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秋隨夏至。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小說不知不覺,陳楓在銀湖鎮已經待了接近一年。
這一年,是陳楓修為進境最慢的一年。之前,他用了不足兩年的時間,從懵懂無知的普通少年,一躍成為八星秘士。可是這接近一年的時間里,他才不過九星秘士。耗費這么長的時間,陳楓多數是在歸還以前的欠賬。此前,他的修為快速提升,但一直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穩固。他修煉的秘術也很多,各類本領匯聚于一身,有些只是了解一些皮毛,比如芳華秘力、滄海訣、感應秘術和固本培元術。哪怕是他極為擅長的秘識、枯榮秘力、三色火焰、風雪戰意等,也都有很大的提高余地。
依照斗離所傳授的方法,陳楓進一步開發著體內的隱秘經脈,一根已經完成,另有一根尚在進行。開發過一條隱秘經脈再去開發第二條,難度很大。有一次陳楓差點因此走火入魔,讓他接下來好幾天不敢再開發隱秘經脈。后來,陳楓無意之中試著修煉了得自范青的儒家功法中的養氣圖,倒是讓體內的秘力安穩了許多,最后終于開發出第二條隱秘經脈。現在,他是一邊按照養氣圖修煉心性,一邊開發第三條隱秘經脈。一旦三條隱秘經脈有成,再配合滄海訣的局域循環,便是他沖擊秘師之時。
一年的時間里,諸天星月珠依然在沉睡,但是陳楓秘力的修煉卻沒有停頓,秘力每一天都會強盛一點。每晚修煉時,秘力從四肢百骸、各處秘旋和秘之穴中流出,然后慢慢地如涓流入河,匯成一股,隨后順著經脈這些河道在全身流轉,都讓他向著秘師境界更靠近一些。隨著修為的提升,身體的敏捷和協調性都有很大加強,精神更加集中,精力更加旺盛。
隨著時間的累積,秘力的運轉更加富有規律,陳楓對這些規律也更加熟悉。
不過,隱秘經脈中的白色液態火焰,也就是火鳥的身體,還沒有完全聽從陳楓的指揮。陳楓試圖想引導這種液態火焰和其他三色液態火焰一樣流轉,可這股火焰并不屬于他,而像擁有自己的生命和意識一般。可是,火鳥對他畢竟有了反應,比最初好了許多。因此,陳楓并不氣餒,仍然不斷地嘗試著。次次失敗,卻不灰心。
按照《冷之密卷》和從乾老魔和朱聰身上得來秘籍的記載,陳楓又修煉了幾門秘術。忌蛇生的那本秘籍,講的多是如何用毒,陳楓只是熟讀了一遍,有所了解,并沒有過多修煉用毒之法。忌蛇生的那些手段,在秘者爭斗之時極為有效,但并非正途。陳楓去熟悉,主要還是避免日后著了別人的道。貪多嚼不爛,大多數時間里,他還是在鞏固已經學過的秘術。
閑暇之時,陳楓開始利用迷石、魂湮石、碧磷石和空靈木煉制陰磷箭。煉制的過程,很考驗他的耐心和對簡單秘術的操控。有時候,他甚至將秘識都用上了。即使這樣,他也是在浪費了足足一般的材料之后,才煉制出了十根陰磷箭。陰磷箭雖然只能一次性使用,但是因為陳楓使用的材料十分珍貴,所以每一枝陰磷箭的威力完全和中品秘寶相若,而且使用十分方便,不需要提前過多準備,也不會有什么秘力波動。
陰磷箭雖然不是秘器,乃是一次性的物品,但畢竟是陳楓在煉器上走出的第一步。
陳楓的修煉都安排在夜晚。白天他也會思考一下關于修煉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時間都忙于照顧店里的生意。雖然這間雜貨鋪處于銀湖鎮偏僻的一隅,但因為陳守業和陳楓做生意童叟無欺、價格公道,貨物比較齊全,建立了良好的口碑,生意倒也過得去。除了支付陳楓的工錢,陳守業還能盈余不少。這樣一來,妻子楊氏和女兒小翠便不需要沒日沒夜地到沈大官人家做工。
待得時間久了,陳楓對銀湖鎮都熟悉起來,街坊四鄰也都接受了陳楓這個初來乍到的小伙子。
清閑下來,小翠便常常帶著陳楓到白銀湖畔和江邊散步。因為相處日久,二人也熟絡起來,陳楓感覺和小翠像是兄妹一般。
“小楓哥,你看,天上有一對大雁在飛呢!你說,大雁會老嗎?”
“自然會啊。”
“人老了會死,大雁老了豈不是也會死掉?可是,它們死在什么地方了呢?誰會埋葬他們呢?”
“它們感覺自己飛不動的時候,會找一個無人的僻靜所在慢慢死掉。它們也不需要別人埋葬他們,天地會為他們準備最好的葬禮。”
“原來大雁這么聰明啊!小楓哥,你懂得真多。對了,小楓哥,你下輩子是要做一個大雁呢,還是做一條魚呢?你看,魚也是自由自在的呢!”
“下輩子我還想當人,為什么要做大雁和魚呢?”
“你不是說你喜歡大雁和魚嗎?”
“我喜歡吃魚……”
“小楓哥,你真壞!今晚不準你吃魚!”
“那可不行,誰叫嬸嬸做的魚那么好吃。”
“那倒是。一想到娘做的糖醋魚,我現在都饞了。對了,小楓哥,我吹豎笛給你聽吧?我吹的豎笛很好聽呢!哎呀,這次忘了帶豎笛來這里了。”
陳楓沒想到小翠還會吹豎笛,而陳楓恰恰有穎兒所贈的豎笛,便取了出來。
“哇,好漂亮的豎笛。買這個豎笛要花很多錢吧?”
“這是一位朋友送的。”
“小楓哥,有機會你也送我一根這么漂亮的豎笛好嗎?”
“嗯,若是遇到好的,我一定買下來送你。”
“那你可不能賴賬哦。”
“不會的。若是我賴賬了,你可以讓叔叔扣發我的工錢。”
“那一言為定。小楓哥,我來教你。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曲子。對,手指按在這里……”
陳楓便隨著小翠學起了豎笛,嗚嗚咽咽的。
此后,傍晚的白銀湖畔常常能聽到或悠揚或不著調的笛聲。自然,后者是陳楓吹的。(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24/24212/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