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正文
作品:
字數:
“一種非常討厭的力量!”
“我似乎已經感覺到有禿驢在靠近!”
費大圣感受到了這種力量的降臨,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有些厭惡地說道。
佛道之間的差異,其實是很大的,所謂的佛本是道什么的,根本就是狗屁不通的東西,事實上佛宗道門之間的不同,是根本性的,除了雙方都追求超脫之外,并沒有什么東西是相同的。
當年雖然也有老子化胡經之類的東西,試圖證明佛門是道教祖師老子西行之后,去往西域天竺之后,化胡為佛的結果,但是事實證明這些說法不過是佛門東渡之后,無法打開在華夏的局面,所以才不得不借用道門祖師的強大影響力,試圖以此融入華夏的伎倆罷了。
畢竟雙方追求的目標就不同,根本就不可能被強行扯到一塊兒去,至于說什么佛道雙修之類的東西,也不過是無聊之人胡扯罷了。
創作老子化胡經的作者,據說是道士,創作的本意大概是用來貶低佛門的,但是佛門中人當時卻認為這種說法,有利于佛門融入華夏,所以就默認了。
不過到了后來,佛門壯大了,就對這種說法翻臉不認賬了。
事實上,真正的修真者,一念單純,無非就是利用純粹的力量,去打開新世界的大門,為自己獲得一個新的發展機會罷了,若是事事都要摻和一下,根本就沒有辦法達到極致,更不要說什么超脫于這個世界之外了,那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即便是像費大圣這樣,似乎是博采眾家之長的做法,也不過是從形式上追求一種變通罷了,并不是說他真的就改變了自己的信仰,那樣的話,只會讓情況變得復雜而不可收拾,影響到他的修行。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曾載有老子西行的傳說。
不過,關于老子出關而“莫知其所終”的記載,在司馬遷那里只是一種傳聞,司馬遷本人也無從證實,而且與佛教沒有任何關系。
事實上,老子化胡的故事最初起于東漢。
漢桓帝時,襄楷上書提到“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盼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
三國時,化胡說內容進一步有所發展。
《三國志·魏書》注引魚豢《魏略·西戎傳》稱,“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弟子別號,合有二十九。”
可見《浮屠經》以老子為佛陀之師,為《老子化胡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到西晉惠帝朝末年,道佛之爭日益加劇,道士祭酒王浮與沙門帛遠辯論二教邪正后,遂撮合歷史上的老子化胡說,加上自己的引申發揮,創作《老子化胡經》,以證明道在佛先,道教地位應在佛教之上。
該經以后陸續擴增為十卷,后來的《大正藏》第五十四冊所收的《老子化胡經》二卷(卷一及卷十),系法國學者伯希和于敦煌所發現。
敦煌本《老子化胡經》中,老子不僅成了“三教混齊”之主,還成了摩尼教之主。
雖然敦煌本的化胡經還不能斷定為最后的定本,但它的結構和內容更趨完整,將道教和佛教雙方、甚至儒家、摩尼教的歷史和教理、教義都融入其中,最后確定老子為三教教主,“總攝一切法門”。
《老子化胡經》的這種變化,與佛道二教的爭論顯然有直接的關系。
由于佛教方面的不斷反駁,道教方面只有在細節上不斷地修正,才能夠自圓其說,許多與老子化胡說相關的道書相繼被造作出來,如《玄妙內篇》、《出塞記》、《關令尹喜傳》、《文始內傳》、《老君開天經》等。
可以說,《老子化胡經》是與老子化胡說相關的系列道經的總稱。
《老子化胡經》將佛教創立歸功于老子或尹喜,激起了佛教徒的強烈不滿,他們曾有針對性地提出三圣東行說和寶應聲菩薩、寶吉祥菩薩化為伏羲、女媧說來抗衡道教的老子化胡說。
三圣東行說在題為東晉帛尸梨密多羅所譯的《大灌頂經》卷六《冢墓因緣四方神咒經》中就出現過。
不過《大灌頂經》被認為是劉宋時期的疑偽經典,該經沒有說明“三圣”到底何指。劉宋時的僧愍在《戎華論析顧道士〈夷夏論〉》中首次出現了大士迦葉是老子的說法。
到了北周道安的《二教論》則曾明確指三圣為孔子、顏回和老子,他引用的經文是《清靜法行經》,“佛遣三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薩,彼稱孔丘,光凈菩薩,彼稱顏回,摩訶迦葉,彼稱老子。”
三圣東行說的三個人物的稱謂在佛教的傳說里不完全一致,有時亦指老子、周公、孔子。如梁武帝在《舍事李老道法詔》中說,“老子、周公、孔子等,雖是如來弟子,而化跡既邪,止是世間之善,不能革凡成圣。”
同道教的老子化胡說一樣,佛教的這些矛盾的說法當出于不同時期的疑偽經,是三教、特別是佛道斗爭的反映。
除三圣東行說之外,佛教尚有菩薩化為伏羲、女媧說,也是對道教老子化胡說的一種回應。
總而言之,佛道兩門的關系一直是非常激烈對立的,《老子化胡經》自南北朝以來便為佛道二教的一大公案,每當佛道關系緊張之時,《老子化胡經》便成聚訟之所,雙方圍繞此書的真偽,辯論了近一千年。
到了唐高宗、武周時,佛教方面將此事訴諸朝廷,請求禁毀《老子化胡經》,中間雖有較大爭議,終于兩次下令焚毀。
但是當時焚毀令不嚴,《老子化胡經》照樣流傳。
直至元憲宗、世祖二朝,全真道侵占了佛教廟宇田產,佛教以《老子化胡經》是偽經為由頭,兩教再次展開大辯論。
全真道在憲宗八年和至元十八年的兩次辯論中敗北,元朝廷兩次下令焚毀道經,《老子化胡經》首當其沖,徹底被焚毀。
從此該經亡佚,明《正統道藏》和《萬歷續道藏》皆無存錄。
《老子化胡經》在華夏長期流傳,佛教也制造不少偽經來“以毒攻毒”,究其根源,一是由于古人對老子和釋迦牟尼生平的不確切了解,老子化胡說的一個核心是老子與釋迦牟尼出生年代的先后問題。
在華夏,老子本來就是一個傳說人物,司馬遷在老子本傳中就沒有說清其具體的出生時間,一些歷史學家甚至對歷史上有無真實的老子其人還持懷疑態度,仍無定論。
而在印度,向來就沒有精確的歷史記錄,它的歷史幾乎要靠中國僧人的求法記錄和考古資料才能略知大概,釋迦牟尼的出生年代在今天也是靠“記點法”推算出來的。
因此,要說清老子與釋迦牟尼誰先誰后的問題也決非易事。
二是由于華夏傳統的夷夏觀念根深蒂固,華夏古人一向相信華夏為世界的中心,文化的正統,只能“用夏變夷”,不能“用夷變夏”,這種民族主義情結正是老子化胡說產生的文化基礎,也是“老子化胡經”能夠長期流行的關鍵。
但是不管怎么說,正統的華夏道門弟子,對于佛門肯定是沒有什么好感的,這一點也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尤其是像費大圣這種天師繼承人,正統的道門核心弟子,當然就更對佛門沒有什么好感了,畢竟外教進入華夏,爭奪信眾,同時還能夠大獲成功,這本身就是很難堪的事情。
這里面自然也是有其原因的,畢竟道門的典籍晦澀難懂,一句簡單的話里面就包含了對大道的深刻領悟,不是特別有悟性的人,根本就理解不了其中的深意。
然而佛門就不同了,為了爭取大多數的信眾,他們編出來數不清的佛門小故事,來進行佛門理念的傳播和普及,這些小故事通俗易懂,而且還利用輪回說法來嚇唬信眾或者裹挾信眾,自然是得到了很好的收獲。
長此以往,佛門信眾全面壓制了道門信眾的數量,也是意料中事了。
費大圣的腦子里面,很多念頭在旋轉著,然后他就感到了對方正在迅速降臨。
只見眼前的迷霧之墻中變得更加凝實起來,然后就有一道金光閃閃的佛陀,忽然出現在迷霧之墻當中,宛如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一般,就這么出現在費大圣的眼前。
這個時候,整個時空周圍都出現了各種梵唱聲,這樣的聲音能夠穿透一切時空,哪怕是閉住耳朵也是無法抗拒的,同時還有諸佛菩薩們的身影,不停地出現在虛空之中,數量何止千萬。
這些梵唱和諸佛菩薩們的虛影,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極其華麗的背景,為這位佛門大能的出現,制造了非常華麗的龐大場面。
“握草!”
“果然還是那副德行啊!”
看到這種熟悉的場面,費大圣就忍不住吐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