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馭大明第445章 迫不及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馭大明 >>權馭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5章 迫不及防

第445章 迫不及防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權馭大明 


雖然魏忠賢心中對王安的異常感到非常好奇但他并沒有輕舉妄動,而是選擇靜觀其變,王安是宮里勢力最強大的宦官他現在根本無法跟其對抗。㈧ΔΔ㈠*8⒈

萬歷皇帝駕崩后王安執掌了司禮監,總管紫禁城的內侍事務,趁機把眾多親信內侍安插在了除了御馬監以外的內廷二十四監里,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宦官之。

早在清寧宮的時候王安就已經在內廷開始經營,他是太子的近侍故而投靠和巴結他的內侍很多,畢竟萬歷皇帝年事已高一旦駕崩太子可就是大明的皇帝,因此大家都要為將來考慮給自己謀一個好前程。

至于魏忠賢,雖然是皇太孫朱由校的近侍,但太子朱常洛正值壯年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故而等朱由校登基的時候恐怕已經是一二十年后的事情,很少人有精力和耐心等這么長時間,天知道中間會什么意外。

況且,隔開皇太子去巴結皇太孫身邊的近侍,這本身就是一件禁忌的事情,是一個愚蠢的行為,故而沒人敢巴結魏忠賢。

這使得魏忠賢在內廷沒什么根基,唯一能信賴和使喚的人就是在內侍中認的幾個干兒子。

別看魏忠賢成為了司禮監席秉筆太監并且執掌著東廠,但他并沒有掌握實權而是處于被架空的境況,大權依舊握在王安的手里。

泰昌帝固然死了可朱由校年幼無法親政,這就注定魏忠賢在此之前無法執掌司禮監,內廷依舊是王安的天下。

因此,這個時候誰敢投靠魏忠賢的話那就是在找死,王安肯定會想辦法予以懲戒。

魏忠賢很清楚他目前的處境,泰昌帝的英年早逝令他意外地登上了大明權力的舞臺,面對強勢的王安唯有耐心等待時機進行反擊,畢竟朱由校是大明的天子,這意味著司禮監遲早是他的天下。

沒過多久,魏忠賢正琢磨著王安的意圖時,大殿外忽然呼啦啦涌進了一群穿著孝服的文官,進殿后徑直向跪在蒲團上的朱由校而去。

在大殿里眾人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一馬當先沖進大殿里的楊漣和左光斗架起朱由校就往外奔去,使得李皇后等人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正在那里誦經和敲打法器的僧侶們也被這一幕驚呆了,紛紛停下了各自的動作詫異地望著闖進來的東林黨諸人,這使得喧鬧的大殿很快就安靜了下來。

“快,攔住他們!”

等到朱由校快被楊漣和左光斗等人帶到大殿門口處時,神色愕然的李皇后終于回過神來,意識到楊漣和左光斗等人想要綁走朱由校,面色頓時大變,連忙起身沖著大殿里的內侍和宮女指著楊漣等人急切地喊道,“別讓他們帶走太子。”

此時此刻,李皇后的腦海中一片空白,要知道這里可是乾清宮,楊漣和左光斗等人是如何闖進來的?

她并沒有下過傳召他們的懿旨,而朱由校更不會讓人把他從乾清宮帶走,因為朱由校并沒有受到軟禁,想出去的話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離開乾清宮。

呼啦一聲,隨著李皇后的命令大殿里的內侍和宮女紛紛沖向了楊漣和左光斗等人,想要把朱由校奪回來。

“太祖祖制,后宮不得干政,吾等擁立太子登基親政,阻攔者與謀逆無異!”楊漣見狀連忙沖著那些涌來的內侍和宮女高聲吼道。

內侍和宮女們聞言下意識地停下了腳步,有些不知所措地望向了李皇后,楊漣和左光斗等人可是朝中大臣,故而他們說的話,尤其是跟謀逆有關系的事情還是有著不小的威懾。

“強闖后宮,罪同謀逆,快給本宮攔下這些逆臣,勿讓他們傷害太子!”

李皇后的臉上浮現出震驚的神色,她這時才意識到楊漣和左光斗等東林黨人的意圖,原來是想要借著朱由校登基親政的機會把持朝政,隨即聲色俱厲地指著楊漣等人向現場的內侍和宮女喊道。

表面看來,楊漣和左光斗等人東林黨官員此次行事是為了避免李皇后干涉朝政,故而擁立皇太子朱由校登基為帝并且親政,將李皇后排除在了大明的權力中樞,是不折不扣的忠君愛國之舉。

實際上,東林黨人此次闖進后宮性質非常惡劣,與謀逆無異,使得皇權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和損害:后宮是皇帝生活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皇權,后宮被闖無疑是皇權權威的隕落。

即便是李皇后真的想要擅權,那么東林黨人也有很多辦法來進行抵制,而強闖后宮擁立朱由校絕對是其中的下下之策,對皇權是一種莫大的傷害。

顯而易見,東林黨人肯定知道這樣做極為不妥,沒有哪個皇帝愿意看見這樣的事情生。

試想一下,此例一開的話那么皇帝賴以保護安全的紫禁城宮禁豈不形同虛實,萬一哪一天朝臣們不高興了,以保護皇帝的名義闖進紫禁城把皇帝從后宮擄走,那么皇帝還有何尊嚴和權威?

通常來說的話,膽敢強闖后宮的宮禁去“救”皇帝或者皇儲的人,事先都要接到皇帝或者皇儲的“詔書”,歷史上最有名的莫過于漢末的“衣帶詔”,這樣臣下們才能奉旨行事,打著遵從圣旨的旗號進入后宮,否則的話絕對是不折不扣的謀逆。

東林黨的人肯定知道闖入后宮帶走太子朱由校一事極為不妥,聯想到當時朝堂上激烈的黨爭,可以輕易推測出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想所說的那樣阻止李皇后干政,而是為了控制朱由校,進而從與齊楚浙三黨的黨爭中勝出。

眾所周知,泰昌帝不被萬歷皇帝所喜,甚至在福王離京就藩后立朱由校為皇太孫,這肯定使得泰昌帝在擔任太子期間過得十分苦悶,朝堂上的勢力也不敢與其接觸以免觸怒了萬歷皇帝。

至于李皇后,先前在泰昌帝身邊的名份不過是一個“選侍”而已,泰昌帝的身邊有太子妃,根本就輪不到李選侍出頭,哪里有勢力可言。

對于那些李選侍恃寵而驕,一進宮就仗著泰昌帝的寵幸凌駕太子妃頭上,并且虐待朱由校和朱由檢的事情,簡直荒唐可笑直至。

后宮森嚴的等級豈是兒戲,一個小小的選侍膽敢如此猖狂的話即便是萬歷皇帝不話,那么朝中的那些以捍衛正統道義的朝臣也不會放過她。

不過,在泰昌皇帝駕崩之前,市面上并沒有李選侍在后宮橫行無忌的傳言,也沒有哪位大臣在朝堂上說起此事。

顯而易見,萬歷皇帝在世的時候連泰昌帝都要低調行事,那么李選侍更不可能囂張了,她要是膽敢欺凌太子妃并且虐待朱由校和朱由檢,那么依萬歷皇帝的脾氣肯定會活剮了她。

如果說李選侍恃寵而驕,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在泰昌帝登基之后,她的頭上沒有了萬歷皇帝這座大山壓著。

可話又說回來了,泰昌帝登基的時候太子妃已死,負責照料朱由校和朱由檢這兩個僅有的皇子的李選侍已經是后宮之尊,即便是治理后宮嚴格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與“恃寵而驕”沾不上邊。

況且,那個時候太子朱由校已經十六歲,也不是能任由李選侍欺凌的,在李選侍沒有誕下皇子前不可能去招惹朱由校。

崇禎皇帝就曾文悼念死去的李選侍,懷念與天啟帝一同受李選侍照料的童年,并且李選侍在移宮案后受到天啟帝和崇禎皇帝善待,由此可以見虐待一說乃無稽之談,既不合情理也有違道義。

縱使李選侍有心垂簾聽政,那么也是泰昌帝駕崩后生的事情,而且是依例行事。

當年萬歷皇帝登基后就因為年幼就是由其母孝定太后垂簾聽政,直至萬歷皇帝親政,當時并無官員提出有何不妥,畢竟主上年幼國家大事必須由太后來做主,君權豈是臣子們所能覬覦的?

與后世流傳李選侍弄權擅政恰恰相反,東林黨的人之所以膽敢動移宮案并且成功,無疑說明了李選侍在當時處于一個弱勢的地位。

試想泰昌帝僅僅當了一個月的皇帝,李選侍又如何能迅培養起朝中忠于她的勢力?這使得她如何擅權?只能忍氣吞聲接受移宮案的結果。

另外,對于后世傳言朱由校和朱由檢因為萬歷皇帝不喜歡泰昌皇帝,故而兩人小時候沒有受到過教育,尤其是朱由校是個文盲天子的說法,李宏宇是嗤之以鼻。

這種說法不僅荒唐可笑而且幼稚之極,很顯然是后世之人惡意的誹謗和污蔑,皇宮之中自然有著一套禮法與定制,皇子們自幼都會受到詹事府詹事們的教導,享受著大明最頂級的教育。

況且,虎毒還不食子,縱使萬歷皇帝再不喜歡泰昌皇帝,也不會剝奪了朱由校和朱由檢受教育的權力,如果皇家出了兩名大字不識的文盲皇子,那么屆時丟臉的可是萬歷皇帝以及皇家。

退一步來說,明朝中后期的文官以捍衛皇家正統以及社會道義為己任,尤其是東林黨,豈會任由皇子遭受無書可讀的冷遇,恐怕早就已經鬧翻了天。

好書、、、、、、、、、、、、、


上一章  |  權馭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