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馭大明第243章 天子之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馭大明 >>權馭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3章 天子之憂

第243章 天子之憂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30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權馭大明 

類別:

作者:書名:

翰林院屬于文官性質的衙門,自然位于皇城內東千步廊的高墻后面,跟吏部、戶部和禮部等部院衙門相鄰。

三月二十五一早,李宏宇和趙欣、莊際昌結伴進了皇城,一起去翰林院拜見掌院的翰林學士王翰。

王翰是萬歷十七年乙丑科的二甲進士,因庶吉士得以點入翰林,雖然翰林學士只是一個正五品的官職,但王翰有著禮部右侍郎的加銜,故而其官階為正三品。

別看王翰現在只是翰林學士,一旦升遷那就是各大部院衙門堂官這樣的朝廷大員,仕途不可限量。

王翰自然已經看了李宏宇三人會試和殿試時的答卷,認為三人文化造詣之高簡直數十年罕見,故而對三人器重有加。

尤其是李宏宇殿試策問的那道“問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的回答,蕩氣回腸,令王翰不由得拍案叫絕。

與清朝翰林是文官閑職不同,明朝翰林院的翰林既掌管文辭也參與政務。

除了編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給皇帝進講經史以及擬寫圣旨外,翰林們還是朝堂清流領袖,科道言官之首,大明士大夫的頂層人士,朝堂上下人人羨慕的天子近侍。

拜見完了王翰,李宏宇三人又去見翰林院的同僚,由于三人乃萬歷皇帝欽點的翰林,自然與那些庶吉士出身的翰林地位要高上一籌,再加上會試和殿試的文章寫得可謂繁花錦簇,故而自然受到了翰林院同僚的歡迎。

跟大明別的衙門不同,翰林院的翰林有著很重的文士氣息,作為兩榜進士佼佼者出身的翰林們,全是精通經史、飽讀詩書之士,不愧是大明士大夫階層金字塔塔尖的人士。

因此,跟翰林院的翰林們打交道就顯得簡單了許多,大多數的翰林擁有著很重的書生意氣,而且性格鮮明,故而爾虞我詐、虛與委蛇的事情比別的部院衙門要少得多。

在翰林院逛了一圈,拜了翰林院里各位翰林的碼頭后,李宏宇和趙欣、莊際昌動身進宮,前去向萬歷皇帝請安同時也是叩謝萬歷皇帝將其選為三鼎甲。

紫禁城,乾清宮,東暖閣。

與初次來到乾清宮的莊際昌不同,李宏宇和趙欣已經是第二次前來東暖閣見駕,因此顯得有些駕輕就熟,隨著內侍去了偏殿的廂房等候萬歷皇帝的召見。

萬歷皇帝此時正在東暖閣召集朝中文武重臣商議遼東的事情,除了已經派人去湖廣向閑賦在家的熊廷弼傳旨,讓其火速進京外,還要從九邊重鎮以及北方數個都司、行都司調兵支援遼東。

對于遼東戰事的失利萬歷皇帝震驚之余倍感震怒,想當年堂堂的三大征他都打贏了,豈能讓小小的建州女真給掃了面子?

不過,擺在萬歷皇帝面前的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難題,那就是財政緊張,國庫空虛,內帑也沒多少錢財,可打仗需要軍費,消耗的可是白花花的銀子。

大明國庫之所以空虛,并不是大明百姓窮困潦倒,市面蕭條,恰恰相反,大明民間之富裕遠超前朝,市面與前朝相比更是無比繁華。

說起來,大明戶部國庫每年收上來的稅賦只有區區的三四百萬兩,跟開國的洪武皇帝有著莫大的關系。

眾所周知,洪武皇帝出身窮苦,故而登上皇位后非常體諒民間百姓的疾苦,各項稅收都制定得非常低。

例如商稅三十稅一,萬歷時降到了六十稅一,田賦原先一畝三至四斗,后來降到了一畝一斗。

或許由于以前食不果腹的那些不堪經歷,洪武皇帝非常崇尚自給自足的觀念,因此大明有了屯兵制,他希望通過軍戶養活衛所的士兵而不用勞煩民戶的百姓。

另外,洪武皇帝還做出了一項重大的政治決策,那就是實行地方和中央兩套稅賦體系,即地方上的稅收歸地方衙門支配,用于地方衙門的開支,主要是田賦,由各地布政使司統管,不用上繳到中央。

因此,地方衙門有了巧立名目增加稅賦,然后占為己有的機會,雖然各地每年都有新增的田數但各地上報給戶部的田數卻基本上不便,其中自然有很多貓膩。

中央戶部收取的稅賦主要以鹽稅、鐵稅和茶稅等國家專營的稅收為主,外加一些其他的稅賦,故而每年入庫的稅收只有三四百萬兩銀子。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明朝的朝廷不會在全國增加稅賦,這里的稅賦指的是田賦,田賦是封建社會生存的根本,加賦的話當然是田賦。

例如這次的遼餉,就是由大明中央衙門征收的全國性稅賦。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有相當一部分人的土地是不用繳納田賦的,這類人就是皇族、勛貴、官員、舉人、生員以及軍戶,他們擁有大量的田地,像李宏宇現在名下就有不少免稅的田地。

世人都說大明官員的薪俸低,但大明的皇帝給他們非常優厚的福利,那就是擁有數目不等的免稅田地,這使得官員們的生活還是普遍比較優越。

雖然有些官員生活潦倒,但他們享有的福利待遇依舊存在,窮困的生活跟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

另外,明朝全國性的財政支出主要來自兩個部門,一個是大明戶部的國庫,另外一個就是皇帝的內帑。

內帑錢財的來源有兩大部分,一部分來自戶部國庫稅收的撥付,一是來自皇帝的私產,另外就是礦稅。

萬歷三大征所需的軍餉大部分都來自萬歷皇帝的內帑,戶部的國庫能貢獻的力量有限,如果不是遼東戰事緊急而內帑羞澀的話,萬歷皇帝也不會在全國開征遼餉。

所謂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因此,如何籌集遼東的軍餉成為東暖閣內文武重臣爭論的焦點。

北方出身的官員希望能在富裕的江南州府征收新稅,這立刻受到了江南出身官員的強烈反對,表示江南地區的稅賦已經是大明最高故而不應再增稅,以免激發民怨。

結果,經過大家一番唾液橫飛的爭吵后,那些官員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今年繼續征收遼餉,并且提高稅額征收。

萬歷皇帝對這個結果無比失望,搞了半天這些朝廷重臣們絲毫也沒有什么建設性的意見,可到頭來竟然是向百姓們征收田稅而且還提高了稅額,作為皇帝這可是他最不愿意看見的事情。

臨近午時,萬歷皇帝揮了揮手把東暖閣里的大臣們趕走了,他被這些大臣氣都氣飽了,哪里還有心思給他們賜宴。

“咳咳……”

那些大臣走后,萬歷皇帝品了一口茶,然后忍不住咳嗽了起來,慌得一旁的內侍連忙上前輕輕拍著萬歷皇帝的背部,萬歷皇帝畢竟已經年過半百,身體健康每況日下。

“皇上,太孫上了一道奏章,認為新科狀元文采風流,希望能讓新科狀元兼司經局洗馬,教諭其經義典籍。”

等萬歷皇帝咳嗽完,那名內侍接過茶杯,躬著身子說道,“太孫還送來了一件禮物敬獻給皇上。”

“噢?”萬歷皇帝聞言不由得感到頗為意外,沒想到朱由校竟然會看上李宏宇,隨后饒有興致地問道,“太孫獻了何物?”

那名內侍聞言向門外一招手,一名年輕的內侍就捧著一個托盤走了進來,放在萬歷皇帝面前的桌上,托盤上放著的是一艘三桅帆船的模型。

“這是……”萬歷皇帝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怪模樣的船只,于是一邊好奇地打量著一邊問道。

“回皇上,據東宮的人說,這是一艘西夷人的海船,十分適合海上遠行,西夷諸國皆以這種海船航行于大洋之上。”

那名內侍一躬身,開口解釋道,“此船即可當戰船海戰,又能運送貨物,萬歷三十二年紅毛夷進犯澎湖,駕駛的就是這種海船。”

萬歷三十二年,荷蘭人韋麻郎率領的兩艘三桅帆船和兩艘貨船抵達澎湖,與明軍交戰一番后撤離,福建官方上奏此戰大獲全勝。

實際上,明軍對三桅帆船毫無辦法,使得荷蘭的海船游弋于閩粵沿海,其堅巨高廣日益為沿海軍民所認識,福建將領朱文達對此感慨,“紅夷勇鷙絕倫,戰器事事精工,合閩舟師,不足攖其鋒”。

后來,福建官方與韋麻郎達成“互市”的協議,這才使得其率領船只滿載而歸。

當然了,萬歷皇帝得到的奏報是明軍大獲全勝紅毛夷落荒而逃。

不過當時目睹了交戰的明軍將領則深知荷蘭人火炮的厲害,“第見青煙一縷,此幾應手糜爛,無聲跡可尋,徐徐揚帆去,不折一鏃,而官軍死者已無算。”

“戰船?”萬歷皇帝的臉上浮現出驚訝的神色,他覺得這種船的船艙挺大,但船頭有些尖,適合運送貨物但并不利于海上交戰。

“皇上請看。”內侍聞言走上前,躬身指著三桅帆船的船身上的那些炮窗的窗口說道,“西洋人把紅夷大炮置于其內,交戰的時候把船身橫過來,這樣一側船身的紅夷大炮都能派上用場。”

“他們竟然把紅夷大炮安在了船上?”萬歷皇帝聞言不由得微微頷首,隨后神色詫異地望著那些炮窗的窗口,皺著眉頭自言自語道,“我大明何時才能造出這樣的火炮!”


上一章  |  權馭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