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馭大明第326章 韜光養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馭大明 >>權馭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6章 韜光養晦

第326章 韜光養晦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30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權馭大明 
看免費小說來言情

言情歡迎您,您可以選擇[]或者[]!

搜作者

溫馨提醒:“言情”無彈窗,建議您收藏,以便能夠輕松訪問!


作者:小黑醉酒

元宵節過后,一直坐視朝堂上和反對海外貿易兩派官員爭吵不休的萬歷皇帝忽然出手,一口氣貶走了反對官員的陣營中鬧得最兇的七名浙黨和三名東林黨的京官,進而一舉終止了這場由海外貿易掀起的朝堂紛爭。

在此次風波中,齊黨是最大的贏家,浙黨是最大的輸家,不過即便如此浙黨也就是朝堂上最大的派系。

至于東林黨,雖然也有不少人但由于上次京察受到了重創,故而現在處于被以浙黨為首、楚黨和齊黨為輔的朝廷聯合派系的打壓中,故而處于蟄伏期,一直尋找著東山再起的機會。

從萬歷皇帝對浙黨和東林黨的懲戒上也能看出,東林黨雖然反對海外貿易但并不像浙黨那樣沖鋒陷陣,而是躲在了浙黨的后面,這使得浙黨的七名京官遭貶,而東林黨只有三名。

而且,東林黨被貶的三名京官所擔任的職務并不重要,而浙黨的七名京官所處的位子就要重要的多,對浙黨的勢力削弱了不少。

齊黨之所以是大贏家,是因為萬歷皇帝提拔了五名齊黨的人接替了被貶者的位子,而楚黨則無人受到提拔。

實際上,楚黨內部對是否開啟海外貿易也有分歧,不過最終他們選擇海外貿易的開啟,畢竟湖廣出身的李宏宇是海關司的司關同知,他們自然不會扯李宏宇的后腿,同時也想趁機從中攥取更多的商業利益。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萬歷時期東林黨與齊楚浙三黨爭斗中哪一方能占據上風,要看哪一方能主持京察。

有意思的是,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輪流坐莊主持京察,這使得雙方都無法將對方置于死地。

京察就是考核京官的政績決定其升遷、留任還是降職,而大明朝堂重內輕外,京官占據了朝堂上的主導,而地方官依附京官。

這一點從大明的巡按和巡撫制度就可以看出,京城七品的言官一旦下到地方那么將有監察和節制地方三司級別的高官的權力,由此可見京官是官場的中流砥柱,大明的官員無不削減了腦袋想要留在京城。

故而,決定京官命運的京察就被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視為排擠打擊對方的手段。

萬歷三十三年,東林黨人都察院都御史溫純和吏部左侍郎楊時喬主持京察,準備貶謫當時在朝堂上占據主導地位的浙黨等,不過時任內閣首輔的浙黨黨魁沈一貫出手阻止,雖有一部分楚黨官員遭貶但最終確保楚浙黨在朝堂上的優勢,東林黨功敗垂成。

然而,萬歷三十四年,沈一貫遭彈劾離職,使得浙黨的勢力受到不小的損失。

萬歷三十九年的京察特別有意思,北京的京察由東林黨人主持,大肆驅逐齊楚浙黨的官員,而南京京察則由齊楚浙三黨的官員主持,故而大肆貶謫東林黨的官員。

等到了萬歷四十五年,齊楚浙三黨的浙黨主京察,大肆斥逐東林黨的官員,使得東林黨不得不偃旗息鼓,等待重新與齊楚浙三黨較量的機會。

由此可見,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在黨爭中交互占領上風,這也從側面反應出萬歷皇帝游刃有余地駕馭著朝局,說他怠政實在是有夠冤枉。

倘若萬歷皇帝真的怠慢政務,那么朝中肯定會出現一黨獨大的局面,而不會是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在爭斗中僵持不下,很顯然萬歷皇帝在幕后暗自掌控著朝局。

海外貿易風波的結束使得李宏宇得以返回京城的家中,他不僅是新軍編練使更是翰林院的編撰以及詹事府司經局的洗馬,自然有很多公務要忙碌。

與此同時,李宏宇還要著手張羅海關司的組建,海關司將取代大明與海外藩屬國通商的市舶司,成為與海外貿易的官方衙門。

根據大明的現狀,李宏宇決定先開寧波和廣州兩處海關,開寧波海關是因為寧波距離揚州和運河很近,揚州可謂是大明的商業中心,又有運河水運之便,適合于貨物的買賣和運送。

至于開廣州海關,則是因為廣州的港口距離南洋最近,方便于西洋人進行交流和貿易。

此時,最為開心和興奮的自然是華光書院里的那些稅官們,他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到萬歷皇帝竟然會開啟海外貿易,他們將成管理海外貿易的官員而不僅僅只是收稅而已。

這使得那些稅官們一個個干勁十足,都想要在海關司大展拳腳地干出一番事業,他們在李宏宇的講解下已經了解了海外貿易的遠大前景,屆時海外貿易將成為大明經濟的重要支柱。

李宏宇正式向那些稅官們宣布海關司將籌建商局和稅局兩大下屬機構,商局負責管理海外貿易的商業商務,稅局負責核收關稅。

隨著商局和稅局的建立,稅官們自然將分成兩個系統,在經歷了前面一段時間的公共業務的培訓后,接下來將進行專業業務的培訓。

所謂的專業業務和公共業務,是李宏宇根據后世的一些經驗開設的培訓課程,教授最基礎的現代商業和稅務的知識,足以應對即將展開的海外貿易事宜。

對于那些稅官是從事商業業務的培訓還是稅務業務的培訓,李宏宇和趙欣將根據他們的興趣以及平常的成績進行分配,人數上基本上對半分。

當然了,李宏宇和趙欣所做的與海關司有關的各項事務都會讓冉興讓參與,獲得冉興讓同意后再進行執行。

雖然冉興讓對海關司的事務一竅不通,現在正全力以赴地跟著那些稅官一同學習,但他畢竟是海關司的頭兒,自然要了解海關司重大事務的變動。

冉興讓有著自知之明,在李宏宇和趙欣向他講解了相關決策的用意和目的后就予以批準,海關司是李宏宇和趙欣組建和運作,他的目的是看好稅收,確保內庫能得到足夠的稅金,并不干涉海關司的日常運作,這是萬歷皇帝給他下達的命令和任務。

萬歷皇帝還是非常有識人之明的,海關司的設想已經超出了冉興讓認知,如果冉興讓插手其中的話反而會擾亂海關司的運作。

再者說了,冉興讓雖然貴為駙馬但大明的駙馬向來沒有存在感,故而有著舉人功名的他自然無法鎮住那些同樣舉人出身的稅官,所以不如老老實實地看住海關的稅收為好。

按照萬歷皇帝年前下達的圣旨,五月中旬李宏宇將在揚州正式向外售出海外貿易的配額,一共二十個,底價二十萬兩銀子,不設上限。

李宏宇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順利售出那二十個配額,這樣的話他手里才能有空閑的資金進行下一步的計劃,無論是新軍的編練還是水師的組建,以及海關司的籌建都需要錢。

萬歷皇帝已經給城外軍營的新軍提供了數萬兩的內帑而大明現在需要銀子的地方很多,已經無法再給李宏宇提供幫助,李宏宇唯有把希望寄托在這次海外貿易配額的賣出上。

雖然公務繁忙但李宏宇還是一絲不茍地按時進宮教授皇太孫朱由校,由于朱由檢跟朱由校在一起,故而李宏宇順道也教授了朱由檢。

不要小看了官階不高的詹事府司經局洗馬,這可是最先接近皇儲的職位,因此很容易成為皇儲未來的心腹,并對皇儲的認知產生深遠的影響。

而要想成為洗馬也并不容易,首先要有足夠的資歷和身份才能擔此重任,最起碼要是翰林院的翰林,這是一個門檻,否則很難進入詹事府更別提成為洗馬了。

說起來,多虧了李宏宇公務繁忙,使得他得以遠離朝堂上的爭斗,不過楚黨的黨魁吳亮嗣和黃彥士已經將他視為了楚黨,畢竟李宏宇跟楚黨的關系最親密,而楚黨全力李宏宇擔任海關司司關同知。

作為李宏宇的老鄉,東林黨大員楊漣也對李宏宇是器重有加,游說李宏宇加入東林黨,針砭時弊,清除朝堂上的黨爭,還大明朝堂一方安寧。

李宏宇對吳亮嗣、黃彥士和楊漣都很敬重,采用了虛與委蛇的策略來應對,他現在根基尚淺,因此不想過早地介入到朝堂上的黨爭中。

因為李宏宇所擔任的職務與各部院衙門都沒有沖突,再加上其剛剛踏入仕途資歷淺薄,故而沒人指望著他參與黨爭并沖鋒陷陣。

尤為重要的是,李宏宇平時行事低調,可以躲避朝堂上的那些紛爭,這使得他最終以公務繁忙為幌子,得以順利避開了黨爭的旋渦。

三月中旬,一支有著一萬五千余將士的部隊進駐了城外新軍營地,這支部隊從遼東趕來,是李宏宇選定的新軍成員,主要由降軍組成,另外就是遼東鐵騎、陜甘騎兵以及明軍中的蒙古騎兵。

由于是降軍,故而李宏宇這次從遼東調兵并沒有引發遼東將領的抵觸,反而令他們松了一口氣,誰也不愿意指揮降兵來打仗。

至于遼東鐵騎和陜甘騎兵,由于李志忠和柴時秀是新軍的重要將領,故而李如柏等人自然舍得分兵給他們倆。

而那些蒙古騎兵是滿桂的手下,都是已經內附了大明的蒙古人,騎射的技術要比明軍高出一個檔次。

隨著這支部隊的到來新軍宣告正式成立,進行了緊張的整編,先前在軍營中整編的士兵們相應升為了尉官和士官,成為了新軍這棵大樹的枝干,而新來的士兵則成為枝葉。

在新軍的一萬八千人中,西征軍的人數高達一萬五千,水師只有三千。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遼東參戰的部隊中南方沿海地區人數比較少,而李宏宇更希望從沿海地區招募水師士兵,這樣更適合水戰,畢竟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體質不同,各有適合作戰的地形。

另外,西征軍將來面對的敵軍勢力強大,而且一經抵達西北很快就會爆發戰事,而水師要想開戰的話還要等水師船只以及艦炮到達,以及海上的訓練,短時間內不會出戰,有充足的時間從當地招募士兵。

所以李宏宇自然要強化西征軍的力量,到了西北后西征軍還要招募五千人以達到兩萬人的配額。(看小說就來言情,手機看更爽!)


上一章  |  權馭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