服從。”
“老大,剛才全是小的們一時沖動,咱們也在氣頭上,沒想那么多,經老大一提點后,咱們全都想明白,也再不會跟老大提這些話出來。”
跪在下面的人一排排的很是整齊,只可惜賞心悅目的隊列里面經常會出現些說話不太中聽的老鼠屎,這些老鼠屎讓人看著就心煩。
有時候他也想問問自己,靠山門進人的標準到底為何,考核這些人的,又是些誰,此次選人任務到底在誰手上,怎的選出來的人質量就那么差呢?
“玥兒,你覺得下面的人跟汪涵比起來,我該相信誰?”
唐饒拿不定主意,身邊再也沒個說話的人,他勉為其難想先聽聽玥兒的意見。
“這得看主子想聽安慰人的還能顧全大局的話還是想聽實話了。”
早在來人說話開始,玥兒就一直在旁邊靜靜聽著,腦子在快速思考,當然她的思考都是從自己主觀出發,也沒想過唐饒會突然問到她一個婢女身上去。
唐饒一聽還有兩個答案,他頓時來了興趣,“那好,既然你早有想法,那把你兩個想法都說一遍,這兒人多,你又剛好被我點名說,也省得下面的人背后嚼舌根說咱們串通一氣。”
下面的人表示委屈,他們做什么不好,要背后嚼舌根,嚼舌根也就算了,還非要嚼唐饒,那不是自討沒趣?
不過腹誹歸腹誹,他們不認識唐饒身邊的婢女,也想看看能留在唐饒身邊伺候著的女人,究竟手上有沒有兩把刷子。
“其實吧這說白了也就只是兩個女人之間的斗嘴,說些顧全大局的話,咱們都是外人,既然是女人家的斗嘴,玥兒覺得,女人家心眼小,不過也不是小到不可調節,夫人跟副門主認識世間還不是太長,她們相互不了解也是正常,若是再給副門主和夫人多一些相互了解的機會,說不準她們很快就能握手言和。”
這是顧全大局的話,玥兒說得含蓄,到最后說了跟沒說,似乎沒多大區別。
“還有實話呢?”
這才是重頭戲,也是唐饒最想聽的一部分。
只見玥兒款款而來,當著跪在地上的前輩們行禮道:“也不怕得罪各位前輩,既然主子讓玥兒說些玥兒粗鄙的想法,玥兒便私以為夫人誰都不找,偏就要找副門主,各位難道一直沒覺得里面都奇怪之處?”
奇怪之處還真沒有,但傳聞他們倒是聽過不少。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