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第三百八十一章,圍城(3)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1630 >>大明1630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一章,圍城(3)

第三百八十一章,圍城(3)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06日  作者:奶瓶戰斗機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奶瓶戰斗機 | 大明1630 
第三百八十一章,圍城3

第三百八十一章,圍城3

如今鄭家的各種準備中,最為關鍵的,也是準備得最不充分的,就是在京師的準備。而在京師那邊偏偏又有著至關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在京師出現變故的時候,想辦法將崇禎皇帝的兒子們帶一兩個出來,尤其是后來改名王士元,一直躲在民間,從不參與任何反清復明活動,最后那還是被康熙凌遲了的那個膽小的朱三太子,也就是現在的永王朱慈煥。如今這位永王才剛剛九歲,還是個孩子。不過年齡小對于鄭家來說卻并不是問題,甚至還是個優勢。只是這孩子這時候還沒有單獨建府,還住在宮中,要掌握他的行動并不容易,當然,此時也不必要。

這個時候,鄭家在京師的準備更多的則是如何在那個日子到來的時候,安全的將目標人物從混亂中帶出去。為此,鄭森設想過很多花樣,比如說熱氣球呀或者其他的東西,不過反復均衡之后,大家還是發現,要將人在破城時候的混亂中安全的帶出去,最安全,也最靠譜的方式其實還是靠地道。

鄭家在京城有不少買賣,其中有一些就是用來掩護這類活動的。這里面包括一個車馬行和一個鏢行。車馬行可以光明正大的養著馬匹,而鏢行更是便于干很多的事情。如今在“凱申車馬行”的后院里,也正在干著和李自成在開封城外干的類似的事情——挖地道。

“凱申車馬行”在城東買了一處大院子,這院子前面大半截是做生意和養馬的地方,后面小半截則是掌柜的和伙計們住宿的地方。出城的密道也就在這里。

依照計劃,在局面不對的時候,上面會將一批有長力的好馬送到車馬行中來,而鏢行的人則要負責將一些重要任務帶來此處。然后大家就通過地下的密道出城,所以這密道,不但要能走人,甚至還要能走馬匹。

要挖出這樣的一條密道并不容易,因為北京城是有護城河的。地道必須挖得很深,要從護城河的底下挖過去。而這個過程非常危險,因為在挖掘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透水的事故。一旦發生大的透水,挖地道的人幾乎很難有逃生的機會,所以必須格外的小心。因此雖然地道從一年前就已經在開挖了,但是直到現在還沒能完成。

相形之下,李自成那邊就簡單多了。靠著少林寺的大和尚,再加上黑狗血大破“*陣”之后,李自成將他從各處收集到的一百多門炮全拿了出來,對著開封的城墻就是一陣猛轟。然而,李自成的所謂一百多門炮,就像后世kmt在八年抗戰中生產出來的全部的98門身管火炮一樣,他們都有著共同的問題——口徑太小。

正所謂“射程就是真理,口徑就是正義”,李自成的那些大炮,絕大多數其實都只是些既沒有真理也不夠正義的弗朗機炮,數量雖然多,但是攻擊效果卻實在是很一般。所以雖然破掉了*陣,但是這類大炮對城墻的攻擊還是效果有限。噼噼啪啪的打了一下午,也不過是在開封的城墻上打出了一些小坑而已。

不過李自成并不著急,望著滿是小坑的開封城墻,李自成倒是笑了起來,他轉過頭對一同觀戰的羅汝才道:“曹操,你看著開封的城墻,可像不像是出了天花?”

“闖王,你這炮好像不太好用呀,好像敲不動開封的城墻呀。”羅汝才道。

“是不太好用。”李自成也點了點頭道,“打個縣城什么的還好,這個城墻確實是硬了點。好在老子本來就沒有太指望它。”

“要我說,也別再轟了。”羅汝才道,“留下一些打打城上的弓箭手,其他的,都拖去打周圍的縣城也不錯。要不闖王,你把這些大炮借一些給我用用?”

“借一些給你?”李自成看了羅汝才一眼道,“可以呀,不過打下了縣城,搶到的東西,你也要分我一份。”

“巡撫大人,闖賊挖開護城河了。另外闖賊在我們大炮射程外一點堆土臺子。”一個明軍將官向巡撫高名衡報告道。

高名衡是個文官,但是開封卻也不是第一次被圍攻了,所以他對于城市攻防的一些基本的技巧也有了相當的了解。一聽到這個消息,他就知道這是李自成打算玩穴攻了。

“闖賊大概想要挖地道了。你們都盯著點,注意闖賊的地道挖在哪里。視線把水池、土墻、柴火準備好。”高名衡下令道。

軍隊穴攻挖地道,和鄭森的人在北京城悄悄地挖地道是不一樣的,它的規模大得多,所以它的跡象也更為明顯。引走護城河中的水,就是第一步,否則護城河水滲入地道,整個地道就廢了。當然,即使是要蟻附攻城,排干護城河的水也是第一步。

李自成上次圍攻開封的時候,因為手下軍隊有限,真正能打的,也不過數千人而已,所以玩的是化裝偷襲,并沒有玩耗時耗力的穴攻。但是這一次的局面明顯不同,這一次李自成手中的力量大大的增強了,所以高名衡不能不防著點。

在開封城城墻的內側的地上,每隔十五步,就埋著一個水缸。這是用來聽挖地道的聲音的。如果聽到有挖掘城墻墻腳的聲音,守軍就會反向挖一條地道過去,兩條地道相通之后,守軍就會利用他們自己挖的那條地道向敵方的地道中放水,或者是放毒煙。這樣對方地道中的那些人就死定了。

其實除了在地里埋水缸,還有不少的跡象能說明對手正在挖掘地道。堆土臺子就是跡象之一。因為挖這樣的一條地道根本不可能保密,也不可能從太遠的地方挖起。之所以不可能保密,是因為這條地道要能容納不少人,才能迅速的挖開城墻的墻腳,所以地道本身就必須夠大,而地道一大,開挖出來的土石就多,這自然就容易被人注意到。當然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這樣多的人要在地道里從事高強度的地下工作,所以地道里面對通風的要求非常高。而且最后一切就緒之后,還要在地道中放火,燒掉那些用于支撐的木樁,而燃燒自然更是需要大量的氧氣。這個時代沒有鼓風機,所以這類地道的通風的方式普遍就是從地面上向地道里插入中間打通了的竹竿。而守城的人雖然看不到地道,但是這些竹竿他們卻是看得到的。雖然攻城的一方可以靠到處插竹竿的方式來迷惑對手,讓對手難以判斷地道到底通向哪個方向,但是,插竹竿本身就說明了地道的存在。

之所以不能從很遠的,敵人不太看得到的地方挖起,是因為這地道本來就寬,工程量就大,要是地道長了,工程量就越發的大了,所需的時間也就越發的多了。而且地道越長,通風就越困難。再加上插竹竿什么的肯定會被看見,敵人肯定知道自己這邊在挖地道,所以,就越發的沒有從敵人看不到的遠處開始挖的必要了。

當然,守軍也不會干看著你挖地道,除了通過水缸聽聲音判斷地道挖到哪里了,再反挖地道來對抗,或是在某段可能被挖空了的城墻后面再建造一堵內墻之外,突然發起反擊也是常用的辦法。尤其是開封這樣的大城市,有很多座城門。守軍也有經驗,并沒有傻乎乎的把城門堵死,而是在城門外依托城墻建造了軍營,這使得他們的反擊變得更加的方便。如果攻擊方對洞口保護得不嚴密,被守城的一方發現漏洞,他們也可能迅速的發動一次攻擊,只需要占據洞口很短的一段時間,就足以讓他們向地道中投入大量的發煙燃燒物,而這些都能迅速的要了挖地道的人的命。

“大人放心,這些都準備著呢。”那個軍將回答道。

“嗯,”高名衡點了點頭,又道,“本官還是要親眼看看,帶本官去看看那個土臺子。”

那個軍將就在前面帶路,高名衡跟著他上了城墻。另一個將領早就等在那里了,看到高名衡到了,那人便將一個鄭家出產的黃銅鏡筒望遠鏡遞給高名衡道:

“大人,你看那邊的,闖賊在那里挖地道呢。”

高名衡也不多說話,接過望遠鏡就看了起來。對面的闖軍果然在堆一個土臺子,一些士兵正把一筐一筐的土倒在上面。

“陳總兵,地道的入口應該就在那里吧?”高名衡道。

陳永福點點頭道:“應該就是那里,所以他們在在那里堆土。這是防著我們反沖。”

高名衡知道這土臺子并不是最終結構。最終,闖賊會利用從地道里挖出來的土,圍著地道口筑起一圈土墻,以保衛這個地道口。

他低頭看了看城墻下面的護城河,護城河的水位已經明顯的下降了。

“最多還有兩天,這護城河就要見底了。”高名衡道,“到時候就要看陳總兵你的了。”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大明1630目錄  |  下一章