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馭大明第771章 二十四條大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馭大明 >>權馭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771章 二十四條大罪

第771章 二十四條大罪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26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權馭大明 
正文

正文

天啟五年六月中旬,朝堂上生了一件大事,新任左副都御史楊漣彈劾司禮監掌印太監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八一

隨后,京城的東林黨官員紛紛上書附議,痛斥魏忠賢禍國殃民,懇請天啟皇帝嚴懲。

與此同時,原齊楚浙等派系的官員也隨即上書,職責楊漣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為魏忠賢鳴冤叫屈。

這使得原本就波譎云詭的京城官場頃刻之間就炸了鍋,東林黨與依附魏忠賢的反東林黨的官員們針鋒相對,掀起了新一輪的較量。

那些原齊楚浙等派系的官員在京察中吃了大虧,被得到天啟皇帝寵信的東林黨肆意打壓,此時正憋了一肚子的悶氣,如今見東林黨竟然要對付同樣深得天啟皇帝信賴的魏忠賢,自然要全力反擊。

與京察時的情形不同,現在這些齊楚浙等派系的官員也有了天啟皇帝當靠山,自然不會再束手無策,肯定要再跟東林黨掰掰手腕了,看看誰的后臺更得天啟皇帝的歡心。

李宏宇第一時間就得到了這個消息,不由得苦笑著搖了搖頭,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不可避免地生了。

“操之過急,一葉障目!”對于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的事情,李宏宇心中唯有無奈地嘆氣。

姑且不說魏忠賢是否真的犯下那二十四條大罪,如今距離東林黨借京察打倒齊楚浙等派系還不到一年,楊漣就向魏忠賢難,其表現出來的鋒芒太盛,沒有哪個皇帝愿意看見如此強勢的派系出現在朝堂上。

再者說了,雖然天啟皇帝支持東林黨一舉打垮了齊楚浙等派系,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就完全聽從和信賴東林黨,與東林黨相比很顯然魏忠賢更受天啟皇帝的寵信。

因此,在李宏宇看來,楊漣以及東林黨在錯誤的時間選擇了錯誤的對手,勢必承擔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后果。

難道他們沒有意識到天啟皇帝一直在等待一個向東林黨動雷霆攻勢的時機?難道他們真的認為天啟皇帝有那么好糊弄的,會任由其左右朝政?這江山畢竟是皇帝的而不是東林黨!

另外,在李宏宇看來,楊漣羅列的二十四條彈劾魏忠賢的大罪也都是空有其興,威猛有余而殺傷不足。

說起來也有些可笑和無奈,楊漣的這二十四條大罪沒有一條能抓住魏忠賢的真正把柄,魏忠賢行事可素來謹慎,明明知道天啟皇帝要對付東林黨,自然不會給外界留有攻擊自己的口舌。

如果歸納起來,李宏宇把楊漣所列出的二十四條大罪總結為五點:

內官干預外事,壞祖宗二百余年之政體;翦除異己,違背先帝不改父臣之訓;濫襲恩廕,褻越朝常;掌管東廠,以快私仇、行傾陷為事;設置內兵,一旦變生肘腋,可為深慮。

在楊漣看來,魏忠賢欺上瞞下,飛揚跋扈,欲行不軌,實在是一個可惡至極的大惡人,留著的話必定擾亂朝綱。

東林黨的官員們為此也爭先控訴著魏忠賢的惡行,更有甚者稱魏忠賢公然稱為“九千歲”,謀朝攥位之心昭然若揭。

九千歲?這可是比親王還要高的稱呼,要知道大明的親王才“一千歲”,這可是皇帝不折不扣的忌諱,除非魏忠賢腦子進水了,否則的話豈會明目張膽地挑戰皇權的威嚴。

因此,李宏宇對此是頗為不屑,不要說魏忠賢不敢自稱“九千歲”,就是他敢這樣做那么依附他的官員們也沒膽子喊,只要一喊的話那么就是不折不扣的謀反大罪,那些官員的后臺是天啟皇帝又不是魏忠賢,誰敢觸犯這種忌諱?

楊漣上書彈劾魏忠賢的當天晚上,京城,乾清宮,南書房。

“皇上,老奴冤枉呀,決計不敢像楊大人所彈劾的那樣行事,更不敢自稱‘九千歲’,還望皇上明察。”

魏忠賢跪在地上,誠惶誠恐地向坐在案桌后面翻看奏章的天啟皇帝說道,“皇上,老奴愿意辭去所有職務,請皇上準許老奴去給先帝守墓。”

本來,楊漣彈劾的那二十四條大罪就已經令魏忠賢心生惶恐,“九千歲”的風言一出更是令他心驚膽寒,要知道這可觸犯了皇帝的逆鱗,誰敢這樣做無疑是找死。

“大伴起來吧,不過是一些捕風捉影的事兒罷了,大伴何必認真。”天啟皇帝聞言微微一笑,放下手里的奏章向魏忠賢說道。

由于魏忠賢自幼伺候天啟皇帝,故而兩人感情深厚,天啟皇帝于是親切地喊魏忠賢為“大伴”,把他與其余的內侍區別開來。

“謝皇上。”魏忠賢頓時松了一口氣,從地上起來后躬身立在一旁,楊漣忽然之間的難令他現在頗為被動。

“大伴,楊漣所說的這二十四條之事朕都清楚,你是奉朕的御命辦差,何錯之有?”

天啟皇帝見魏忠賢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樣,于是笑著安慰道,“大伴盡可安心,朕這就回復楊漣,讓他知難而退。”

說著,天啟皇帝拿起一旁的奏章,用朱筆在上面寫了一句話,然后讓一旁的內侍拿給魏忠賢看。

“老奴叩謝皇上天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魏忠賢掃了一眼奏章上的朱筆御批,立刻感動得老淚縱橫,連忙跪下謝恩。

奏章上寫著一行醒目的紅字:“一切政事皆朕親裁。內宮事嚴密,外廷何以知道!”

換句話來說,天啟皇帝此舉無疑是在給魏忠賢撐腰,明確告訴楊漣,司禮監是為天子服務的機構,故而魏忠賢所做之事都是奉他的旨意行事。

不僅如此,天啟皇帝還對楊漣有所苛責,司禮監可是在皇城里,與外庭的官員分屬兩個系統,如此一來楊漣如何知道魏忠賢擅權行事?難道他在司禮監安插有眼線不成?

毫無疑問,這行字對魏忠賢而言就是一枚定心丸,有了天啟皇帝的信任他還怕什么?

而且,魏忠賢還敏銳地覺察到了天啟皇帝對楊漣這道奏章的不屑,畢竟楊漣所說的二十四條大罪如果離開了天啟皇帝肯的話他哪一條都做不成。

尤其是“剪除異己”這一條,更是令天啟皇帝心生鄙夷,就在去年,東林黨人借著京察大肆打壓齊楚浙等派系不也是“翦除異己”?根本就沒有手軟。

畢竟,朝堂上的黨派之爭歷來如此,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天啟皇帝對此早已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冉興讓得知了楊漣彈劾魏忠賢的事情后大吃了一驚,連忙趕來上海縣見李宏宇,楊漣這道奏章可是一道導火索,一不小心就要點燃京城官場醞釀已久的火藥桶,使得東林黨引火燒身。

“這楊漣是不是犯了迷糊,魏忠賢可是皇上的人,他竟然想動魏忠賢,這豈不是在向皇上逼宮?”

見到李宏宇后,冉興讓不由得皺著眉頭向他說道,言語中對楊漣此舉頗為不滿,使得原本就緊張的京城時局變得更加復雜。

“說什么‘積威所劫,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內,亦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難道他不知道魏忠賢就是皇上手里的一顆棋子,何有肘腋之變的擔憂?”

說著,冉興讓冷笑了一聲,一臉不屑地說道,“楊漣這腔調倒與海瑞異曲同工,難道他想當天啟朝的‘楊青天’?海瑞再怎么說也是不結黨的!”

“駙馬爺稍安勿躁,皇上乃圣明之君,明察秋毫,英明睿智,定能圓滿解決目前之事。”

李宏宇知道冉興讓是擔心京城局勢出現大的變故,那樣的話無疑對大明不利,于是笑著安慰道。

至于冉興讓拿楊漣與海瑞相比,這里面也是有一段往事,海瑞曾經上書嘉靖皇帝,說:“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

而如今楊漣也對天啟皇帝說:“都城之內,亦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這并不僅僅拿天啟皇帝跟嘉靖皇帝相比,更為重要的是指責天啟皇帝的失職。

試想一下,在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時期,有哪名官員敢用如此的言語來跟皇帝說話?

這簡直就是狂妄和放肆,十有**會被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砍了腦袋,反正大明的官員多如牛毛,兩位皇帝也不在乎死上一兩個膽敢觸犯君威的官員。

“唉!”

冉興讓嘆了一口氣,憂心忡忡地說道,“此次楊漣既然已經彈劾魏忠賢,那么東林的那些人豈會輕易收手?我是擔心朝局會為此變得紛亂,現在關外戰事變幻莫測,一旦受到影響后果不堪設想。”

李宏宇聞言心中不由得一聲苦笑,冉興讓的擔憂并不是杞人憂天,如今的大明可謂是內憂外患,可掌握了大明命運的京城官員們卻熱衷于黨爭,擺出了一副不把對手打垮誓不罷休的架勢,著實令人感到遺憾。

“希望楊大人他們知難而退。”

隨后,李宏宇沉吟了一下,神色嚴肅地向冉興讓說道,東林黨的那些人如果再鬧下去的話就有逼宮的嫌疑,這會使得天啟皇帝對此下重手,畢竟皇帝可不是紙糊的老虎,豈能任由臣子們脅迫?

“但愿如此吧!”冉興讓聞言再度嘆了一口氣,他和李宏宇遠在江南因此對京城的事情是有心無力,故而只能選擇靜觀其變。

(本章完)

好書、、、、、、、、、、、、、


上一章  |  權馭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