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馭大明第323章 引發轟動的圣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馭大明 >>權馭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3章 引發轟動的圣旨

第323章 引發轟動的圣旨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30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權馭大明 

類別:

作者:書名:

十一月上旬,紫禁城,乾清宮東暖閣。

“皇上,這是臣的新軍編練方案,請皇上過目。”李宏宇把手里的奏章交給了一名內侍后,然后躬身立在一旁。

“坐吧。”萬歷皇帝向李宏宇微微頷首,示意他在一旁的圓凳上落座,然后拿起李宏宇的奏章仔細翻閱了起來,不時地點著頭,看樣子對李宏宇的新軍構思非常滿意。

在李宏宇的這份新軍編練方案里不僅有新軍的編制、軍銜、軍服等令萬歷皇帝耳目一新的設定外,而且在后勤方面有著詳細的介紹,很顯然李宏宇對后勤異常看重。

李宏宇不動聲色的坐在那里,暗中觀察著萬歷皇帝的臉色,從萬歷皇帝的表現來看他對自己的這份新軍編練方案非常滿意,這完全在他的預料之內,明軍的那套衛所制實在是太過落后,是導致明軍戰斗力低下的罪魁禍首。

不過,李宏宇這個新軍編練方案需要足夠的軍費作為支撐,這也是李宏宇為何把西征軍的人數定為兩萬的原因,人數再多的話他現在很難拿得出那么多的軍費。

按照李宏宇的構想,新軍的軍人分為三大類,即軍官、士官和士兵,其中士官也是士兵,是士兵中的佼佼者,也就是所謂的“兵頭”,協助軍官處理日常事務。

與士兵不同的是,按照李宏宇的設置,士官與軍官一樣屬于職業軍人,而士兵屬于半職業軍人。

之所以有職業軍人和半職業軍人的劃分,是因為這跟軍餉有關,職業軍人的軍餉高,足以養一家三口,而半職業軍人的軍餉低,只能顧自己吃飽飯。

由于新軍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李宏宇也給各級軍官和士官設下了最高的年齡限制,一旦到了年限而無法再往上晉升的話就只有退役。

而士兵的服役期限是五年,五年以后如果不能晉升為士官或者軍官的話將離開部隊。

這樣一來的話,新軍每年就會補充一批新鮮血液,使得軍隊保持著充足的活力和旺盛的斗志。

“這道奏章朕準了,你按此去籌備吧。”萬歷皇帝翻閱完了李宏宇的奏章后望向了李宏宇,微笑著說道,“看來朕要給你個差事了,讓你名正言順地編練新軍和組建水師。”

“謝皇上恩典。”李宏宇聞言心中一喜,連忙躬身道謝,這件事情他可是期待已久了,只要得到萬歷皇帝的首肯那么他就能執掌兵權。

“這樣,朕封你為新軍編練使和水師總督,這樣一來你就能防守去做這兩件事。”萬歷皇帝沉吟了一下,隨后笑著說道,“朕可是看好你,你可不能讓朕失望!”

“皇上放心,臣一定不會辜負皇上的厚望!”李宏宇聞言隨即站起身,向萬歷皇帝一拱手,鄭重其事地答道。

“對了,朕準備向外宣布海關司的事情,你這些天去城外的軍營躲躲。”萬歷皇帝聞言笑了笑,隨后想起了一件事情,開口提醒李宏宇。

“臣遵旨!”李宏宇聞言一躬身,鄭重其事地回答,這件事情現在可不是他所能摻和的,因此最好的選擇還是躲避風頭為好。

兩天后,萬歷皇帝召集了各部院堂官去東暖閣,讓內侍宣讀了兩道圣旨,使得現場眾臣大驚失色。

一道圣旨是建立直屬于皇帝的海關司衙門,另外一道圣旨是編練新軍和組建水師,每一道圣旨都出乎了各部院堂官的意料,而且都與李宏宇有關。

按照萬歷皇帝的任命,海關司的司關,也就是關長是壽寧公主府駙馬冉興讓,司關同知也就是副關長是李宏宇。

與此同時,李宏宇還擔任水師總督以及新軍編練使。

其中,海關司是正五品的衙門,司關正五品,司關同知從五品。

而水師總督和新軍編練使并不是常設職務,而是跟巡撫一樣是臨時性的派出性質的差事,故而沒有品級。

不過,與那些常設職務相比,沒有品級的派出性職務由于通常都是皇差,故而擁有的權勢更大

此時此刻,作為這兩道圣旨的主角,李宏宇已經跑到了城外的軍營中督導新軍訓練,知趣地避開朝堂上的這次紛爭。

李宏宇踏入仕途不久,在朝堂上可謂資歷淺薄,自然不適合卷進這次的事件離去,所能做的唯有靜觀其變。

再者說了,就算李宏宇想要摻和此事也沒啥資格,頂多以翰林的身份為萬歷皇帝進行辯解,但這樣一來無疑就得罪了整個文官集團。

故而,對于李宏宇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三緘其口,置身事外,靜待風波的平息。

果然,萬歷皇帝的這兩道圣旨下達后在京城官場掀起了軒然大波,不少官員都上奏表示反對設立海關司。

至于新軍和水師,朝廷的官員則沒有表現出什么抵觸的情緒,畢竟明軍在薩爾滸大敗一事過去不久,誰都意識到明軍現行的體制出現了問題,故而編練新軍和設立水師也無不妥,屬于強化大明的軍事力量。

最為重要的是,萬歷皇帝指明編練新軍和設立水師的費用由內庫出,這樣一來朝廷的官員們也就沒有了反對的理由。

海關司之所以跟新軍、水師受到了截然不同個的待遇,自然是因為其要管轄萬歷皇帝開啟的海外貿易。

在萬歷皇帝圣旨里,海關司將主導與海外諸國的商貿往來,其所收的海關關稅將納入太倉庫。

這就意味著萬歷皇帝決定廢除已經名存實亡的朝貢貿易,朝貢貿易與其說是貿易倒不如是大明對海外前來朝貢的藩屬國的一種賞賜。

由于洪武皇帝的禁海令,故而大明民間的海外貿易已經被禁止,大明與海外諸國的貿易就是由官方主導的朝貢貿易:海外藩屬國派使節來大明朝貢的同時帶來貨物與大明有關的衙門進行交易。

大明以天朝上國自居,故而對那些不遠千里前來朝貢的海外藩屬國給予了極大的優惠和關照,在與其交易時不計較利益的得失,以高價收購朝貢使臣帶來的貨物,并用低價賣給他們大明的貨物,使得其來一趟大明賺得盆滿缽滿。

值得一提的是,自海外朝貢的使臣團隊登岸起,其團隊里上上下下隨行人員的衣食住行就由大明相關的衙門負責,享受著貴賓般的待遇,大明每年在接待海外朝貢使團上花費甚巨。

因為大明的朝貢貿易使得朝貢的藩屬國會從大明得到豐厚的利益回報,故而不僅海外藩屬國樂于其中,頻繁向大明派出朝貢使團,而且一些不法之徒也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冒充海外小國的使臣跑到大明來渾水摸魚。

大明雖然地大物博,但因為洪武皇帝的低稅收政策戶部每年的進項有限,哪里經得起那些海外藩屬國這樣折騰。

況且,大明朝貢貿易最活躍的時期是鄭和下西洋時代,原本鄭和下西洋就已經耗費巨大,再加上越來越頻繁的朝貢貿易,已經對大明的財政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鄭和下西洋雖然是中國航海史上的一個偉大壯舉,既宣揚了國威同時也增進了與西洋諸國的聯系。

當然了,大明為此耗費甚巨,付出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除去龐大的船隊開銷不菲外,船隊與沿途海外諸國的貿易也都是遵從高買低賣的原則,以宣揚大明皇帝皇恩浩蕩。

這也是為何自從永樂皇帝和宣德皇帝后大明再也沒有組織過船隊西下,實在是國家的財政無法支撐下西洋的龐大開銷。

所以永樂皇帝對朝貢貿易做出了規定,除了朝鮮國是一年一朝外,其余海外藩屬國都是數年一朝,并且規定了使團的人數以及所帶貨物的規模。

由于從大明獲得回報越來越少,再加上海上有著不小的風險,所以海外的那些藩屬國逐漸失去了到大明朝貢的興趣。

尤其是后來西洋大航海時代的興起,使得西洋人乘船東侵,南洋不少國家被西洋人殖民統治,自然也就不會再到大明朝貢了。

雖然大明的朝貢貿易到了明朝后期已經名存實亡,但大明的官員一直以來以天朝上國自居,視朝貢貿易為大明給海外藩屬國的恩惠,是洪武皇帝定下的祖制,表明了大明天朝上國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不能輕易放棄。

另外,大明南方沿海走私猖獗,朝廷一些官員從中獲利匪淺,故而那些從海上走私中獲利的官員自然推波助瀾,用各種理由反對海關司的建立,否則他們一旦萬歷皇帝通過海關司開啟海外貿易,他們的利益就會受到巨大的沖擊。

萬歷皇帝與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們打交道快五十年,自然清楚屆時肯定會有不少官員反對,這些人冥頑不靈、因循守舊,只知道拿著祖制和禮法說事,一點兒也不關注大明的實際境況。

不過,萬歷皇帝并不打算理會朝堂上的反對之聲,真的把他逼急了他就把那些聒噪的大臣一腳踢出京城發落到偏遠地區為官,眼不見心不煩。

其實,對于萬歷皇帝堅持開啟海外貿易一事,朝中的大臣們也沒有什么好辦法,畢竟萬歷皇帝執掌大明朝政近五十年,跟朝臣們也斗了近五十年,資歷深厚,經驗豐富,一旦其拿定了主意大臣們將無計可施。

鮮為人知的是,大明除了三大征外還有兩場規模不小的戰爭,一個是平緬之戰,另外一個是河洮之變,萬歷皇帝都與眾臣意見相悖,力排眾議后下了圣旨,結果取得了兩場大捷。

這也是李宏宇為何著急要在萬歷皇帝在世的時候推動新軍、水師和海外貿易三件事情達成,除了萬歷皇帝外,無論是天啟皇帝還是崇禎皇帝都因為是少年天子而對朝臣們頗為依賴,即便是想要推動這三件事恐怕也會有心無力。


上一章  |  權馭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