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馭大明第124章 五經取士,八股排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馭大明 >>權馭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4章 五經取士,八股排名

第124章 五經取士,八股排名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5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權馭大明 

類別:

作者:書名:

八月初九,鄉試第一場正式開考,這意味著大明鄉試正式拉開了帷幕。

按照考試的流程:

第一場考“四書”和“五經”,“四書”的考題也就是俗稱的八股文;

第二場考論、判、詔、誥、章和表,也就是公文寫作;

第三場考策論,就是考察士子的政治能力。

每場考卷考試當天下發。

由于鄉試三場中第一場是八股文,故而八股文也被稱做科舉的敲門磚,但這并不意味著士子們只學八股,畢竟鄉試還有后面兩場,如果考得太糟糕的話也會被刷下來。

故而,平日里那些讀書人更多的精力是花在熟讀各種書籍以增加自身知識,以及遍交天下朋友以臻進個人修養上,平時的習作也多是練習擬寫詔書、奏章這些公文上,而并不是八股文。

畢竟八股文只是一種科舉考試的格式而已,只要自身修養和才識得以豐富那么屆時自然就能寫出一手好文章來。

李宏宇拿到第一場的考卷一看,上面列了三道從《論語》、《中庸》和《孟子》中選的題目,以及五道從《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中選的題目。

“四書”之所以有三道題,是因為在鄉試時并不是每門都考,通常選取三門來出題,一般是《論語》、《中庸》和《孟子》的組合,《大學》由于字數少故而考官都不喜歡從中出題。

無論是三道“四書”題還是五道“五經”題,考生不需要全部作答,只需從中各選一道答題即可。

其中“四書”題的試卷行文要按照嚴格的八股文的程式,答題內容和行文格式不得有任何的違制。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明朝“四書”是必學的科目,但“五經”并非都要學習,士子們只需選“五經”中的一門作為自己的本經來學習即可。

因此,“五經”中就出現了熱門科目和冷門科目,其中《詩經》、《尚書》、《易經》三門為熱門科目,學習人數較多,而《禮記》和《春秋》為冷門科目,學習人數較少。

由于“五經”是專門之學,所以明朝就出現了一些科舉世家擁有家傳的經學,即經學世家,并向所在地域擴散。

例如常熟的《詩經》、余姚的《禮記》、蘇州的《易經》以及會稽的《春秋》,在當時都非常有名。

“五經”既然是選學的科目,那么它就比“四書”更有自由性,往往有人因其所選本經學習不佳而更換學“五經”中其他的科目作為自己的本經。

正是因為考生們對“五經”的側重不同,故而考生的卷子會依照其選取作答的“五經”題目進行歸類,這樣一來就考卷分為五類,每一類對應“五經”中的一門,然后由相應的房考,也就是批卷官進行批閱。

考慮到“五經”中的熱門和冷門,每門批卷官的數量并不一樣。

通常《詩經》最多,有五房批卷官;《易經》和《尚書》其次,各四房批卷官;《春秋》和《禮記》最少,各二房批卷官。

鄉試排名的時候,為了照顧到學習不同“五經”科目的考生,首先從把“五經”試題中每一門作答文章最好的人挑出來,五經更占其一,這樣一來就有五個人,號稱“五經魁”,也就是大明鄉試“五經取士”的由來。

這五人將是鄉試的前五名,其中最優秀者就是鄉試的解元,因為不同的“五經”文章間很難比較高下,故而這個時候就要看“四書”題目的優劣,也就是考驗考生們八股文的能力。

至于五人后面的排名,則根據三場考試的綜合情形來定奪,其中第一場考試的成績,尤其是八股文所占的比重最大。

按照鄉試的規定,鄉試前六名可以免考接下來的由舉人應試的選拔考試,直接獲得前往京城考會試的資格,故而鄉試前六名的爭奪異常激烈。

對于那些成績優異的考生,自然奔著“五經魁”而去,一旦成為“五經魁”不僅可以在鄉試中名列前茅,還能直接去京城趕考不必在參加選拔考試,同時這也是一種莫大的榮譽,以后向外人介紹身份的時候可以稱“經魁”,可謂是舉人中的佼佼者。

不過,如果所選本經的競爭對手太強,那么有人會退而求其次選擇第二拿手的那一經來應考。

以湖廣考生為例,方云擅長《易經》,沈伯誠擅長《詩經》,楊仁孝擅長《尚書》,三人所選都可謂是當前的熱門。

其實紅,方云和楊仁孝都明智地避開了最熱門的《詩經》,畢竟選《詩經》為本經的人最多,競爭也最為激烈,故而不如退而求其次選別的科目,以沖進“五經魁”為重。

李宏宇則無所謂,他當年在學校對“五經”的研究并沒有分主次,而以前“小李宏宇”選擇《易經》作為本經,按理說他應該作答《易經》的題目,不過如此一來就要跟方云正面較量。

由于方云和沈伯誠、楊仁孝在湖廣生員圍困武昌衛的時候幫了李宏宇,故而李宏宇不好跟三人相爭,于是準備選冷門的《春秋》題目作答。

而趙欣跟李宏宇遇到了一樣的困擾,畢竟圍困武昌衛是她發起的,她也不方便跟方云、沈伯誠和楊仁孝相爭,故而跟李宏宇商議后選擇另外一個冷門《禮記》的題目作答。

另外,無論是鄉試還是會試,都對四書五經的答題的字數有要求。

按照大明成化年間的定制,三道“四書”題里,每道題最低兩百字,最高可達六百字;五道“五經”義里,每道最低三百字,最高五百字,一旦不符合字數考卷就會作廢。

由于鄉試第一場至關重要,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可謂是鄉試的決戰,關乎著考生們能否桂榜題名進而得到踏入仕途的機會。

因此,鄉試中的作弊也主要集中在這一場。

例如,那本字體如跳蚤一般的《五經全注》以及四十余萬字的黃絹就是為了第一場考試準備的,可謂煞費苦心。

與這種小抄相比,有的考生采用更高級的作弊方式,提前就背好了數篇文章,屆時只要從中挑選一篇最貼近考題的文章作答即可,由于這種作弊方法非常隱蔽故而通常而言在考試的時候很難發現。

但這種方式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如果其所選的文章貼近考題尚好,要是離題萬里的話那么考官也會把這種考卷給淘汰下去,有時候還會追究應試者的責任,畢竟為了奪取功名有些人明知文不對題也會抱著僥幸的心理作答。

所以,考前押題就顯得非常重要,運氣好押中了考題作答起來就順利很多,否則就只有臨場發揮,絞盡腦汁地想著應答。

不得不說,科舉雖然是古代一種比較公平、先進的選才方式,使得寒門子弟能夠踏入仕途,不像朝鮮王國那樣朝政由兩班貴族把持以至于朝堂上暮氣沉沉。

但它也有著很大的弊端,除了禁錮住讀書人的思想以及影響自然科學的發展以外,考試中的運氣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一是押題是否正確,二是答題是否合考官的胃口。

按照考生作答的流程,通常先作答“五經”題,很顯然“四書”題的八股文要比“五經”題難得多。

李宏宇很快就答好了“五經”中的《春秋》題,不過是對《春秋》中語句的注釋講解而已,這絲毫也難不倒他。

隨后,李宏宇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三道“四書”題目上。

按照定制,制藝的題目,也就是八股文的題目只取自“四書”,考官任取“四書”的某一句或一段作為題目,考察考生對該段經義的理解。

《論語》的考題是“百姓足,君孰于不足”;

《中庸》的考題是“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

《孟子》的考題是“與人為善,解民倒懸”。

李宏宇凝視了三道題目一會兒后,視線落在了《論語》的考題“百姓足,君孰于不足”上,很顯然從意境上而言《論語》的這道題最為上乘。

劉東福無疑是幸運的是,李宏宇給他的那篇八股文貼近《孟子》的考題,如果劉東福其他的科目考得不是太糟糕的話,那么他這次鄉試有很大希望中舉,這就要看他的運氣如何了。

因為八股文有專門的定制,故而正文的第一句是“破題”,所謂的破題,通俗的理解就是分析題目,也就是說本文主要講些什么。

八股文的破題規定只用兩句,有時候會出現有一個長句中有略頓處的現象,因此看上去像是三句。

“破題”對八股文可謂非常重要,作為“破題”的兩句話既要概括題義、解釋題義,但又不能直說題義,通俗而言既透徹又概括。

對于考生們而言,好的“破題”往往會給批卷官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這樣后面的內容即便是有些瑕疵也無傷大雅,可謂是八股文的靈魂。

李宏宇琢磨了一番后,提筆在考卷上寫下了“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以這兩句作為“破題”。

“破題”之后就是“承題”,“承題”就是承接“破題”的要點,再加以補充說明,使論點更加明暸、圓滿。

緊接著,李宏宇沒有絲毫猶豫,揮筆寫下了“蓋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已告哀公”,作為“承題”。

承題后面還有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個部分,加上破題和承題就是八個部分,是八股文的制式。

值得一提的是,后四個部分每部分都要由兩段排比對偶的文字組成,合起來共八段對偶的文字,每段俗稱一股,故而也稱八股對偶的文字,這即為八股文名稱的由來。

八股文要用圣人的口吻說話,后四個部分的四副對子平仄對仗,切忌不能用風花雪月的典故來褻瀆圣人,否則下場將很慘。

“閭閻之內,乃積乃倉,而所謂仰事俯蓄者無憂矣。田野之間,如茨如梁而所謂養生送死者,無憾矣。”

寫完了起講和入題的部分后,李宏宇的起股也很快完成,上聯三句,下聯三句對仗工整。

有了起股如此好的開頭,中股、后股和束股部分的對仗句子并沒有李宏宇太多時間,他游刃有余地就在考卷上寫下了這三部分的內容,對仗工整,意境深遠,他對此非常滿意。

“吁!徹法之立,本以為民。而國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賦以求富哉!”

在束股的兩句對仗后面,李宏宇大筆一揮以一段高度概括的話進行了收尾,終于完成了這篇他自認為沒什么可挑剔的文章。

“累死了!”隨后,李宏宇放下了手里的毛筆,懶洋洋地伸了一個懶腰,有些緊張的心神隨之放松了下來。

“咕嚕咕嚕……”

這時,李宏宇的小腹傳來一陣饑鳴聲,伸手摸了摸小腹后抬頭透過油布的上方的空隙向外望去,這才發現日頭臨空,原來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下午。

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李宏宇沒怎么吃東西,畢竟臨近開考誰還有心情吃飯,如今放松下來的他自然會覺得饑餓了。

沒有多想,李宏宇把火盆從油布下方推了出去,準備煮一頓美味的陽春面吃,雖然比不上外面做的但對號房而言已經殊為難得。

在外面走道里巡視的兩名士兵見狀怔了一下,萬萬沒想到現在有人會用炭火,要知道現在正是答題的關鍵時期。

經過最初的錯愕后,兩立刻通報了相關的人員,不一會兒有人就用鐵桶拎來了炭火,放在了李宏宇的火盆里。

李宏宇隨后拉回了火盆,出去從水缸里舀來水后就有條不紊地架起鐵鍋開始煮面,當他取水的時候外面的那些官吏和士兵無不神色怪異地望著他。

恐怕整座貢院里也唯有李宏宇有心情吃東西,而且還是生火做飯,是在令人大跌眼鏡。

實際上,李宏宇并不是唯一的一個生火做飯的話,趙欣半個時辰后也完成了答題,然后跟李宏宇一樣在那里煮面條吃,使得巡視的官吏和士兵猶如看怪物一樣望著他。

“我中了,我中舉了!”李宏宇煮好面條后,沒吃上幾口,一側的號房里忽然傳來了一個男人興奮的喊聲,這使得他不由得微微一怔。


上一章  |  權馭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