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道門天師第1305章 金剛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90后道門天師 >>90后道門天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05章 金剛啄

第1305章 金剛啄


更新時間:2017年10月13日  作者:叨狼  分類: 仙俠 | 現代修真 | 叨狼 | 90后道門天師 

《》

不得不說,對于道門而言,太上老君的地位實在是太重要了。

但是要說太上老君和佛門扯上關系,這一點費大圣也有點兒懷疑,雖然說道門典籍上的確有過記載,甚至還有《老子化胡經》這樣真偽難辨的經典說明,但是費大圣終究是覺得難以置信。

《史記》稱老子西去函谷關不知所蹤,其實太上老君與弟子們出函谷關,是對西方諸國實施教化,入夷狄去了,一路化胡涉及全球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漢書·蔡楷傳》云:“老子入夷狄為浮屠”。《高士傳》曰:“老子化戎俗為浮屠”。《遼史·皇朝實錄》云:“于闐國,西五百里有毗摩伽藍,是“老子化胡”之所建。老子至是白日升天,與群胡辭決曰:我昔游天上,簡定人鬼之錄,尋當下降。因立此祠焉”。

《括地志·四夷部》、《魏略·西戎傳》、《隋史》《通鑒》、《范蔚宗書》等均有記載。

據說老子化胡,弘道西方。是時老子在于闐國,謂尹喜真人曰:“吾此次行化,意欲遍此西方,攝服外道,令歸正法,其諸國土,已得度者,及未得度者,我于此時,咸令集會,俾得開悟,歸入法門。”

老子作是語已,即有九色神光,遍照西方無極國界,光所及處,無有遠近,俄傾之際,毗摩城中,自然寬平,地化金色,建大法座,百寶莊嚴,虛空諸佛,三界眾真,乘云駕龍,浮空而來,集至于闐,于是老君,處于玉帳,坐七寶座,炃百和香,散眾名花,奏天鈞樂,諸天賢圣,周匝圍繞。

化胡涉及:罽賓國、于闐國、條支國、安息國、商彌國、軒渠國、訶達羅支國、焉耆國、波斯國、疏勒國、碎葉國、魚茲國、佛林國、俱藥國、嵯骨國、迦葉彌羅國、不路羅國、泥婆羅國、弓月國、瑟匿國、康國、史國、采國、信度國、似沒盤國、曹國、何國、大小安國、穆護國、烏那舀國、尋勿國、三摩恒咤國、室羅伐國、西安國、天竺國等等八十余國國王及諸羗酉部落,及其妃后,并其眷屬,周匝圍繞,皆來聽法,見此光相,妙麗希有,圍繞瞻仰,欷喜讃嘆,愿聽法音。

據說老子弘道西方,降服西方九十六種外道,這些外道能為魔事,亦祝須發,烏衣跣足,說諸三昧,迷離觀法,人非人等,頓改形色,令人墮落,無有休息。

老子慈悲憫之,舉大神通,現出神王獅子,掩斂魔法,覆伏于神光之中,悉令外道歸正法。

這九十六種外道:郁遮羅外道、差法智男富外道、熱灰身外道、少子騫外道、賓頭外道、遮護神外道、見到外道、信行外道、邊見外道、空見外道、虛空外道、不遮護外道、首羅外道、空亂音外道、梵缽賒外道、洪照外道、普安外道、張世外道、無相外道、真諦外道、梵音外道、宗明外道、大拔外道、廣學外道、清修外道、講論外道、顯極外道、阿修羅外道、阿虛至外道、照明五瞿外道、殷阿拖利外道、尼連旃外道、頗梨頗外道、道利逍外道等等。

老子化胡完畢,復還華夏。

他游歷了幽地,演成“大道”,以自然之氣作三法:第一個是“太上無極大道”,第二個是“無上正真之道”,第三個是“太平清約之道”。

周莊王九年四月初八夜晚子時,令釋迦牟尼降生西戎,奉行“無上正真之道”,成無上正等正覺。老子又傳孔子“太平清約之道”,建立儒家學說。

后來在漢末,太上老君降下法旨,授東漢張道陵“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繼承漢代的黃老道,創立了天師道的教團,用黃老之術教化西蜀少數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于是老子自然而然成為新教團的教主。

自佛教進入中原,這個和中國似曾相識的宗教使得漢朝士大夫普遍認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剛剛傳入中原的佛教,此時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發展,西來傳教的佛教徒也宣稱老子是佛陀的老師。

于是,老子化胡,去外國教化胡人的說法成為當時的社會共識。

但是現在,費大圣的注意力,都在這金剛啄上面。

金剛琢,原本為太上老君之物,據說太上老君共有兩個鐲子,一個為金剛琢,而另一個是金剛鐲,并非是同一個。

金剛琢是銀色的圈子,又名金剛圈,看起來白森森的,是老君化身為老子之時,西出函關所帶的防身之物。它乃是用錕鋼摶煉,又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后來老君化胡為佛,使其成就玄妙靈寶。

再后來,金剛啄就被老君用作牛鼻環,給穿在坐騎青牛的鼻子上了。

金剛鐲是金色的圈子,金光閃閃,乃是先天靈寶,妙用無窮,太上老君將它一直戴在左手手腕上面。

老子西出函關所用的金剛鐲,便是自己在天地烘爐中,仿造這金剛琢所煉制而成的。

費大圣這一次得到的,卻是太上老君的金剛啄。

“這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

“道門祖師的隨身法寶,怎么會落在佛門大能身上,而且成了他的身外化身?”

“我能夠得到這樣的法寶,真心是氣運無敵啊!”

費大圣拿著這金剛啄,心情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去描述了。

總而言之,這樣的機遇真的是無法形容的,但是這背后的內幕,也讓費大圣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說,當年老子化胡乃是真事兒不成?”

“要不然的話,這金剛啄怎么會變成佛門大能的身外化身?”

“看來佛道兩門之間的淵源,的確是參不透啊!”

要說起這金剛啄來,確實有點兒意思。

要說在道教里面,還真沒找到這件法寶,但禪宗里有一個東西,和它很相似,這就是禪師們經常說的“金剛圈”

“金剛圈”這個話頭兒,是楊岐方會禪師提的。

楊岐方會禪師,他拿這句話問弟子:“栗棘蓬你作么生吞,金剛圈你作么生透?”

后來很多禪師都用這話來問弟子,希望讓弟子迅速參悟。比如:面壁成何物。古今多伎倆。祥麟一無措。以拄杖畫○云。尋常拈個金剛圈。天下衲僧跳不出。

金剛圈把猴子玩弄于股掌之上,這個禪宗公案有嗎?也有的:金剛圈、栗棘蓬。是甚么弄猢猻家具(耍弄猴子的工具)?一般的禪師拿這個來考問弟子,就是用拂塵在空中畫一個圈(禪宗叫“圓相”),然后問:“這個金剛圈,你怎么跳?”一般的弟子是答不出來的。

答不出來,就等于像個被耍的猴一樣,被套住了。

那么怎么答才對呢?答案是:如果不悟,怎么答都不對。如果悟了,怎么答都對!這個問題就不能用我們任何一種語言的邏輯去思考。只要一用邏輯思考,那就套住了!

禪宗這種問題都是這樣的:比如“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類似的問題,決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維去想,這里面沒有邏輯上的同一律、排中律什么的,目的就是毀你三觀的。

金剛圈不但能套東西,還能堅硬無比,能砸人。

當年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就是被太上老君用金剛圈砸了一下,才被擊倒的。

禪宗公案里面有用金剛圈打頭的描述嗎?也有。例如《無明慧性禪師語錄》:有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生金剛圈撞著頭疼。有時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爛棘栗刺踏著腳折。

如果能跳出金剛圈,那就了不得,禪宗高僧說“便與三世諸佛把手共行”,“跳金剛圈。可以敵勝驚群。可以轉凡成圣”。

但是,該怎樣跳出呢?

首先應該清楚,金剛圈到底指什么?

這和禪宗經常拿來打比方的“蚊子上鐵牛”、“石上栽花”、“銀山鐵壁”、“無孔鐵錘”等,意思都差不多。比喻某一種東西,用普通人的智慧難以理解、難以穿透

這玩意是什么呢?就是人類智力的邊界,是理性思維的局限性,換句話說,是阻止人類認識到自己本來面目的障礙。

人類的智力是不斷發展的:針對外界,有各種創造發明;針對內心,有各種心理測試裝置。還有各種邏輯判斷、推理歸納、演繹計算等思維方式,但是,這些方式,折騰了多少年,至今認清楚心靈的本質了嗎?沒有。

孫悟空好比人的心智,那么這些創造發明、測試裝置、邏輯判斷推理的方法,無疑就可以看作孫悟空搬來的各路法寶。金箍棒無非是棒,哪吒劍無非是劍,佛祖砂無非是砂,就是自然界的水火,也只有通過兩位星君的火具水具的轉化,才能用來為人類服務。

這些法寶其實都是工具,在正常的規則下,對人類都是有效力的。

但這些法寶,都是人類智力創造出來的,無法突破智力本身,也就是說,人類很難靠自己創造的工具來認識自己。

那么,該怎樣破除這種理性的局限、智力的邊界呢?

其實《西游記》這部書,以及禪宗、內丹術都明明白白地說了出來,找到本來自我,智力的邊界就破掉了,這和“六賊無蹤”、“好向丹臺賞明月”,其實都是一個道理。

這個道理,說起來很玄,其實很簡單:人類學會了使用智力,使用理性,使用工具,但是理性和工具也使我們和自然界對立了起來。理性或法寶,只能對對方應用,而不能應用于自己,就像手電筒不能照亮自己一樣。

禪宗所努力的,就是努力認清自己,照亮自己,使用一系列違背邏輯、違背理性的方式,走出這一盲區和陷阱

法寶是針對外界設的問,而金剛圈是針對法寶設的問。

金剛圈本身并不能噴火噴風,并不能瞬間位移,但一切法寶面對金剛圈,就必須回答金剛圈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出,那就被套走。

《西游記》的高明之處,就是它特別善于使用意象。它為什么安排一頭青牛來玩這個金剛圈呢?禪宗的這個金剛圈,和牛難道有關系嗎?答案也是有關系的,宋代的時候,禪宗就已經興起這種牛戴金剛圈的比喻了。

牛,在禪宗中是有特殊的用意的,禪宗借牛來比喻心性,牧牛如牧心,降伏了牛,就是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青牛逃脫了,“拽脫鼻孔”,其實就是暗喻心性逃脫了。不但逃脫了,還拿著智力的局限性來挑戰修行人。

《西游記》編這一段故事,是極高明的。他選來選去,選了太上老君的牛作為心性逃脫的象征。正好老子的這頭牛,很喜歡戴圈。

費大圣的腦子里面亂七八糟的浮現出一大堆東西來,搞得他自己都覺得有點兒思維紊亂了。

他琢磨了好一陣子,也沒有搞明白這是怎么回事兒。

但是有一點就很清楚了,他得到了太上老君的金剛啄,這東西可真的是妙用無雙,稱得上是一件非常管用的法寶了。

雖然說費大圣初得寶貝,未必就能把這金剛啄的所有功效都發揮出來,但是不管怎么說,這東西也是以后費大圣用來坑人的一大利器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90后道門天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