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馭大明第802章 孤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馭大明 >>權馭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802章 孤城

第802章 孤城


更新時間:2017年05月12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權馭大明 


天啟七年正月十二,努爾哈赤親統八旗兵約七萬人,對外號稱十五萬大軍,在沈陽誓師后揮軍南下,兩日后西渡遼河,直撲錦州。

得知著努爾哈赤率領著后金大軍來襲后,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等地的明軍頓時就慌了起來,誰也沒想到后金軍竟然來得如此之快。

面對后金大軍的壓力,原本那些要堅守關錦防線的明軍將領紛紛選擇后撤山海關,他們有自知之明,知道憑借一城孤軍無法與后金軍相抗衡。

石門山一戰不僅使得李宏宇揚威,同時也使得關外的明軍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后金軍隊的可怕。

現在錦州和右屯等地的將領很多都是當時隨著娜仁托雅從錦州增援石門山的人,目睹了石門山戰場的血腥,他們可沒有水師和禁軍那樣驍勇善戰,又沒有李宏宇坐鎮穩定人心,故而誰又會固守城池?

再者說了,撤往山海關是高第的命令那些明軍將領并無后顧之憂。

只是,由于先前他們消極應對高第的撤退命令,故而錦州和右屯等城的大量糧草輜重來不及轉移,分布在周圍的百姓也有許多沒能及時撤走。

所謂兵敗如山倒,雖然明軍并沒有跟后金軍交戰,但這種不戰而撤的行為已經跟戰敗沒有什么區別。

故而,撤退途中明軍士兵和百姓們相互擁擠,亂成一團,形勢無比混亂,到處都能聽到悲慘凄苦的哭聲,這使得軍隊士氣很快就降到了谷底。

后金的將領們原本以為要經過一番戰事才能攻占錦州和右屯等城池,畢竟當地的守軍都還沒撤離。

可誰成想錦州和右屯等城的明軍竟然不戰而撤,猶如當年的廣寧城一樣,使得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那些城池以及里面囤積的大量糧草。

這使得后金軍的將領們感到有些難以置信,要知道就在兩三年前明軍還動了錦州之戰和石門山之戰,兇悍的戰斗力使得后金軍吃了大虧,沒成想現在明軍竟然連交戰的勇氣也沒有,白白將城池拱手于人。

其實,后金軍這次可謂撿了一個大便宜,如果不是明軍倉促之間換帥并且改變了既定的經營關錦防線的方針,那么錦州和右屯的明軍又豈會輕易撤退。

由于高第早已經下達了撤退的軍令,一旦他們固守城池的話就等于違抗了軍令,畢竟錦州和右屯等城的官員和將領沒有袁崇煥的底氣和魄力,即便是他們全部戰死恐怕也會落得一個不尊號令的下場。

再加上后金軍此次來勢洶洶,而主張撤防山海關的高第并沒有跟后金作戰的額經驗,故而為了穩妥起見很可能不會派兵前來救援,這就使得錦州和右屯等城的明軍將領哪里還有斗志。

當錦州和右屯等城的軍民狼狽地經過寧遠城南下山海關時,鎮守寧遠的袁崇煥和祖大壽手中的士兵不到兩萬。

高第得知后金軍來襲后,已經兩次給袁崇煥去公文讓其率軍撤回山海關,憑借山海關之固抵御后金軍。

并且,高第明確告訴袁崇煥他不會派援軍去救援寧遠,以免被后金軍路上伏擊。

雖然前有勁敵后無援兵,形勢異常險惡,不過袁崇煥卻沒有理會高第的命令,而是下令整軍備戰,這不僅僅是為了大明同時也是為了他們各自的命運而戰。

顯而易見,一旦明軍退回山海關的話,那么關外的大量明軍都會被裁撤,這樣一來不少將領就會返回原職,無法再建功立業。

袁崇煥相信,只要他們能堅守住寧遠城抵擋住后金軍的幾波攻勢,那么高第迫于壓力肯定會派兵前來救援,難道要眼睜睜地看著兩萬明軍在寧遠跟后金軍血拼耗光?

尤為重要的是,袁崇煥與李宏宇談論過關外的局勢,故而認為努爾哈赤沒有對寧遠城的必得之心,以努爾哈赤的性格絕對不會為了一座無關緊要的城池去讓后金軍付出慘重的代價。

之所以說寧遠城“無關緊要”,并不是說其不重要,而是目前對后金沒有用處。

不僅寧遠城,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已經空蕩蕩的遼西對后金沒有什么價值,后金如果將其攻取的話反而是個累贅。

顯而易見,以后金的實力根本沒有能力來維持寧遠乃至廣寧駐軍的軍費,再加上路途遙遠,一旦明軍出動攻打寧遠等城池的話后金軍根本來不及救援。

因此,袁崇煥決定孤注一擲搏上一把,既是為了關外明軍的名譽,為了大明的顏面,同時也是為了關外明軍將領和士兵的前程。

石門山,戰死將士陵園。

努爾哈赤在四大貝勒等后金高官顯貴的陪同下前來祭奠在石門山之戰戰死的后金軍士兵,現場的氣氛顯得肅穆而蕭殺。

望著石碑上用漢字和女真文字記載的石門山一戰的經過,咳嗽著的努爾哈赤覺得石門山之戰仿佛就在昨天似的,如果當時能攻破石門山除掉李宏宇的話那么后金可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努爾哈赤很清楚,如果鎮守關外的人是李宏宇,那么那些明軍絕對不會棄城而逃,李宏宇肯定會在錦州與之決戰。

幸運的是,李宏宇是大明的朝之重臣,有很多別的事務要忙碌,故而沒有留下來坐鎮,否則后金將會遇到不少麻煩。

“父汗,這上面寫的東西簡直就是一派胡言,石門山一戰咱們大金的勇士豈會比明軍戰死的多!”

就在努爾哈赤望著石碑出神的時候,莽古爾泰走上前向其一躬身后說道,“兒臣這就讓人把石碑砸了,重新書寫。”

按照石碑上的記載,石門山一戰,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后金軍一連數天沒能攻下,在錦州明軍來援后撤走,雙方此戰損失慘重,后金軍戰死者過了明軍。

“別打擾戰死的將士們了,他們能在這里戰死是一種榮譽!”

努爾哈赤聞言沉吟了一下后向莽古爾泰等人吩咐道,“不得擅動這里的一切,本汗要用此地告誡我大金子民,明國并沒有咱們所想的那樣容易對付,為此萬萬不可有輕敵之心!”

“謹遵汗令!”現場眾人聞言紛紛向努爾哈赤躬身行禮,對他的這個決定感到頗為意外,按理說石門山之戰后金吃了虧,應該重新記載美化后金軍的表現才對。

可努爾哈赤說的也對,石門山之戰使得后金的將領們警醒,雖然他們在關外打了許多勝仗,但大明可不是任由他們待宰的羔羊。

終其原因,還是因為李宏宇讓人如此記錄了石門山一戰的經過,把雙方的局勢和處境都說的非常可觀。

當錦州明軍馳援石門山后,后金軍迫于逐漸逼近的蒙古援軍故而選擇了撤退,并不是被明軍所擊敗。

這就使得努爾哈赤認可了石碑上的內容,畢竟在他與李宏宇的這番較量中他并沒有落于下風,也并不是后金軍敵不過明軍,而是忌憚林丹汗所率領的蒙古援軍。

離開石門山的時候,努爾哈赤特意下令,讓人不得為難那些在陵園里守墓的守墓人,他們不僅照顧著明軍將士的英靈,而且也守護著那些戰死的后金軍將士。

有了努爾哈赤的這道汗令,以后無論遼東的局勢如何演變,石門山的戰死將士陵園都沒有受到過騷擾。

此事被視為李宏宇的高瞻遠矚之舉,用真實的史料保住了石門山的這座陵園。

寧遠城。

“大人,建奴已經把咱們圍了好幾天了,為何遲遲不見其攻城?”

議事廳里,袁崇煥召集了城里的將領布置防守任務,一名將領不由得好奇地問道,不知道后金軍在耍什么花樣。

原來,后金軍數天前就來到了寧遠城,但只是在城外駐扎,并沒有攻城的意思,這使得寧遠城籠罩在一股緊張的氛圍中。

“或許他們是在等待時機。”

袁崇煥聞言眉頭微微皺了皺,圍城比攻城對城里守軍的心理壓力更大,隨后沉聲說道,“不管他們搞什么鬼,咱們只要全力守城即可。”

“諸位,寧遠是咱們大明在關外的最后一座堅城,一旦被建奴奪去,那么關外之地將盡屬建奴,我等可就要成為大明的罪人!”

說著,袁崇煥語峰一轉,環視了一眼現場眾人后舉起右拳高聲喝道,“本官已經做好了準備,將與寧遠城共存亡,忠君報國,留名史冊!”

“與寧遠城共存亡!”現場的將領們見狀紛紛舉起右拳齊聲高呼。

這些將領里有不少人都參加了錦州之戰和馳援石門山,雖然也知道后金軍的厲害但寧遠城的城防可比錦州要強上太多,而且距離山海關也近容易得到山海關明軍的救援,再加上主戰的袁崇煥,自然會留下在寧遠城與后金軍決一死戰。

在關錦防線里,寧遠是整個防線的中樞,同時也是明軍防御的重點,很顯然明軍不可能嚴守關錦防線上的所有城池。

孫承宗主政的時間里修復九座大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錦州和寧遠,如果把關錦防線比喻為一條橫臥在遼西的長蛇,那么錦州是蛇頭而寧遠是蛇的七寸。

不過,由于孫承宗在關外主政時間只有兩三年,故而對城池的修建也有重點,寧遠城是修建力度最為強大的城池,對城墻進行了加高高厚。

值得一提的是,寧遠城還配備了十余門紅夷大炮而錦州卻沒有,有十門來自李宏宇后來給孫承宗所買的那二十門,這些都是袁崇煥鎮守寧遠城的底氣。

原本孫承宗想著等錦州城修建完畢后再把紅夷大炮調過去,結果時間上沒來得及,不過也幸好是這樣,否則的話那些紅夷大炮就要落進后金的手里。

(本章完)

新書、、、、、、、、、、、


上一章  |  權馭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