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第一千零七十二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更新時間:2018年06月30日  作者:向晚非雪  分類: 都市娛樂 | 都市重生 | 向晚非雪 |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列表


分享到:

宋錚真的只用一周的時間就回了劇組,雖然人是回來了,可是腿上骨裂的地方距離痊愈還遙遙無期,拍戲的時候,整個劇組都小心翼翼的,千方百計的保護著宋錚的那條腿,生怕一個不留神,就讓宋錚的那條腿徹底報廢。

“爾等夷狄丑類尚且稱孤道寡,朕堂堂炎黃苗裔,華夏正統,反倒不能?”

宋錚此刻渾身是血,衣甲破損,發須散亂,狼狽不堪,被人五花大綁著扔在地上,掙扎著還想要起身,卻被幾個身著皮甲的鮮卑兵士壓著,根本動彈不得,可即便如此,他還是不服輸,面對慕容儁的嘲笑,大聲喝問道。

這一場拍的正是冉閔兵敗被俘,慘遭殺害的一幕,挽救了華夏民族的大英雄,人生即將落幕。

宋錚和寧皓都知道,這部電影一旦上映會引起怎樣的爭議,首先那些無恥文人就會揪住電影當中對冉閔的歷史定位不放,大放厥詞。

宋錚現在都能想象得到,那些人會說什么。

對此,宋錚并不擔心,因為事實就是事實,在那個年代,尤其是后趙統治北方時,當時北方的漢人不超過500萬,胡人卻與這個數量相當,甚至高于這個數字。

漢人自古就并非能征善戰立于世,而是精埂細織,安于天命,僅為人丁眾多,雖經年年戰禍才能存活自今。

相比同等數量的標悍、野蠻的胡人來講,這樣的形勢無疑是可怕的,“筑堡尚不能自保,況手無寸鐵呼!”

以此來看,當時的華夏民族確實已到了最后生死的關頭。

一直到最近這十幾年,部分歷學專家開始正視這段歷史,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果,中華文明在一千六百年前,就可能像其它三大文明古國一樣滅亡。

因為,時居北方的胡人,連連屠殺北方的漢人,胡人人口還在增長,而漢人急劇銳減,等到他們在中原地區全數繁衍,那么北方的漢人將因此而絕跡,新的種族將會取而代之,統治北方。

胡人生性好戰,必向南方發展生存空間,再興刀兵,把南方僅存不多的漢族大部分殺光,僅留下一部分溶入新的種族,那么漢文明連同漢血統就可能在世上消失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人只有三種下場,被殺掉,被奴役,最后就是反抗,冉閔率領漢軍名乞活軍,乞活就是掙扎生存下去的意思,走了第三條路。

由此也拉開了以冉閔為首的漢人反抗外族,驅逐韃虜的軍事斗爭,并向海內發布了那儈炙千年的《殺胡令》。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于凌水河畔擊潰鮮卑燕軍二十萬大軍,斬獲燕軍七萬,上將以上三十余名,焚燒糧臺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推翻后趙王朝。

致書各地,號召漢人起來殺胡人復仇,史載全國各地:所在承閔書誅之。

當時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陜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

僅鄴都一地被殺的胡人就高達20幾萬,冉閔威震中原。后冉閔再次興兵推翻羯族后趙,之后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魏,史稱冉魏。挾新勝之威,攻打各路胡軍。從公元350年到公元352年間,先后經歷六場惡戰。

對于胡人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中軍大營,斬殺敵酋數名,斬獲胡首三萬;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余萬;四戰先敗后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余萬;六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值此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陜西、甘肅、寧夏收歸漢土,幾番血戰,打出了華夏漢騎雄風。

“無月不戰,互為相攻”將胡族一律逐出中原地區,在華夏大地犯下了滔天罪行的羯族一脈,盡皆被冉閔滅族!

到最后,五胡中除了鮮卑一族,其余均被冉閔屠滅,可冉閔軍隊也元氣大傷,漢軍精銳越打越少,此時占據遼東地區的前燕慕容氏,卻進入了極盛時期,軍力大漲。

鮮卑乘中原地區戰亂未息,分兵三軍直取南下占據幽州,前燕慕容恪率軍于廉臺攻擊冉閔部,起初冉閔率軍出城迎戰擊退燕軍主力,十戰十捷。

最后于公元352年,由于被圍,廉臺城中糧草不濟,百姓食不果腹,凍死餓死不計其數,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包圍。

冉閔血戰,一力斬殺燕軍三四百名,勇不可擋,燕陣軍中競無將敢與之交鋒,數度沖散燕軍陣勢,卻因跨下朱龍戰駒,體力消耗過大,粹死。

冉閔被俘,一代驍將此已成胡族階下之囚,卻不失一代霸主風彩,直面燕國國主慕容儁,左右命冉閔以敗將之禮下跪參見,冉閔不依,抬首向天。

左右斥之:“汝何不拜吾主?”

冉閔回答:“安有中朝天子拜汝夷狄乎!”

慕容儁嘲笑冉閔:“汝乃奴仆下才,怎得妄自稱帝?”

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

慕容儁大怒,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龍城,斬于遏陘山,尸首不入土,拋于深山,于獸果腹!

中華一代英雄,驅外敵于國門之外,讓華夏一脈得以延續,終了一生,卻落得死無葬身之所,豈不令人嘆息。

冉閔揭竿號召下漢人,保我華夏,驅逐虜夷,百戰余生,一次次以絕對的劣勢兵力,擊潰群胡精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爭神話。

而同時期自許皇室正統的的東晉政權,卻在其遭到各路胡軍圍攻,戰爭一度失利的時候,大挖其后方,并散布冉閔已兵敗身死的假消息,以皇室名義在山東,河南大挖墻角,有些人聽信了謠言,歸順了東晉,而另一方東晉政權卻以武力向北推進,擠壓冉閔的戰略空間,即使這樣冉閔也從未向東晉開戰。

面對強悍的胡族,所謂正統的東晉不過是茍延之輩,若冉閔以南下奪取東晉,那不至于如后期般被動,可是冉閔一心只想驅敵于國門外,從來不屑漢人之間的內斗。

五胡之亂后,漢民族已是汲汲可危,前有強胡刀山火海,后有同族一室操弋,即便是這樣,冉閔再難也不會向內攻取政權,而是堅毅向外收復失地。

從冉閔最后一戰來看,開軍糧以濟民,自率一萬步軍出城爭糧來看,上愛國族,下惜百姓,冉閔確實為大仁大義之人。

冉閔愛民如子,從異族豪強和統治者那解放二十多萬漢人婦女,并幫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

當冉閔放羯人石虎強搶的六七萬漢族少女回家時,她們中的大多數卻沒有走,因為已經無家可歸了。

冉魏滅亡時,惡運又一次降臨她們的頭上。在冉閔被擒殺,鮮卑南下她們盡給殘忍的充作了軍糧,一個冬天就吃得干干凈凈,鄴城城外這五萬名少女的碎骨殘骸堆成了小山。

可就是這位救民族于危難的大仁大義之人,卻被后世唾罵了一千六百多年,那些無恥文人說他認賊作父,后羽翼豐滿便殺之全族,不仁不義不孝,可誰能確知家仇之外還有國恨,認賊作父不過權宜之計。

有人說他破壞民族融合,驅趕外胡,歸還所據之地,退出關外,否則盡誅,導致數百萬胡人離關歸故土時,因糧食不濟,遂人盡吃人,得歸者十僅二三,可誰能知胡族滅我華夏,生啖我百姓,奸.淫我姐妹,妄圖滅我族群,以此罪不容誅,況驅逐回故里非斬盡殺絕,已是網開一面了。

有人說他縱兵濫殺胡人百姓,動則梟首數十萬,數年之間百萬胡人因冉閔而死,血腥屠滅羯,氐,羌,匈奴四族,冉魏期間盡誅胡人將領,殘暴程度令人發指,可誰能知,胡人四虐華夏之初,遇城屠城,所進之處百里之內,遍地哀鴻,尸骨堆積如山,值此我華夏大地卻為漢人之血腥地獄,而成胡人之獸欲天堂!?

遙想當年,一紙檄文,召告海內,高舉討胡大旗,順應天意民心,漢軍威武,劍峰所指胡虜無不望風逃循。

神兵鐵騎打出了華夏軍威,使胡人不敢小視漢人武力,收斂了他們肆意搶掠的行徑,九州大地終復炎黃本色,我族免于重蹈他人覆轍,中華文明的主體得以延綿。

冉閔興兵討胡并非為了一已之私而有意挑拔,而是他代表了任人恣意屠戳的中原人民的廣大意愿。

而同為文明古國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王國,卻在戰亂中文化斷流了,猶其是印度被異族入侵后,卻把創造了催燦文明的當地人列為種姓制度中最為低層的賤民,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至今。

因為,這三個古國并沒有在最危難的時刻,出現像冉閔這樣的一個力挽狂瀾的驍將,天降冉閔與中土,實為上蒼厚待華夏。

而不公的是,冉閔建立的冉魏被鮮卑滅后,執掌史書記載的后世鮮卑政權對這位英雄卻是極盡貶低污蔑之能事。

昔人遠去,那段歷史也漸漸塵封,讓后世炎黃苗裔無法一窺這一千年前華夏英雄之全貌。

若論驅除虜夷,今人評價最高的當屬岳飛,文天祥,但如不是史實記載的不公,冉閔于中華的功績應在此二人之上。

曾經,與中華文明比肩的其他三大古文明,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因種種原因而斷代,而只有中國文化卻至今保留了下來,使得今人現在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們守住了祖先的基業。

雖然中華大地曾經滿目瘡夷,輝煌的中華文明曾經日薄西山,無論是蒙元入關,還是滿清定鼎,中華文明均以自已頑強的生命力反而將入侵者同化。


上一章  |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