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馭大明第304章 遼東經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馭大明 >>權馭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4章 遼東經略

第304章 遼東經略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6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權馭大明 
小說分類:

正文

七月底,以代善和皇太極為首的后金軍前鋒抵近鐵嶺,在鐵嶺坐鎮的李宏宇當機立斷,下令惶惶不安的鐵嶺守軍撤向沈陽。wˇwˇw.②⑤⑧.cōm

臨走之前,李宏宇把一封信留在了鐵嶺總兵府會客大廳的桌子上,信自然是寫給努爾哈赤的。

李宏宇在信里告訴努爾哈赤,開原和鐵嶺暫借努爾哈赤,兩年之內他必定收回開原和鐵嶺,讓努爾哈赤好好享受這一年的美好時光。

這封信先是落在了代善和皇太極的手里,兩人自然將其送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看完信后眉關緊鎖,神色顯得異常凝重。

幾個月前杜度手下的參領阿奇格在鴉鵲關前被突然出擊的遼東鐵騎滅了后,回到赫圖阿拉時曾經帶給努爾哈赤一個口信,說會拿下赫圖阿拉。

如今,努爾哈赤迫于形勢不得不放棄赫圖阿拉遷都開原,將赫圖阿拉拱手送給了明軍,這使得努爾哈赤對李宏宇感到十分忌憚。

與大明的其他官員不同,李宏宇不僅有著很高的軍事造詣,而且還善于與人打交道,并沒有輕視女真人和蒙古人,使得葉赫部和蒙古人給他賣命,打贏了鐵嶺之戰,進而一舉扭轉了明軍在遼東的不利局面。

努爾哈赤最怕的自然是與李宏宇這種以攻代守的明軍統帥打持久戰了,很顯然如此一來會壓縮后金的生存空間,并且逐漸通過戰爭削弱后金的力量。

因此,為了避免受到李宏宇的壓制,努爾哈赤唯有向北發展,吞并包括蒙古人在內的更多少數民族部族來擴充實力。

其實,李宏宇本想一把火燒了鐵嶺城,這樣對明軍最為有利,使得后金軍不得不聚集在開原。

不過鐵嶺與赫圖阿拉不一樣,鐵嶺是大明治下的城池李宏宇燒了它后肯定會惹來不少麻煩,不僅有畏敵避戰的嫌疑,而且無法向鐵嶺城的百姓交代,百姓們可還想著有朝一日重返家園。

八月初,李宏宇和汪可受、周永春等沈陽城的文武大員出城,迎接遼東經略熊廷弼,遼東明軍的最高統帥。

“李巡撫,遼東能有如此安穩之局面,你功不可沒呀!”熊廷弼與迎接的眾位官員寒暄了一番后,笑著向李宏宇說道,對自己的這位小老鄉是贊不絕口。㈡㈤㈧

原本,熊廷弼以為隨著薩爾滸之戰結束以及開原的淪陷,遼東地區的百姓會人心惶惶,出現一股逃難潮。

可隨著李宏宇接連打了鴉鵲關和鐵嶺兩場大捷,尤其是鐵嶺之戰的勝利,使得遼東的市面被巡撫安撫了下來,百姓們并沒有出現恐慌,這大大出乎了熊廷弼的預料。

不僅如此,離開京城的時候,楚黨的吳亮嗣和黃彥士,以及東林黨的楊漣這些湖廣籍貫的朝廷高官對李宏宇青睞有加,無比器重,令熊廷弼也對這位年輕的大明狀元充滿了好奇。

“經略大人謬贊了,是遼東同僚和將士上下一心,同心協力才換來今日之局面。”李宏宇聞言不以為意地笑了笑,神色謙恭地回答。

“熊大人,城里已經準備好了接風宴,請。”汪可受見李宏宇表現得十分謙遜,臉上流露出贊許的神色,向熊廷弼伸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將其請進了城里。

由于熊廷弼是朝廷派來遼東的最高統帥,故而沈陽城里萬人空巷,百姓們都涌到路邊看熱鬧,現場一派喧鬧。

其實,李宏宇從鐵嶺城撤回沈陽城時,街面上歡迎的人群比現在還要熱鬧,由于上次進城的是李宏宇的替身,故而大家都想目睹一下接連打了兩場大勝的遼東巡撫真容,想知道大明最年輕的新科狀元長什么樣兒。

熊廷弼的接風宴被設在了沈陽的總兵府上,由汪可受這個薊遼總督主持,李宏宇和熊廷弼分坐在了他的左右下首處的座位上。

能與李宏宇同桌的人自然是遼東的高官顯貴,包括遼東副經略周永春、遼東巡按御史陳王庭、遼東監軍李文韜和鎮遼總兵李如楨。

其余的官員則只能陪坐在其他的酒桌旁,官場上等級森嚴,各個級別的官員在社交場合都有各自所處的位子,大家都有自知之明,誰也不會僭越。

由于李宏宇、汪可受和熊廷弼這三個遼東的巨頭都是湖廣人氏,故而酒宴的氣氛十分融洽和輕快,在明朝中后期鄉黨在朝廷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一籍貫的官員相互間互相照應,通常在官場上有著共同的利益,不會因為爭權奪利而斗得不可開交。

雖說是遼東三巨頭,實際上管事的人就李宏宇和熊廷弼,汪可受年紀已高,身體也不好,已經很少管事,打算向萬歷皇帝請辭,告老還鄉,頤養天年。

別看熊廷弼的資歷比李宏宇深厚,又在遼東巡按多年,但遼東統兵的將領大多數都是從外地調來的各地衛所軍隊,再加上李宏宇整編了李如柏所率領的由遼東本地軍隊為主的西南路明軍。

因此,隨著鴉鵲關和鐵嶺的兩場大捷,李宏宇已經在遼東這些將領的心目中立起了威信,說話時比熊廷弼更有份量。

尤為關鍵的是,李宏宇對部下和百姓皆愛護有加,又有著勇于擔責的魄力,自然而然贏得了將領們的信賴。

如果李宏宇與熊廷弼爭權的話,那么遼東的將領肯定會選擇支持李宏宇,尤其是李如柏手下的鴉鵲關明軍更是會以李宏宇馬首是瞻,自從李宏宇來到遼東后他們從一支敗軍之師一躍成為了攻占赫圖阿拉的勝者之軍,自然選擇站在李宏宇那一邊了。

不過,李宏宇不可能與熊廷弼在遼東爭權奪利,歸根結底他在遼東只是一名過客而已,遼東的戰局穩定后肯定會被萬歷皇帝召回去,遼東以后要依靠熊廷弼來治理。

再者說了,李宏宇在遼東已經取得了自己想要的功績和聲望,豐富了自己的履歷,沒有必要再折騰什么。

“李巡撫,開原乃遼北軍事重鎮,執掌遼東通往北方的門戶,如今被建奴占據對我大明殊為不利。”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后,與眾人談笑著的熊廷弼忽然語峰一轉,問向了李宏宇,“不知李巡撫打算如何對付開原的建奴。”

按理說熊廷弼身為遼東經略沒有必要就遼東的軍事當眾征求李宏宇這個毛頭小子的意見,但李宏宇短短數月間就連打了兩個勝仗極大地扭轉了明軍在遼東不利的局面,而且很可能會攻下后金的都城赫圖阿拉。

故而,熊廷弼心中對李宏宇頗為欣賞,認為李宏宇干練穩重,無論文采還是軍事都才華橫溢,所以作為一個初來乍到者他自然想看看李宏宇接下來的打算了。

畢竟李宏宇這個遼東巡撫也是萬歷皇帝派來的皇差,跟他一樣持有尚方劍,雖然受到他的節制但如果李宏宇不給他面子的話他也無可奈何,根本無法處置李宏宇,只能向皇帝進行彈劾。

這也是為何后來遼東會發生經略和巡撫不合的事情,經略雖然比巡撫的職權大上一些可雙方都是皇差,一旦巡撫在朝中勢大,那么足以與經略分庭抗禮甚至架空經略。

況且熊廷弼已經離開遼東多年,遼東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目前遼東的戰局而言李宏宇比他更加了解。

“熊大人,建奴也知道開原的重要,勢必全力堅守。”

李宏宇知道熊廷弼非常看重開原和鐵嶺的軍事價值,于是沉吟了一下后說道:

“建奴善于弓射,兇悍異常,依本官之見要想奪回開原應聯盟蒙古使得建奴無法向北發展,令朝鮮將其阻在鴨綠江西,而官軍扼守建奴南下的道路使得其無法西進,這樣一來兩年之內必奪回開原。”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宇并不是無緣無故地給出兩年的期限,如今遼東軍隊戰斗力不及后金兵,增援遼東的軍隊來自大明各地需要時間進行操練和磨合,適應后金軍的作戰方式,另外還要組建情報網絡等等,故而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明軍才能在戰場上獲得壓倒性的優勢。

“言之有理!”熊廷弼聞言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地說道。

鑒于后金軍的強悍,熊廷弼主張在遼東防御為主,這樣一來具有重要軍事和戰略價值的開原和鐵嶺是剿滅后金的關鍵。

只要控制了開原和鐵嶺就等于扼守住了后金北上和西進的道路,使得后金不得不龜縮在遼東邊墻外無法內侵。

熊廷弼離京時曾經對萬歷皇帝說過,遼左是京城的肩背,河東是遼鎮的心腹,開原又是河東的根本,想保住遼東的話開原一定不能放棄。

因此,對熊廷弼而言自然是越快奪回開原越好了,開原和鐵嶺掌握在后金的手里,那么沈陽城首當其沖陷入了陷阱,而遼陽也處在了受后金威脅的地域,猶如一把懸在沈陽和遼陽頭上的劍,隨時都能落下來。

李宏宇見熊廷弼贊同自己的看法,心中并沒有感到高興而是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他知道熊廷弼無法再奪回開原和鐵嶺,這并不是指熊廷弼沒有這個能力,而是有很多很多的外界因素制約了他。


上一章  |  權馭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